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聽了陳楚生《輕描淡寫》《行走的魚》,永不知他選曲的秘密竟然是療愈他。
陳楚生在緊張的歌手節目時刻,卻淺唱低吟《輕描淡寫》《行走的魚》,又在演唱會上唱《輕描淡寫》,我好像明白了他選曲的秘密。
《輕描淡寫》,全是深情。
《行走的魚》,致敬陰影。
是在用歌聲療愈誰?
安靜下來再聽《輕描淡寫》《行走的魚》,好像發現了他深情講述背后的故事。
![]()
1 壓力最大的一輪比賽,他為何選《輕描淡寫》
經常看音綜比賽的人,大概都會知道選曲有多重要。
歌手節目中,陳楚生剛經歷過兩輪重要比賽,其中一場《留住》還遭遇爭議上了熱搜,壓力巨大。
誰都想他第三輪他該拿怎樣的歌曲來證明自己。
這時候,他選的歌曲是袁惟仁的《輕描淡寫》,不是濃墨重彩的歌。
為什么?聽他講述選曲理由,是因為一直想在舞臺上唱這首歌,祝福臥病在床小胖老師早日康復。
就讓我們聽聽他在舞臺上的演繹吧。
這首歌沒有華麗樂隊,酷炫妝容,他就一個人抱著吉他安靜唱歌。就像當初他走上歌手的舞臺一樣。
他唱“如果能夠明天醒來就不記得你的樣子
我愿意用很高的代價去做這樣的事……
可是我真的不想太理智”
他唱“我想輕描淡寫 不能都是責備
只是我的眼淚 不聽指揮……
我想輕描淡寫 畫出意冷心灰"
輕描淡寫的編曲和歌詞,淺淺吟唱,沒有高低起伏,噴涌而出的情緒,和他在舞臺上前兩首,將進酒和留住的大開大合,完全不同。
可是,分明在安靜中,我們聽見深沉情感,用外表簡單藏了起來。
歌中唱的是如果你明天醒來,愿意付出更多,就算意冷心灰,也盡量理智不多責備。
這明明就是深愛啊。
他為什么在壓力巨大的比賽,突然唱這樣極盡克制的情感?
他在克制對老師的情感,也在克制為了音樂,就算感受到巨大壓力甚至傷害,依然愿為音樂殿堂付出所有的情感。
輕描淡寫,卻付出很高的代價。他用這首歌訴說自己的心境。
他在舞臺上送給老師的歌,在提醒自己音樂初心,療愈鼓勵自己。
在歌手舞臺,在演唱會,舉重若輕,輕輕放下巨大壓力。
原來他在壓力最大的時候選這首歌,最療愈的就是他自己。
當他手握一把吉他,不忘初心,用音樂鼓勵自己,這股能量也自然給到我們,我們會再把能量傳遞給更多人。
![]()
2 生日那天為何要唱行走的魚,致敬陰影
一場場比賽,要面對的不止是外界的壓力,更多是內心叩問,你真的準備好了么,明明熱愛音樂,卻要接受更多審視。明明創作,卻要唱別人的歌。
生日那天的比賽日,陳楚生唱了什么歌, 行走的魚。
很多人說他選曲失誤,這首歌早已被很多人唱過,自己也有爆款改編,這次再唱實在不適合舞臺比賽。
真是這樣嗎?
他唱:“寫一首歌給你聽,來致敬你的陰影
人們傳頌勇氣,而我可不可以
愛你哭泣的心,愛你的情緒
別后退 聽我說
人們愛 你的光
我偏愛 你的黑”
他唱:“沒關系沒關系
你一定愛我不完美的心
管世界正劇鬧劇,
要一起演得盡興。
寫一首歌給你聽”
如果說在之前披哥那首很成功的演繹舞臺,三個人并肩作戰,溫柔的深情的怒吼的,去擁抱和溫暖彼此。
那么這一次,陳楚生孤身一人在舞臺上,正承受比賽進入白熱化,來自內外的重重壓力下,牽一發動全身。
他選這首歌有特殊含義。
從歌詞看,他唱這首歌似乎是在表達,人們欣賞舞臺上的他,卻很難接受他的瑕疵。沒關系致敬陰影,你一定愛不完美的心。
他像給舞臺上的自己一個生日禮物。
這一次,他只身一人用高音怒吼,淺淺低吟,唱沒關系沒關系。
一個人起承轉合歌唱人生直面陰影,這一回沒有兄弟。
真正的強者,可以和戰友并肩作戰,也可以一腔孤勇面對這個世界。
這一次他被質疑不夠新穎的選曲,恰恰是他當下最想表達的心境。
因此這首歌,他用音樂療愈自己,和世界和解,迎接新一輪戰斗。
而我們,似乎也聽到了安心,撫慰疲憊行路的自己。
當我們和自己和解,才能更勇敢面對這個世界。
![]()
3 對自己足夠坦誠,才有力量直擊人心
《輕描淡寫》《行走的魚》甚至還有后來他唱的《大夢》《像瘋了一樣》》《小情歌》被人質疑選曲不利比賽。
有網友從比賽規則和經驗詳細分析,連陳楚生自己也說過,盡量選擇一些有改編空間的歌曲去比賽。大熱門歌曲常常缺少空間去變化。
他還是選了上面幾首看來不夠討喜的歌曲。
可仔細看,《輕描淡寫》安撫他挑戰極限后的心,《行走的魚》是他給疲憊自己的生日祝福。不違背本心,又足夠真誠的演唱,也許不是沖突拉滿,卻對舞臺足夠坦誠。
再看《大夢》大熱曲,依然有他的表達空間,從原作的無奈滄桑,多了豁達和通透。《像瘋了一樣》《小情歌》耳熟能詳,依然有他或溫柔或熱烈的不同表達。
人們說,陳楚生的歌里有故事,總有療愈人心的力量,那是因為他最大的力氣都放在音樂抵達內心,不是計算利弊,如何獲得最大利益。
看似不合時宜,不符合比賽的選曲,卻因為他對舞臺足夠坦誠而更有力量。
在有實力的前提下,真誠會擁有更大的力量。
![]()
寫在后面:
或許陳楚生選曲的秘密, 就是在重大壓力下,尊崇內心和舞臺做出選擇。而不是多方權衡得失利弊,做更精明的判斷。
正因他坦誠直面內心,才有力量傳遞真情實感,打動我們。
因為我們接收到的從來不是技巧策略,而是那真誠質樸抵達內心的力量。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侵刪。
@怡小城,探秘生命,寫作雙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