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慢慢變得像皮革一樣緊繃,關節活動也感覺不靈便,這可能是硬皮病在悄然改變你的身體。在中醫看來,此病屬“皮痹”、“血痹”范疇,其核心問題在于“陽虛寒凝,瘀血阻絡”。
曾有位四十歲左右的女性患者,雙手及面部的皮膚逐漸變硬、緊繃,失去彈性,表面光滑如蠟,手指遇冷還會變得蒼白紫紺(雷諾現象)。她感覺周身關節僵硬疼痛,尤其怕冷,即使在夏天也手腳不溫。
![]()
觀其面色,暗淡無華,略帶黧黑;查看舌象,舌質淡紫,舌邊有瘀點,苔薄白。
這一系列表現,指向了典型的中醫證型:脾腎陽虛,寒凝血瘀。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陽氣虛弱,猶如大地缺乏陽光,則寒從內生;寒性收引,凝滯氣血,導致津液輸布失常,肌膚失養,故皮膚硬化、緊繃。血遇寒則凝,不通則痛,故見關節疼痛,舌現紫暗。
針對此證,調理當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瘀,軟堅通絡”為原則。
方中常用附子、肉桂等藥,溫補腎脾之陽,驅散內外之寒,如同為身體點燃溫暖的爐火;配以當歸、丹參、全蝎等品,活血逐瘀,搜風通絡,旨在化開凝結的瘀血,打通受阻的經絡;再佐以鱉甲等軟堅散結之品,幫助僵硬的皮膚恢復柔軟。
此方組合,并非簡單針對“皮膚”本身,而是著眼于恢復全身的陽氣與血流,旨在讓溫暖的陽氣與暢通的氣血,去濡潤、軟化每一處緊繃的肌膚。
生活養護相輔相成
藥物調理外,日常養護至關重要:
- 注意保暖:尤其四肢末梢,避免冷水刺激,以防寒氣入侵,加重血管收縮。
- 適度按摩:每日輕柔按摩僵硬皮膚,配合溫水浴,有助于促進局部氣血循環。
- 飲食溫通:可適當食用一些溫性食物,如生姜、羊肉,輔以山楂、黑木耳等活血之品,助力藥效。
硬皮病的調理貴在堅持。通過溫通陽氣、化解瘀血,逐步改善皮膚狀態、恢復關節功能,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目標。
(注:本文僅供參考,硬皮病病情復雜,請務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切勿自行嘗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