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很多愛好書法的人大部分還是將其當成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并沒有期望利用書法揚名或者生存,那么也就不涉及出路的問題。
![]()
如果產生了出路的困惑,也就意味著對自己的書法有了更高或者額外的追求,那么就不能再閉門造車,而要尋訪名師、結交時賢,進而提升見識,升華藝術。
![]()
因此,當一名書法愛好者超越了純粹的個人消遣階段,懷揣著對藝術的更高追求時,其首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便是毅然走出那間熟悉的“書齋”,去認識世界,這并非功利性的攀附,而是藝術成長的內在必然要求。
![]()
所謂“尋訪名師”,求的并非一個虛妄的頭銜,而是為了求得“法眼”的印證與指引。一位真正的明師,其價值首先在于他具備一雙洞察秋毫的“法眼”。
![]()
初學者乃至有一定基礎的習書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優(yōu)劣之處認識模糊,哪些是偶得的妙筆,哪些是根深蒂固的毛病,自己未必清楚。
![]()
所謂“當局者迷”。而老師卻能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豐富的經(jīng)驗,一眼看穿問題的本質,指出用筆的得失、結字的疏密、章法的成敗、氣韻的滯暢。
![]()
這如同在迷途中得到了指南針,能讓人迅速明確方向,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浪費光陰。書法“神采”的捕捉與“形質”的錘煉,若無老師點撥,單靠自己領悟,實在難如登天。
![]()
其次,老師的作用在于傳授“心法”。書法的精微之處,往往在筆墨之外,是某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感覺”與“節(jié)奏”。
![]()
如何執(zhí)筆方能靈活,如何運腕方可力透紙背,如何理解“錐畫沙”、“屋漏痕”的意象,如何在規(guī)矩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這些關鍵的門檻,若有老師手把手地示范、口傳心授,便能豁然開朗,跨過那道看似高不可攀的門檻。
![]()
除了尋訪名師,廣泛地“結交時賢”,融入一個積極向上的書法圈子,同樣至關重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與志同道合的書友交流,可以相互砥礪,激發(fā)靈感。觀摹他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聆聽不同的藝術見解,參與作品的品評討論,甚至僅僅是感受那種濃厚的藝術氛圍,都能極大地開闊眼界,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維局限。
![]()
在這種交流中,你或許能看到自己對某種筆法的理解偏差,或許能接觸到一種全新的審美風格,或許能從友人的批評中獲得逆耳的忠言。
![]()
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生生的學習場域,它提供的養(yǎng)分是任何書本和字庫都無法替代的。在這種交流中,藝術得以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
書法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現(xiàn)在更是國家一級學科,需要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習,絕非閉門臨帖就能有所得的。
![]()
對于每一位不再安于“寫字自娛”的書法個體而言,出路,就在那扇主動向外開啟、同時也向內深探的藝術之門之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