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走進位于建陽區麻沙鎮扁溪村的福建省建陽范橋國有林場,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滿目蒼翠的山林中,成片的砂仁植株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寬大的葉片背后,尚未成熟的綠色砂仁果若隱若現,長勢喜人。
“到11月份,這些砂仁就能豐收了。像這樣大株的砂仁,一株就能產二兩果。”建陽區德農農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瓊琪仔細察看砂仁長勢后介紹,山林里種的砂仁大都進入了第三年,處于豐產期,畝產鮮果50公斤左右。
砂仁是我國著名“四大南藥”之一,在中醫藥市場上享有盛譽,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林下套種砂仁要選擇通風條件好的闊葉林地,土層為微酸性砂壤。同時通過人工管理模擬砂仁適生的原生態林下環境,仿野生培育。”林瓊琪說,“麻沙鎮的山林保護得非常好,十分適宜套種砂仁。”
“砂仁全身都是寶,不僅果實、根莖可入藥,葉子也能用作香料,成苗后還可分出苗株出售。經過十幾年的種植發展,麻沙砂仁已經小有名氣,連建甌等地的種植戶都專程來我們這里購買種苗。”林瓊琪說,德農農林專業合作社從2013年開始種植砂仁,現種植面積達800多畝,每畝種植砂仁400至500株,2024年年產值達150多萬元。
近年來,建陽區積極探索林下空間利用,依托“森林生態銀行”,推廣林下空間流轉機制,對各類林地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篩選出適合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且林農有流轉意愿的林下空間,建立林下空間資源數據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綠色富民產業,不斷提升林下空間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益。
“砂仁在麻沙已有一定的種植基礎,通過‘林場+公司’‘公司+基地+農戶+科研機構’模式,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建陽區林業局產業股股長張斌說,發展林下經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林地附加值,為林下中藥材的產學研科技攻關積累經驗,破解林業生產周期長瓶頸,實現長短結合,以短補長,真正做到“不砍樹也致富”。
“我家種了30畝,今年大都進入了豐產期。”看到種植砂仁的“錢”景,麻沙鎮不少村民紛紛加入種植行列,墩頭村村民劉梅雄就是其中之一。隨著麻沙砂仁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地村民也獲得了新的就業機會。“我和我老婆農閑時就去合作社打工,一年能增加六七萬元收入。”麻沙鎮梁墩村村民劉榮華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農閑時要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省去了在外吃住的開銷,實際賺得更多。”
此外,建陽區德農農林專業合作社還將部分套種砂仁的林地通過承包的方式交給個人管理運營。“合作社在扁溪村、墩頭村、梁墩村、大白村都種植了砂仁。我們將部分地塊承包給當地村民,由他們負責養護管理。到了收獲期,合作社再以每斤50元的價格回收干果。這樣村民賺到了錢,合作社也更省心。”林瓊琪說。
墩頭村村民黃德明今年承包了合作社50畝已進入豐產期的砂仁種植林地,他笑著說:“自己從頭開始種要三年才能大豐收。直接承包,今年就能有好收成,而且合作社還兜底回收,這砂仁種得心里踏實。”
“接下來,我們將推動砂仁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不斷邁進,持續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建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的技術支撐,研發砂仁系列產品,對藥食同源中藥材植物進行深層次產品開發,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讓麻沙砂仁發展得更好。”林瓊琪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