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陳杭)24日,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對《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根據條例草案,北京擬在確保長城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長城資源活化利用方式的多樣性,拓展民眾參與長城保護利用途徑。
![]()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2003年,北京制定全國第一部省級長城保護政府規章《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了長城保護基本原則。隨著時代發展,規章在系統性保護、精細化管理、活化利用等方面已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同時,北京長城保護利用工作積累了一系列實踐經驗,需通過立法予以固化。
此次審議的條例草案共四章35條,包括總則、保護與管理、利用與傳承、附則,旨在加強長城保護,規范長城利用行為,弘揚長城精神,傳承長城文化。
條例草案明確,北京文物部門推動建立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機制,加強長城沿線協同保護工作。將長城本體以外的相關文物等納入保護范疇。
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建立長城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展監測工作,為預防性保護提供支撐。鼓勵利用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多學科協同研究,提升長城研究性修繕、預防性保護、安全防護、監測預警、巡查監管水平。采用科研監測設備的,不得對長城造成損害。
根據條例草案,北京強化長城價值挖掘與闡釋展示。加強考古報告、保護檔案、歷史文獻及口述史料搜集整理,建立長城主題闡釋展示工作體系。支持長城沿線博物館、陳列館、鄉史館、村史館、驛站、廣場等開展長城主題展示,鼓勵開展文藝創作、非遺展演、研學教育、文創開發等長城文化活動。
條例草案提出,北京支持開展長城保護修繕、展覽展示、科學研究等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