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鴨的精髓在于“返璞歸真”。精選櫻桃谷鴨或高郵鴨,經“炒鹽腌、清鹵復、烘得干、焐得足”四道古法淬煉。炒鹽時,花椒與八角的香氣滲入鹽粒,形成獨特的咸香基底;清鹵則用鴨血水與香料熬制,賦予鴨肉醇厚底味。低溫熟煮工藝更是一絕——90℃微沸水中慢焐40分鐘,肉質嫩而不散,儲水性極佳,入口鮮嫩多汁。中秋時節的“桂花鴨”更添風雅,桂花香氣滲入鴨肉,咸甜中透出淡淡清芬,堪稱季節限定的味覺珍品。
南京鹽水鴨,這道承載著兩千五百年歷史的金陵名菜,以“皮白如玉、肉嫩似脂”的獨特氣質,成為江南飲食文化的活態符號。作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它不僅是南京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游子心中揮之不去的鄉愁。
皮白肉嫩,咸香入魂
![]()
清淡雅致,金陵風骨
與濃油赤醬的醬鴨、酥脆油亮的烤鴨不同,鹽水鴨以“清鮮”見長。鴨皮薄而緊致,泛著油潤光澤,卻毫無油膩感;鴨肉纖維細膩,咸鮮中帶著香料的幽香,回味悠長。清代《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鹽水鴨最著,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這種清淡平和的滋味,恰與江南水鄉溫潤雅致的氣質相契合,成為金陵飲食“濃淡相宜”的典范。
文化符號,鄉愁載體
從六朝“炊米煮鴨”的軍糧,到明代“古書院、琉璃塔、咸板鴨”的民謠,鹽水鴨始終是金陵文化的味覺注腳。如今,真空包裝與低溫殺菌技術讓它走向世界,但老南京人仍偏愛現煮現賣的傳統風味。秦淮河畔的鹵味店前,剛出鍋的鹽水鴨冒著熱氣,切塊裝盤時,鴨油滲入米飯,那咸香瞬間勾起游子對故土的眷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