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用卡的利率堡壘,正在行業寒冬中悄然融化。
“信用卡透支利率可以低至0%了!”一則來自光大銀行的公告,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信用卡市場激起層層漣漪。
9月29日起,光大銀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標準從原來的“日利率萬分之三點五至萬分之五”調整為“日利率0%-0.05%”。
![]()
這意味著,在極限情況下,優質信用卡用戶有望獲得最低0%的透支利率。
這一調整,打破了長期以來信用卡透支利率日利率0.05%的剛性局面。
截至最新情況,已有至少6家銀行在公開信披渠道或信用卡領用協議中,對信用卡透支利率標準進行了類似優化。
一、利率市場化進入實質性階段
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調整,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年8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擬對《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等4件規范性文件進行修改,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核心內容則是刪除關于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規定,賦予銀行更大的定價自主權。
回溯歷史,我國信用卡利率管理經歷了三個階段:固定利率時期、區間管理時期和現在的全面市場化時期。
![]()
1999年,央行頒布《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了日利率萬分之五的統一定價模式;2017年初,央行取消統一標準,實行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區間管理。
2021年,央行進一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但直到今天,銀行才真正開始運用這種自主定價權。
不過,光大銀行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機構,此前昆侖銀行就曾將信用卡透支利率定為日利率萬分之四,低于行業普遍的萬分之五標準。
但因其市場規模較小,并未引起行業廣泛跟進。
二、信用卡市場的寒冬來臨
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調整,發生在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之下。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達7.15億張,較一季度末減少600萬張,較去年年末減少1200萬張。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數據已連續11個季度下滑,較2022年時的最高位8.07億張下降11.4%。
![]()
同時,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顯示,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9家主要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余額合計7.56萬億元,相較于年初減少近2000億元。
曾經被視為零售金融“流量入口”的信用卡,如今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比如我自己,這兩年陸陸續續把6張信用卡注銷了4張,現在就留了一張日常用,還有一張當備用。
銷卡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交年費、忘記還款有征信風險、額度太高怕“管不住手”。
更年輕的用戶則更傾向于使用互聯網信用產品,對比之下,信用卡的賬單日、還款日、最低還款、循環利息、年費政策就像一套需要背誦的使用說明,感覺有點麻煩。
三、逆境求生多于垂死掙扎
面對行業寒冬,銀行信用卡業務不得不尋求突圍,降低透支利率,表面上是減費讓利,實質上是精細化客戶經營的開始。
資深信用卡專家認為,下調信用卡透支利率,對能夠全額還款的客戶可能影響有限,但可以有效維護那些無法一次性全額還款而又有還款意愿的客戶,減輕他們的還款壓力。
![]()
信用卡透支利率個性化定價意味著信用卡中心的客戶經營理念發生了微妙變化,對價值客戶的理解更加寬泛。
對于銀行而言,沒有能力全額還款但又有還款意愿的客戶,也是好客戶。
此外,消費貸產品的競爭壓力也是銀行調整信用卡利率的重要因素。
按此前信用卡0.05%日利率計算,信用卡透支年化利率水平達到18%,而消費貸年化利率已降至3%甚至2%水平,信用卡透支消費的競爭優勢減弱。
近年來,銀行業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減費讓利措施。
去年,六大國有銀行集體發布公告,提升容差服務限額至100元,如持卡人當期未全額還款,且未歸還部分小于100元(或等值外幣)時,視同持卡人正常全額還款。
四、未來展望
信用卡透支利率調整將推動行業從“拼規模、拼營銷”轉向利率定價、風險管理與服務體驗的綜合比拼。
![]()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將顯著提升商業銀行自主經營能力,銀行可依據業務定位、客戶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定價。
未來信用卡利率將呈現“兩極分化”,頭部銀行通過低利率爭奪優質客群,中小銀行則聚焦區域市場或特色場景。
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
0%透支利率的出現,不會是終點,而應該是起點。
未來,信用卡不再僅僅是支付工具,更將成為集信用管理、財務規劃、消費權益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載體。
對于持卡人來說,在享受更低利率的同時,也需要更加理性地使用信用卡,保持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這將是未來爭取更優惠金融服務的最重要“資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