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雷軍年度演講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以“改變”為主題,分享了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車背后的故事。在隨后的發布會上,小米17系列手機、小米汽車定制服務及多款人車家全生態新品齊齊亮相。
這場發布會全面展現了小米過去五年在核心技術上的積累與突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米汽車首次推出定制服務,覆蓋YU7 Max和SU7 Ultra車型,起步價10萬元,每月限定40臺。這一舉措標志著小米正式進軍高端汽車定制市場,向傳統豪車品牌發起挑戰。
![]()
小米17系列的交互革命
小米17系列首次采用標準版、Pro和Pro Max三款機型組合,正面迎戰蘋果。全球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性能媲美A19 Pro。最引人注目的是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設計,支持個性化顯示、背屏自拍和復古游戲機模式,重新定義了手機交互方式。同時,小米17系列實現了屏幕、電池、影像三大國產技術突破,國產發光材料首次在發光效率上實現國際領先。
小米17標準版定價4499元起,Pro版4999元起,Pro Max版5999元起,9月27日正式開售。手機業務的持續創新為小米整個生態提供了堅實基礎,但今天的重頭戲無疑在汽車領域。
![]()
汽車定制服務:小米的豪華平權實踐
本次發布會最令人驚喜的莫過于小米汽車定制服務的推出。雷軍宣布,“小米定制服務”首批覆蓋小米YU7 Max和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Ultra車型,提供26項個性選配,包括5款全新豪華車漆、4款內飾選擇,以及高工藝鍛造輪轂、定制卡鉗、定制車標和車身拉花等個性化配置。
定制服務起步價10萬元,每月限定40臺,9月25日晚十點開啟預售。小米成為目前中國首家發布定制服務的車企,在北京小米汽車工廠店打造了占地400余平的定制服務中心。
雷軍在發布會上直言:“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頂級豪車的體驗,科技平權、體驗平權就是小米的目標。”這一理念與小米一貫的“性價比”策略一脈相承,但此次明顯是向更高端市場邁進的信號。
![]()
在汽車行業,“定制服務”一直是勞斯萊斯、保時捷等頂級豪車品牌的專屬領地。小米此次入局,不僅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更需要在工業設計和訂單管理上達到極高水準。這對一家涉足汽車行業不久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YU7成功揭秘:家庭用戶為何買單?
雷軍在演講中分享了小米YU7的最新進展。這款于今年6月發布的豪華高性能SUV,創下了18小時鎖單量突破24萬臺的行業奇跡。更值得關注的是,自7月6日正式交付以來,YU7交付量已突破4萬臺。最令人意外的可能是YU7的用戶構成:家庭用戶占比高達69%,其中有孩家庭占比85%。這一數據打破了運動型SUV主要吸引單身或年輕群體的傳統認知。
![]()
為什么一款被定位為“運動型SUV”的車型能獲得如此多家庭用戶的青睞?從雷軍的介紹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線索:YU7在發布后持續通過OTA升級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功能,同時不斷通過賽道打磨底盤和駕控體驗。這種兼顧性能與實用性的平衡策略,顯然打動了注重安全與舒適的家庭用戶。
小米YU7的成功不僅體現在銷量數字上,更體現在用戶結構的健康程度上。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已經超越了最初的粉絲經濟階段,真正進入了主流消費市場。
SU7 Ultra:賽道表現改寫中國汽車形象
在高端性能領域,小米SU7 Ultra的表現同樣亮眼。雷軍透露,SU7 Ultra已位列國內50萬以上轎車、純電銷量雙第一。更重要的是,在代表汽車性能試金石的紐北賽道上,小米SU7 Ultra原型車進入紐北官方圈速總榜全球第三,量產車刷新紐北量產電動車圈速記錄。這一成績成功改變了全球汽車工業對中國汽車的印象。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在性能車領域缺乏話語權,小米SU7 Ultra的賽道表現打破了這一局面。
小米汽車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與其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密不可分。據雷軍介紹,小米研發投入從2020年的9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41億元,今年預計投入300億元,研發人員數量五年間翻倍增長至超過兩萬人。
![]()
五年蛻變:從互聯網公司到硬核科技公司
回顧小米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可謂一場“徹底的蛻變”。2020年,小米年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同時開始高端化探索。經過半年的內部復盤,小米明確了未來方向: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從“互聯網公司”轉型為“硬核科技公司”。
這一戰略調整在五年后結出碩果。小米成為首家橫跨手機、汽車、家電三大領域的科技公司,自研芯片玄戒O1正式發布,使小米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備3nm先進制程設計能力的科技公司。
![]()
在汽車領域,小米SU7系列成為近一年20萬以上最暢銷的轎車,YU7創下銷售奇跡。手機業務連續站穩國內4000至5000元價位第一,海外高端化發力,今年Q2在歐洲市場超越蘋果、重返第一。
雷軍在演講中感慨:“過去五年,無論對小米還是對我個人,都是一場徹底的蛻變。我們用五年腳踏實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靈魂。”
小米汽車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但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隨著傳統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以及新興品牌的不斷涌現,競爭將更加激烈。小米需要持續證明自己不僅能在銷量上創造奇跡,更能建立起長期的產品口碑和品牌價值。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小米的蛻變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一個縮影。從追隨者到并行者,再到某些領域的領跑者,中國科技企業正在全球舞臺上展現越來越強的競爭力。
雷軍說:“從迷茫到蛻變,有時隔著萬水千山,有時只隔了一層窗戶紙。”小米汽車的未來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畢竟,在變革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