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準化種植的田疇沃野,到龍頭企業帶動的科技加工,再到融合木瓜產業特色的文旅康養,菏澤木瓜產業正沿著“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的路徑穩步推進,一幅以“小木瓜”撬動“大產業”的生動畫卷,正在魯西南大地徐徐展開。這棵古老的“百益之果”,在現代產業體系的精心培育下,煥發出嶄新生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樹”與“幸福果”。
木瓜種質資源夯實產業根基
在市農科院木瓜種質資源圃內,12畝木瓜陸續進入成熟期,滿園飄散著濃郁果香,成為秋日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百年老樹與多樣品種在此共生,勾勒出特色農業的鮮活圖景。
種質資源是農業的“基因庫”。該資源圃總面積12畝,既保留了本地傳統優良品種,又引進了各地特色種源。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木瓜園占地8畝,共種植有16個木瓜品種。
“每一棵樹、每一個品種,都承載著獨特的遺傳信息。我們通過對這些種質資源開展持續研究與鑒定,精準篩選出品質優良、藥效顯著、適應性強的品種,為木瓜產業的品種改良和優質種苗繁育打下堅實基礎。”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王連祥介紹。
曹州光皮木瓜盛產于菏澤,是山東光皮木瓜的主要品種,產量占全省七成以上。近年來,菏澤木瓜產業方興未艾,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遠銷濟南、青島、北京、天津等地。目前,全市仍完整保留有30多棵明朝時期的木瓜古樹,樹齡約500年。
王連祥表示:“我們在木瓜培育中突出‘藥食同源’,科學選育品質優、藥效高的新品種。同時,結合我市的自然環境、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助力‘曹州木瓜’品牌做大做響、做強做優。”
科技賦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走進定陶區曹州木瓜種植基地,果農們正穿梭林間,熟練地進行采摘、分揀和裝箱。得益于適宜的氣候與科學管理,今年木瓜果型飽滿,產量與品質均創近年新高。
自2013年曹州木瓜樹被評為市樹以來,我市大力推進木瓜產業發展,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集種植、采收、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目前,已培育出適合城市綠化、果園栽培、飲品加工、觀賞聞香、盆景制作等不同用途的12個新品種,并配套研發了密植豐產、矮化栽培、高干培育等關鍵技術。木瓜茶、木瓜酒、木瓜飲片等系列產品,深受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喜愛。
守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為了讓實驗室成果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市農科院深入開展前期調研,按照“六個一批”思路推動木瓜產業發展。與市林業局及相關企業聯合成立木瓜產業發展協會,定期開展研討交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同時,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聯合開展木瓜育種栽培與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產業升級注入科技動能。
金色木瓜鋪就鄉村振興路
如今,曹州木瓜從種植觀賞到精深加工,再到文旅康養,一條以木瓜為核心的三產融合之路越走越寬。
定陶區冉堌鎮的木瓜種植基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通過種植木瓜實現增收,并吸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近年來,當地立足苗木種植人才優勢,延伸木瓜產業鏈,加大木瓜果酒、糕點、罐頭等產品研發力度,積極塑造冉堌鎮木瓜品牌。木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春賞花促旅游、秋結果促增收、常年務工穩就業”的綜合效益。
此外,我市還依托牡丹區王浩屯鎮等種植基地,優化區域和品種布局,引進培育新品種,建設木瓜觀賞園區;支持雷澤湖農林特產等加工企業,打造集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展示銷售于一體的木瓜加工園區。木瓜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力。
“立足木瓜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我們將持續強化科技支撐與服務,推動曹州木瓜實現從‘種質守護’到‘品牌做強’的完整閉環,讓這棵古老的‘百益之果’,為菏澤鄉村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科技動力,真正實現‘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的振興圖景。”市農科院黨委書記楊涌表示。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