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上表態,引發了全球觀察家的密切關注。他明確表示,俄羅斯并未推行任何“去美元化”政策或組織相關運動,其核心論點在于:“我們沒有任何去美元的運動,也沒有反美元的政策,完全沒有!就我們而言,我們只是被禁止使用美元,那我們該怎么辦?只能選擇本國貨幣支付。”
![]()
普京此番“改口”的背景,直接關聯著美國前總統暨現任總統特朗普對“去美元化”議題的極度敏感與強硬立場。
去年11月,剛剛勝選的特朗普就曾發出嚴厲警告,聲稱若金磚國家不放棄打造新貨幣以取代美元的計劃,美國將對所有金磚國家加征100%的關稅,使其“告別美國市場”。
今年7月初的巴西金磚峰會,則將這一矛盾推向高潮。巴西總統盧拉在會議上公開表示,面對某些國家的貿易霸凌,全球貿易需要找到美元的替代品。此舉徹底激怒了特朗普,他先在社交媒體上威脅對所有追隨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征10%關稅,隨后更直接宣布對巴西單獨加征50%的關稅。
特朗普對此的解釋直白而赤裸:“如果美元喪失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再是國際結算的核心標準,那就等同于美國在一場世界大戰中遭遇慘敗。作為美國總統,我必須維護美元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這種情況絕不會在我的任內發生。”
![]()
普京政府敏銳地接收并解讀了這一強烈信號。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在“去美元化”的戰場上與特朗普政府正面硬扛,其戰略風險遠超潛在收益。巴西總統盧拉沖鋒在前的姿態所招致的報復性關稅,無疑是一個鮮活的警示。俄羅斯不愿、也無法承受類似的極端經濟壓力。
深入剖析俄羅斯的經濟現實,便能理解其臨陣“退縮”的苦衷。盡管根據俄方數據,俄中貿易中本幣結算比例已超過九成,但這遠非俄羅斯對外經貿關系的全貌。人民幣的確具有良好的國際流通性,但俄羅斯通過能源出口獲得的人民幣,絕大部分仍需用于從中國進口各類商品,包括那些以往從西方進口的工業制成品、高科技產品和精密設備。這種結算模式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循環,難以支撐俄羅斯全方位的國際貿易需求。當貿易對象轉向其他國家時,本幣結算的困境便凸顯出來。俄羅斯曾嘗試提出讓印度使用人民幣支付油款,但這一提議被莫迪政府果斷拒絕,這背后折射出新興市場國家間在貨幣國際化道路上的潛在競爭關系。
![]()
在此背景下,比人民幣更具普遍接受性的國際貨幣,依然是歐元和美元。鑒于歐盟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與美國步調高度一致,短期內解除金融封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普京政府將目光投向了美國,在過去幾個月的秘密接觸中,一直尋求美方能夠部分解除對俄的金融制裁,哪怕僅僅是允許在有限的領域恢復美元支付,也能為俄羅斯經濟,尤其是其大型跨國企業和關鍵資源出口部門,注入寶貴的流動性。普京關于“被迫放棄美元”的表述,既是對現狀的陳述,也隱含著一絲向美方傳遞的信號:只要限制解除,俄羅斯愿意重新回到美元支付體系中來。
因此,普京在“去美元化”問題上的改口,絕非孤立事件,亦非根本性的戰略轉向。它更像是在多重壓力下,一個現實主義的戰術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