文/婷媽
廚房飄著飯菜香,客廳傳來動畫片的歡笑聲,陽臺晾曬的校服隨風擺動——這是無數普通家庭的尋常傍晚。
![]()
別總盯著孩子的“不足”發愁?覺得他寫作業慢、吃飯挑食、偶爾鬧脾氣,就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沒養好”?其實啊,養孩子就像種小樹苗,不用總盯著“有沒有長歪”,多看看枝椏上的新葉、花苞,就會發現孩子早已悄悄長好。
其實,真正被愛滋養大的孩子,會用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他們眼中有光,心里有底,腳下有路。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三個現象,請一定要給自己鼓掌。
1、孩子敢在你面前袒露脆弱,說明你接住了他所有的情緒
小林曾苦惱地說,上小學的兒子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直到某天收拾書包時,她發現夾層里藏著一張皺巴巴的數學試卷,上面滿是紅叉。
正當她想發火時,兒子低著頭嘟囔:“我怕你罵我……”那一刻,小林忽然意識到,原來不是孩子不想說,而是害怕被否定。從那以后,她改掉追問成績的習慣,換成睡前聊天時間。漸漸地,兒子開始主動說起同學矛盾、課堂趣事,甚至吐槽某個嚴厲的老師。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能坦然暴露弱點的孩子,背后必然站著不評判的父母。
![]()
就像幼苗敢于朝著巖石生長,因為知道土壤足夠包容它的歪斜。當我們不再把“堅強”等同于隱藏淚水,孩子才會把真實的情緒托付給我們。
2、孩子遇事第一反應是找你商量,證明你是他最信任的人
朵朵上初中后收到男同學情書,換作其他家長可能要驚慌失措。但她的媽媽先是笑著說:“我們家小姑娘有人欣賞啦?”隨后認真講解青春期的情感特征,最后約定每周六下午是她專屬的“秘密茶話會”。如今三年過去,朵朵不僅學業優異,還成為班里的心理委員。
這讓人想起作家劉墉的教育智慧:他把兒子從美國寄來的求助信當作珍貴的禮物,逐條耐心回復。
![]()
當父母扮演好“安全基地”的角色,孩子就不會因恐懼而隱瞞,更不會因孤立而莽撞。那些看似棘手的成長課題,在平等對話中都會找到解題思路。
3、孩子懂得體諒你的辛苦,感恩之心已在悄然生根
朋友出差深夜到家,發現餐桌留著保溫盒,里面裝著兒子煮的陽春面,旁邊壓著張紙條:“媽媽加班辛苦了,我自己寫完作業才睡的。”瞬間疲憊煙消云散。
這不是刻意培養的結果,而是日積月累的愛意回流。就像農民播種時從未想過收獲,但金秋總會迎來稻浪翻滾。
日常飯桌上分享單位趣事,生病時讓孩子幫忙倒水拿藥,這些細微處的示弱,反而讓孩子學會關注他人的付出。
![]()
心理學中的“正向反饋循環”在此顯現:當我們把孩子當作平等的生命個體,他們也會把這份尊重回饋給世界。
養育孩子就像培育一株綠植。不必急著與其他盆栽比高矮,只要根系扎進愛的土壤,終會抽出屬于自己的新芽。
那些讓我們頭疼的頂嘴、磨蹭、闖禍,恰恰是生命力蓬勃的證據。
下次焦慮涌上心頭時,不妨看看鏡子里眼角細紋增多的自己——正是這些歲月的痕跡,見證了生命與生命的相互滋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