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幕前有對象的老爺/姐妹們
有沒有過這種體驗?
![]()
![]()
(幾小時后)
![]()
![]()
作為戀愛高手
博士我今天就給有對象的各位
科普一下——
![]()
![]()
如果你對象平時是這樣的:
![]()
![]()
![]()
![]()
一項研究調查了一所大學里的353對情侶
用問卷詢問了他們對戀愛關系中
雙方關系的情況,以及自己和對方的情況
有多確定
![]()
結果顯示
在上面幾個問題里回答越不確定的人
不論男女
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都越低
![]()
三種不確定性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
來源:參考資料[1]
而更要命的是
這三種不確定性更高的人
自我披露的意愿更低
也就是說
越是覺得這段關系有問題的
越是愿意自己憋著
從而更沒法解決問題
![]()
![]()
另一項研究征集了140對已婚夫婦
讓他們吵架的同時
測量雙方對負面情緒的感覺、
相關的微表情微動作
以及心跳體溫等生理反應
![]()
結果是不論男方還是女方
對婚姻關系的滿意度越高
自己對負面情緒的感受
以及相關動作的抑制能力越強
并且這種效果在女方身上更加明顯
![]()
對婚姻關系的滿意度對負面情緒感受
和負面情緒動作抑制能力的影響
來源:參考資料[2]
所以
如果你對象確實有這些情況
很可能是ta并不想與你
推進甚至是維持這段關系
為了你倆好
你就需要好好跟ta聊聊了
![]()
![]()
如果你對象對你愛答不理
總是已讀不回或者態度敷衍
那這不光會影響你的滿意度
甚至還會讓它上躥下跳坐過山車
![]()
德國的一項為期兩年、
涵蓋幾百對情侶的調查顯示
在伴侶互動質量的影響下
情侶雙方對這段關系的滿意度
甚至在一天之內都有明顯波動
![]()
而且研究顯示
情侶雙方的滿意度波動幅度是有關聯的:
你自己波動大的時候
你對象大概率也波動大
![]()
幾種戀愛關系滿意度的波動情況
來源:參考資料[3]
![]()
如果不能盡快交流溝通
任由不良情緒在你倆之間發酵
滿意度和情緒的波動
只會隨時間增加
![]()
跨天(紅框左)與天內(紅框右)
戀愛關系滿意度波動幅度
來源:參考資料[3]
![]()
![]()
還有一種情況是
雖然對象對你確實沒得說
但你偶爾看到他的時候
卻突然莫名有種人厭狗嫌的感覺
![]()
有人專門研究過這種
由一些看起來沒啥大不了的
特質或行為引發的
突如其來的、生理性的浪漫厭惡感
他們發現
雖然女性比男性更熟悉這個概念
但從遭遇頻率來看
男女其實是差不多的
![]()
來源:參考資料[4]
具體來說
在引發厭惡感的各種特質和行為當中
女性格外不喜歡男性展現出
“厭女行為”和“惱人言語”方面的特質
![]()
容易招致女性厭惡感的男性特質
來源:參考資料[4]
而對男性來說
對象惹人煩的特質
主要集中在“虛榮行為”和“外表特質”方面
![]()
容易招致男性厭惡感的女性特質
來源:參考資料[4]
對于這種突然產生的厭惡感
現在學術界還不太清楚到底為啥
![]()
一種說法認為
這些人大腦內
負責識別感官信號的部分
天生比別人要更加敏感
![]()
所以
如果你對象的某種細節的行為
讓你格外不舒服
那這很可能是你的大腦
不自覺地夸大了它
把這種細節聯想成了危險信號!
![]()
雖然這種行為本身可能
確實無傷大雅
但是這種不能自制的厭惡情緒
還是會嚴重影響你們之間的關系
![]()
來源:參考資料[4]
![]()
最后
從為父的經驗來看
在感情里有起有落是非常正常的
要想不被一時的負面情緒沖昏頭腦
最好的辦法還是多陪伴多溝通
把你的沮喪焦慮跟ta多聊聊
只有坦誠相待、科學經營
你們之間的關系才更可能走得長遠
![]()
參考資料:
[1]Imai, T., Taniguchi, E. & Umemura, T. Relational uncertainty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self-disclosure as a moderator and a mediator. Curr Psychol42, 1585–1597 (2023).
[2]Bloch L, Haase CM, Levenson RW. Emotion regulation predicts marital satisfaction: more than a wives' tale. Emotion. 2014 Feb;14(1):130-44.
[3]Scheling L, Wrzus C, Weidmann R, Burriss RP, Wünsche J, Grob A, Bühler JL. Within-person variability and couple synchrony in stat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esting predictors and implications. J Pers Soc Psychol. 2025 Aug;129(2):407-437.
[4]Brian Collisson, Eliana Saunders, Chloe Yin,The ick: Disgust sensitivity, narcissism, and perfectionism in mate choice threshold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ume 238,2025,113086,ISSN 0191-8869.
[5]GEORGETOWN UNIERSITY. The Neuroscience of the Ick: This is What Happens in the Brain When You’re Turned Off.
https://www.georgetown.edu/news/ask-a-professor-the-neuroscience-of-the-ick/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