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80、90后小時候,哪有什么電子產品當“玩伴”,整天跟著小伙伴在院子里瘋跑,聽奶奶講老故事,那種簡單的快樂,都是用手摸、用眼瞧、用耳朵聽來的,連爸媽喊吃飯的聲音,都帶著煙火氣的溫度。
可現在的娃呢?
剛會坐就知道扒拉爸媽的手機,一歲多就能對著平板里的動畫片笑出聲,電視更是成了不少家庭的“哄娃神器”,只要打開電視,娃立馬安靜,爸媽也能歇會兒。
![]()
可是這“省心”的背后,是不是藏著對娃不好的地方?3歲前的娃,到底能不能看電視?
01
美國兒科學會早有明確建議:18個月以下的小寶寶,除了視頻聊天,最好別碰任何電子屏幕;
18到24個月的娃,可以在爸媽陪同下,挑那些畫面柔和、內容簡單的高質量節目,最好邊看邊跟娃講解;
2到5歲的孩子,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也不能超過1小時。
為啥對孩子要求這么嚴格?你想啊,0-2 歲的娃,大腦就跟剛冒出頭的小“嫩芽”,正拼命吸收養分長枝葉呢。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從來不是 “被動看”,而是 “主動觸摸”的真實感受。
玩各種小玩具、聽媽媽講故事、做手工,這些真實的觸感、味道、聲音,才是滋養大腦的 “好養分”。
可電視呢?
里面的畫面換得比翻書還快,一會兒是鮮艷的卡通,一會兒是吵鬧的音樂,那強光刺得娃眼睛都不怎么眨,這么刺激的東西,對于寶寶幼小的大腦根本“扛不住”。
更關鍵的是,看電視是 “坐著不動就有得看”,娃不用動手、不用思考,就像有人把飯喂到嘴邊,時間長了,就把孩子主動探索世界的“勁頭”給磨沒了,而這種探索欲,才是娃將來學本事的根本。
02
要是不管不顧,讓寶寶經常看電視玩手機,那麻煩可真不少。
第一、容易走神
樓下鄰居家有個小男孩樂樂,兩歲多的時候,爸媽忙,就把平板扔給孩子,樂樂一天能看三四個小時動畫片。
![]()
后來上幼兒園,老師天天找家長,說樂樂上課坐不住,老師在前面講 “小兔子愛吃胡蘿卜”,他眼睛盯著窗外的麻雀,要么就摳自己的衣角,叫他好幾聲都沒反應。
這是娃專注力差嗎?可不是!而是電視把娃的大腦“慣壞”了,天天看快節奏的畫面,突然讓他聽慢節奏的講課,大腦只能走神躲懶了。
第二、傷眼
咱們成年人看手機久了都眼干,更何況小孩子呢?
孩子們的晶狀體更薄,一點強光就可能傷著。電視屏幕的光看著柔和,其實里面有不少頻閃,娃盯著看的時候,眼睛眨眼次數會變少,淚液蒸發得快。
時間長了,眼睛又干又累,有的寶寶才三歲就查出近視,跟天天看電視手機脫不了關系。
第三、消耗耐心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刷短視頻刷久了,看電視劇都覺得慢,更別說耐心看一本厚厚的書。
孩子也是一樣,電視里的內容一秒一個變化,不用等就能看到新鮮的,時間長了就沒耐心等了。
搭積木搭不好就扔;
讀繪本讀兩句就跑;
連吃飯都要催著。
因為他們習慣了 “即時滿足”,根本靜不下心來慢慢做事。
這可不是小問題,將來上學要寫作業、學知識,都需要耐心,現在把耐心耗沒了,以后學習就會非常吃力。
![]()
03
為了讓孩子少看或者不看電視,咱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其實方法特別簡單,就是回到咱們小時候的樣子,用真實的互動代替屏幕。
比如陪孩子玩積木:
不用買多復雜的,就那種彩色的塑料積木就行,娃搭的時候,你可以說 “你搭的是大別墅嗎?要不要給房子加個門?”,就算娃搭得亂七八糟,也別批評,多夸兩句,娃會越玩越有勁,這不比看電視能鍛煉動手能力?
再比如給娃讀繪本:
選那種畫面大、顏色柔和的繪本。
你慢慢跟他講,既能培養語言能力,還能讓寶寶感受到你的陪伴,多好啊。我每天晚上都給我家娃讀繪本,現在他睡前都主動拿書過來,這習慣比看電視強太多了。
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娃去戶外:
小區的草地、公園的小路上,讓孩子光著腳爬一爬跑一跑,感受青草的軟、泥土的涼;
看看路邊的小野花,紅色的、黃色的,讓孩子聞聞甜美的花香;
觀察地上的小蟲子,跟孩子一起數 “螞蟻有幾條腿”,他會特別興奮......
那種快樂是電視給不了的,因為那是真實的、能觸摸到的快樂。
其實,在信息化的時代,完全禁止電視手機確實不現實。
但對于 0-3 歲的娃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屏幕里的虛擬世界,而是爸媽的擁抱、真實的玩耍、大自然的美好。
![]()
辣媽語錄:
電視可以當 “偶爾的調劑”,但不能當 “日常的保姆”。
我們養的寶寶,不是一個 “會看屏幕的小機器”,而是一個能感受溫暖、會主動探索、有耐心有愛的小寶貝啊,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