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被匿名的作家曾在書中寫下過這樣一句話:
“在某些人基因里,既有賤奴的卑怯,還埋藏著刁奴的兇殘——一旦他們獲得報復的機會,同樣也會嗜血濫殺,讓民間社會一直撕裂下去。”
那些骨子里積著怨氣的人,一旦換了個可以使壞的位置,就忍不住把積攢的惡意傾瀉出來,這其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
他們的報復并非指向真正的根源,而是和心底的卑怯和扭曲有關。
9月22日,據“幸福福鼎”微信公眾號消息:
福鼎那邊,一家餐飲商家被曝出:
一邊咒罵,一邊往外賣里吐口水。
這不是小打小鬧的惡,不是罵兩句顧客、少放點菜這種“低級操作”。
而是往吃的東西里吐口水!
惡毒不惡毒?
說實話,這其實是餐飲行業的一種病態,甚至是社會部分人心里的扭曲。
吃飯是最基本的信任。
顧客點外賣,掏錢買的是什么?是干凈的飯菜,是起碼的安全感。
而商家干了什么?
不是偷工減料,而是直接往飯里吐口水。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把“信任”踩到地上摩擦。
信任一旦被破壞,就不是簡單的“惡心”了,而是動搖了社會運行的根基。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說到底就是建立在這種脆弱的信任上。
你敢不敢再點外賣?
你敢不敢再相信陌生人遞到你手里的東西?
一旦這種信任被擊碎,社會就會陷入普遍的不安和懷疑。
說實話,干餐飲的,最基本的職業底線是啥?
干凈、衛生。
你可以手藝不好,味道不佳,但不能臟!不能惡心!
這是最起碼的底線!
往飯里吐口水,說明連最起碼的職業底線、職業操守都沒有了。
這就像醫生在手術臺上隨便亂來,教師在課堂上胡編亂造。
那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道德坍塌。
再聊聊監管:
對于餐飲的監管,我覺得應該是日常的,這里需要能把不合格的人、黑心的商家擋在門外。
像食品安全,本就是一個零容忍的領域。
不管是地溝油、蘇丹紅,還是吐口水,都是對個體、消費者的漠視。
放縱這種惡,惡就會在縫隙里滋長。
像現在外賣大部分生意是平臺壟斷的。
平臺對商家的審核、監管,其實遠比線下更有優勢。
為什么?
因為所有訂單、評價、投訴,都在線上留痕。
但問題是,平臺在這方面有做過什么?有關心什么?
難不成是用戶市場占有量?下單量?是傭金?是數據?
不可否認這部分對于一個平臺很重要,然后呢,商家有沒有職業操守?能不能保證食品衛生?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旦外賣平臺沒有嚴格的監管,這就容易把一個極度嚴重的道德惡,降格成消費者食品安全、食品體驗問題。
所以,這一系列的監管如果不能落實到實處,每個人的暫時安全都是虛幻如泡影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這種社會病態的犧牲品。
所謂的個人幸運,不過是幸存者偏差,隨時都可能轉瞬即逝。
社會上之所以不乏“人型獸”,正是因為作惡行兇沒有代價,或者那些作惡的人被赦免、被遺忘。
一旦沒有真正的追責,一旦沒有讓作惡的人為他們的惡行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讓這種惡能夠像病毒一樣,在社會的縫隙中滋生、蔓延,最終破壞所有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