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iangchaoxford 廣東涼茶煲牛津
一
這是第29篇閱讀隨筆,閱讀的是英文原版《傲慢與偏見》。
昨日流量收入1.14元。
繼續閱讀《傲慢與偏見》英文版。
“I honour your circumspection. A fortnight’s acquaintance is certainly very little. One cannot know what a man really is by the end of a fortnight. But 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 and after all, Mrs. Long and her nieces must stand their chance; and therefore, as she will think it an act of kindness, if you decline the office, I will take it on myself.”
這段文字是貝內特先生(Mr. Bennet)的臺詞,這個臺詞有點長,里面有幾個生詞,我先掃除生詞的絆腳石。
honour:尊重,敬重
circumspection:謹慎,慎重
fortnight:兩星期
acquaintance:相識,了解
venture:冒險,大膽行事
nieces:侄女;外甥女
decline:拒絕,謝絕
陌生詞掃蕩了,我就把這段臺詞循序漸進的逐步翻譯為中文,然后細嚼慢咽地逐句慢慢讀。
我是第一次的讀英文原版《傲慢與偏見》,生詞或句子與我來說是新嶄嶄的,因此,我的閱讀隨筆定位在一個我個人的閱讀直播,只是用文字記述了這個閱讀的過程。
貝內特先生放緩語氣,溫和地肯定著對方的顧慮,“我真佩服你的謹慎。認識兩個星期,確實太短了。”
他微微點頭,補充了一個格外中肯的話語,“沒人能在兩周內摸清一個人的真面目。”
但貝內特先生話鋒忽然一轉,語氣里多了絲提醒的意味,“可要是咱們不主動點,自有別人會主動;說到底,朗太太和她那兩個侄女也得有機會嘛。”
貝內特先生又放緩了語速,帶著幾分篤定的笑意,“所以啊,要是你不愿攬下這事兒,那我就自己來,朗太太說不定還會覺得這是好意呢。”
二
貝內特先生這段話較長,共表達4層核心意思,邏輯上層層遞進,我做個具體拆解:
第一層:肯定對方的謹慎態度
以“I honour your circumspection”開篇,先表面認可貝內特太太“因相識時間短而不愿主動”的謹慎,為后續轉折鋪墊。
honour:尊重,敬重
circumspection:謹慎,慎重
生詞重復幾遍就記住啦。
第二層:解釋謹慎的合理性
用兩句話補充理由,“兩周的相識時間太短”“沒人能在兩周內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進一步支撐“謹慎”的立場,讓對話邏輯更連貫。
A fortnight’s acquaintance is certainly very little. One cannot know what a man really is by the end of a fortnight.
fortnight:兩星期
acquaintance:相識,了解
第三層:轉折提出現實顧慮
用“but”轉折,指出“若咱們不主動,別人就會主動”,并提及“朗太太和她侄女也會爭取機會”,點出不行動可能錯失結識賓利先生的風險。
But 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 and after all, Mrs. Long and her nieces must stand their chance;
venture:冒險,大膽行事
nieces:侄女;外甥女
這個句子里的“chance”,我略微停留看一會兒,chance的核心意思是“機會;可能性”。
句子里的“stand their chance”是固定表達,“抓住(或擁有)自己的機會”。
第四層:給出解決方案
以“therefore”收尾,提出最終辦法:若對方不愿承擔“主動介紹”的事(decline the office),自己會主動接手,且說明這么做還能讓朗太太覺得是“善意之舉”,兼顧結果與他人感受。
and therefore, as she will think it an act of kindness, if you decline the office, I will take it on myself.”
decline:拒絕,謝絕
decline ,此處指“婉拒、推辭”。
句中“decline the office”的“office”不是“辦公室”,是“職責、任務”,這里指“主動去結識賓利先生的事”。
decline另有核心含義:
1. (數量、質量、水平等)下降;衰退:
“His health has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他的健康狀況近年來有所下降。)
2. 謝絕(邀請、提議等):
“She declined his invitation to the ball.”(她謝絕了他的舞會邀請。)
decline常見搭配:
decline an invitation/offfer:謝絕邀請/提議
decline to do sth.:拒絕做某事
“H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matter.” (他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decline in sth.:在某方面下降
表示“拒絕”的常見英文單詞有多個,核心含義和使用場景略有差異:
refuse ,直接拒絕做/接受(最常用)
decline 禮貌、委婉(偏正式) 婉拒邀請、任務等
reject 強硬,含“否定價值”(正式) 駁回、不接受(提議、申請等)
turn down 口語化,委婉(非正式) 日常婉拒邀請、提議
deny 側重“否認”或“拒絕給予” 否認事實/拒絕提供某物
在《傲慢與偏見》的這句語境中,用“decline”而不用其他“拒絕”類詞匯,完美契合 “禮貌、委婉的推辭” 這一場景,與人物關系、對話語氣及18世紀英國社交語境高度匹配。
三
前面我把幾個陌生詞給出了簡潔注釋,對這段英語文本的中文有了解,對這段文字的層次有了解,有了這個鋪墊,我把有的詞匯和句子再磨一磨,這樣慢讀細讀效果更好。
I honour your circumspection. 我佩服你的謹慎。
circumspection:“謹慎”,貝內特先生用該詞略帶調侃,指妻子之前“因不認識賓利先生而拒絕介紹”的過度小心,貼合他幽默的說話風格。
“honour your circumspection”字面看是“尊重你的謹慎”,實際上用反諷呼應妻子之前“因不認識賓利先生而拒絕介紹”的固執,這是貝內特先生的幽默感。
A fortnight’s acquaintance is certainly very little. 認識兩個星期確實太短了。
“fortnight”(兩周),承接前文“舞會時間”的語境,以“認識時間短”為切入點,為后文“主動冒險”的建議鋪墊,短時間無法完全了解,不如先行動。
One cannot know what a man really is by the end of a fortnight. 誰也不可能在兩個星期內了解一個人的真面目。
這是一個否定句,“One cannot know...”后接賓語從句“what a man really is”(一個人真正的樣子),最后用“by the end of a fortnight”(到兩周結束時)限定時間范圍。
“fortnight”在這段文字里重復出現,英式英語中表示“兩周”的常用詞,比“two weeks”更具書面感和傳統語境色彩。
“what a man really is”用簡潔的表述替代“the true character of a man”,精準的口語化。
But 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 and after all, Mrs. Long and her nieces must stand their chance; 可要是我們不去冒險,別人就會去;說到底,朗太太和她的侄女們也得有機會啊。
venture:結合語境譯為“主動點”,而非字面“冒險”,體現“主動爭取結識賓利先生的機會”的含義。
“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用“競爭意識”鼓勵妻子,若貝內特家不主動接觸賓利先生,其他家庭就會搶占先機,精準抓住班納特太太“一心想讓女兒嫁入豪門”的心理。
“Mrs. Long and her nieces must stand their chance”提及“朗太太及其侄女”,呼應前文“朗太太無法介紹”的情節,暗示“社交場上競爭激烈”。
and therefore, as she will think it an act of kindness, if you decline the office, I will take it on myself. 所以,要是你不愿意攬下這差事,我就自己來做,朗太太還會覺得這是好意呢。
“therefore”總結:妻子若拒絕,自己將承擔“介紹賓利先生”的任務,貝內特先生“看似消極實則主動”,表面調侃,實際上已決定為女兒的婚事采取行動。
office:這里不是“辦公室”,結合“介紹賓利先生”的語境,譯為“事兒”“差事”,準確對應當時社交場景中“牽線、介紹”的社交職責。
as she will think it an act of kindness:譯為“朗太太說不定還會覺得這是好意呢”,“說不定”語氣委婉,點明貝內特先生的盤算,將自己主動結識包裝成“給朗太太省事的善意”,他“看似隨意、實則周全”。
if you decline the office, I will take it on myself. 貝內特先生說這句話,體現出他的性格與處事,平時看似“懶散、愛調侃妻子”,關鍵時刻“有主見、能主動承擔”,不像妻子那樣依賴他人,選擇“自己行動”。
貝內特先生語氣中帶著一種“冷靜的決斷感”,不是激烈的逼迫,不是消極的推脫,是用溫和卻堅定的方式,推動“為女兒謀婚事”這件事。
這段對話是貝內特家接觸賓利先生的計劃從“被動等待”轉向“主動行動”,貝內特先生的“冒險”提議是對當時社交規則的靈活運用。
四
讀過這段文字,我一直思考用一個英文單詞提煉這段文字字里行間的主旨詞,讀來讀去,我讀出了歲月里的“闖勁”,我在牛津詞典里找了找,“adventure”比較吻合我表述的“闖勁”。
adventure,牛津詞典里的英英解釋是:
the quality of being excited and willing to take risks, try new ideas, etc. 冒險精神;大膽開拓
剛讀這段文字,覺得貝內特先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現在看他說的“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才明白:真正的adventure,不是“壯舉”,是咱過日子里的“敢邁出那一步”,是他知妻子謹慎,卻逗她“不試試就沒機會了”。
Adventure is taking a small step.
闖勁是邁出一小步。
Adventure從來不是“要干多大事”,是“哪怕怕得慌,也想試試”,貝內特先生說的“venture”,不是讓你“賭上一切”,是“別因為怕,就錯過了可能的好”。
We all need a little adventure.
我們都需要一點闖勁。
adventure就是日子里的“點火石”,擦一下,就有光。
adventure,是貝內特先生的“我就自己來”。
人這一輩子,哪能全是“按劇本走”?那些當年“敢闖的小步”,不管成了還是敗了,都讓日子少了點“寡淡”,多了點“滋味”。
看到貝內特先生那句“if we do not venture”,adventure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是“對日子還有熱乎勁”的模樣,就像咱們的日子,不管過了多少年,心里那點“敢試試”的火苗,從來沒滅過。
歲月把adventure熬成了“回憶”:當年闖過的“小禍”,現在成了笑著說的故事;當年邁出的“小步”,現在成了日子里的光。
敢闖的人生,才不算白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