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7日,河南南陽的公益活動現場,63歲的馬阿姨舉著復查報告站上講臺。報告上“各項指標均正常”的結論旁,是她親手寫的日期——2024年11月5日。臺下坐著她的癌友和家屬,有人小聲問:“您這乳腺癌骨轉移18年,咋做到指標一直穩的?”馬阿姨笑了:“哪有啥秘訣?就是放開心,好好吃藥,把日子過下去。”
![]()
2007年7月6日,45歲的馬阿姨還在單位上班。她原本只是因胃疼去醫院檢查,卻無意中跟在縣醫院工作的侄女提了句:“我胸部有個疙瘩,來回動。”侄女立刻帶她做了乳腺檢查。
下午,馬阿姨像往常一樣回單位上班。傍晚,侄女匆匆趕來:“明天要做個乳腺增生手術。”她沒多想——畢竟侄女是醫院“自己人”,應該不會出錯。
7月6日當天,馬阿姨被推進手術室。直到被推出時“五花大綁,膠布過敏”,她才隱約覺得不對:“這哪像普通的增生手術?”當晚,單位同事來慰問,隨口問:“咋不在北京做?”她隨口答:“侄女說在縣醫院就能做。”對方沉默片刻,含糊地說:“有熟人能找好醫生……”
直到晚上,她偷偷翻出檢查單——7/10的淋巴轉移。她這才明白:所謂的“增生手術”,其實是乳腺癌根治術,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淋巴結。
![]()
確診后,馬阿姨經歷了6次化療、一個半月的放療。副作用來得猛烈:頭發掉光了,發高燒到39℃,只能喝流食,白細胞降到危險值。她躺在病床上,看著病房里的病友進進出出,心里直打鼓:“我會不會也……”
2008年6月,她經小區病友介紹,找到中醫腫瘤專家袁希福院長。第一次問診時,她滿臉忐忑:“我這情況,中藥能管用?”袁院長仔細看了病歷,只說:“按時吃藥,慢慢調。”
服用中藥后,變化一點點發生:能下床走路了,能喝下一碗粥了,三個月后,她甚至能走四五公里路。身體好轉后,她恢復了正常工作,甚至停藥半年——她以為,癌癥已經“翻篇”了。
2010年,馬阿姨的肋骨突然疼得厲害。一查,骨轉移。她再次住進腫瘤醫院,開始化療。可這次,身體更扛不住:一個半月后,白細胞只剩500,血小板驟降,醫生嚴肅警告:“再低下去,可能轉成血癌。”
“我當時真的絕望了。”馬阿姨回憶,“醫生說可能治不了,讓我丈夫做好心理準備。”她不甘心,撥通了袁希福院長的電話。袁院長了解情況后,讓她出院吃中藥調理。
![]()
“醫生不愿意,當著我丈夫的面說‘不給你看了,等著你死’。”馬阿姨紅著眼眶說,“但我們還是辦了出院。”
回到袁院長這里,繼續喝中藥。奇跡再次發生:疼痛慢慢減輕,血小板和白細胞逐漸回升,她又能慢慢走路、做飯了。此后,她吸取教訓,間斷性服用中藥五年,直到身體完全穩定。
2023年5月,馬阿姨因糜爛性胃炎找袁院長復查。她特意提前做了全面檢查——所有指標正常。2024年11月,她站在抗癌明星交流大會上,舉著最新的報告:“前天剛查的,還是全正常。”
臺下的癌友問:“您這18年,最難的是什么?”她想了想:“最難的是剛確診時,覺得天塌了。但后來明白,癌癥不是判死刑,你得自己先撐住——好好吃藥,好好吃飯,別老想著‘我還能活多久’。”
![]()
現在的馬阿姨,每天早上遛彎,下午和老姐妹打牌,偶爾還幫子女帶帶孫子。她說:“不是癌癥不會好,是你得放開心,放好心態——啥病,都能慢慢熬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