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最近互聯網的一系列操作,大家也都看到了,不少自媒體同道都自覺收緊了自己的表達欲,動輒刪稿、封號,不知道還能從何寫起。
要么大道同行,要么獨墜壑淵。
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莫言曾寫過一句話,胖胖拿出來分享一下: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一枚只有一面的硬幣,那一定是假幣。
“不論寫什么,你都寫成小鳥在歌唱”,這樣寫作的技法,胖胖自認為無法學會。
那些被堵住的喉嚨,在縫隙中發出的微弱呼吸,像狂風中的落葉,注定飄搖。
但他們不該如此被對待,胖胖想試圖去寫出來,表達出來。
9月26日,大風新聞有這么一則報道:
![]()
這個題材,胖胖寫過不止一遍,不幸的是,也都被悉數“嘎”了。
這事發生在浙江舟山。
新聞中提到,才用了一年的門頭,被要求統一拆除更換。
而新換的門頭沒有亮燈效果,晚上黑燈瞎火,直接影響生意。
這不是個別商戶的情緒化抱怨,而是一個整條街十多家門店都面臨的窘況。
老板們說得很直白:
他們原本做好的門頭,有的花了六千多,有的也花了兩千多,加起來快一萬。
才用了一年,現在就要全部拆掉,換成統一訂做的千元門頭。
更重要的是,新門頭晚上不亮字,遠遠看過去,一排黑漆漆的招牌,顧客根本辨認不清。
這樣的操作方式,里面有什么樣的利益尋租,胖胖不敢臆斷。
但站在一個公平公正的角度說幾句,如果是一開始開店注冊,就明確要求統一門頭樣式,那大家心里有數,按照每個商戶意愿,補點錢也沒問題。
可現在是商戶們先按照正常程序花錢做了,再來一個要求的,讓原本好好的門頭變成垃圾,徒增一筆社會性的浪費,如果去苛求一種形式主義上的一致,意義何在?
更換門頭的理由是“市容市貌要整齊好看”。
但是,好看是誰的好看?
統一標準、整齊劃一,一整列的番茄炒雞蛋,確實能讓街道看起來更標準化。
可標準化便是好看?不是吧?
再說了,從商戶的角度,這樣形式主義上的“好看”也不能抵消顧客的流失。
城市是給人住的,不是要一致的。
商戶吐槽“他們非要折騰給改成統一的,重做也是浪費公共資源”。
這句話,咱們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一方面說的是自己的錢白白浪費,但另一方面其實也真的是公共資源的浪費。
一個去年才做的招牌,扔掉重新換,就像新建的馬路沒幾年就再翻修,浪費的不只是幾塊門頭費,而是那種沒必要的折騰。
采訪中,每一方也是互相推諉:
問村里,村里說“這是鎮里要求”;問鎮里,鎮里又說“去問村里”。
有沒有文件依據?沒人能拿得出手。
最后給出的建議是:“商戶可以自己去反映意見。”熟悉的無力感,便一而再再而三的體現于此:
商戶你去說,但能不能改?我不知道。
這里有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地方是,這件事里幾乎沒人否認“統一換門頭會影響生意”。
大家都承認晚上不亮燈看不清,可依舊要“照辦”。
這說明什么?
說明執行優先于效果,形式優先于實用。
哪怕明知道會帶來損失,依舊要按照上面的“整齊”來。
形式化的統一,一旦犧牲了個體的合理性,便毫無意義。
管理者希望街道像一張整齊的白紙,可真正的生活本來就是參差多態。
招牌的多樣性,是商業活力的體現,也是城市煙火氣的一部分。
把這些抹平,看似是整齊,其實是消解了真實的生機。
所以,問題不是統一招牌不好,而是統一招牌之前有沒有考慮實際。
管理者如果真想讓商戶滿意,可以統一一個基礎方案,動員統一招牌的一方自費掏錢,再允許商戶在此之上自選帶燈效果。
為什么是他們掏錢?
因為這并不是基于商戶自愿原則的。
是的,一刀切更省事,代價卻讓別人去承擔,合理嗎?
如此管理,這樣既能保證整齊,也能照顧到經營的需要。
胖胖從個人主觀角度上講,胖胖并不喜歡一致的招牌,像胖胖身邊做生意的朋友也都有這樣一個共識:
遠離要求招牌一致性的街道、城市。
這確實是令人唏噓的一幕,但這種種的現象,又豈是個體意志能夠扭轉的?
新聞里商戶說:“為什么不想好的點子,讓我們的生意變得更好,整天搞這些沒必要的東西。”
這既是抱怨,也是最樸素的訴求。
普通人開門做生意,本就不容易,他們要的不是錦上添花的折騰,而是少一點無謂的干擾。
《明朝那些事兒》有這么一句話,胖胖想用作這篇文章的結尾:
“你成你的仙,我干我的活,大家互不干擾。歷史證明,只要自己不折騰自己,什么事都好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