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范坑鄉,一片片翠綠的茶園層疊起伏,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去年以來,范坑鄉黨委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打破村莊壁壘,成立洋山片區黨建聯合體,以“組織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興”為抓手,走出一條“黨建引領、抱團發展”的茶產業振興新路,讓昔日分散的“綠葉”真正變成了村民增收、村財增長的“金葉”。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組織聯建聚合力,黨建引領譜新篇
“以前各村各自為戰,發展思路不統一,現在通過組織聯建,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展更有方向了。”輻射村的一位老黨員感慨地說道。范坑鄉創新探索“1+1+10”聯結發展模式,即由1個片區黨建聯合體統籌,依托1家聯村公司運營,帶動10個聯建村共同發展。片區黨建聯合體由鄉黨委組織委員擔任總召集人,省派第一書記擔任副總召集人,成員為各聯建村支部書記,形成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為確保工作高效推進片區黨建聯合體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制度,明確了資源整合、產業規劃、矛盾調解等多項職能。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分析、每年一總結”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發展大計。“在聯席會議上,大家都能暢所欲言,把各自村里的問題和想法擺到桌面上,一起想辦法解決。”一位參會的村干部說道。兩年來,通過聯席會議解決了土地流轉、技術共享等 20 多個難題,為產業發展掃除了障礙。
片區黨建聯合體還注重黨員隊伍建設,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組織聯建村黨員結成幫扶對子,傳授種植技術和市場經驗。通過共過主題黨日、共上黨課等活動,增強了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和洋山村的黨員一起學習交流,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和新方法,對村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聯建村的一位年輕黨員說道。
資源聯享促發展,產業升級添動力
“以前我們村的茶葉銷售渠道單一,價格也不高,現在通過資源聯享,和洋山村一起打造品牌,茶葉賣得更好了,價格也上去了。”輻射村的一位茶農笑著說。片區黨建聯合體充分發揮自身在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方面的優勢,整合各村的土地、勞動力和資金等資源,共同發展茶產業。
在產業聯營方面,整合資金420萬元,建設了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了茶葉的加工品質和效率。將各村的茶園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打造500畝的生態茶園示范區,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有效提高茶葉品質。“現在我們的茶葉都是按照綠色標準種植的,品質好了,價格自然就高了。”一位茶農自豪地說。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積極對接福安市茶葉產業專家,邀請他們到村里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建立茶產業人才庫,選拔和培養了一批本土技術人才。“專家們的指導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種植和加工技術,現在我們的茶葉品質越來越好了。”一位參加培訓的茶農說道。
文化是產業的靈魂。片區黨建聯合體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打造了茶文化體驗館和茶旅融合線路,將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美味的茶葉,還能了解到豐富的茶文化知識,感覺非常棒。”一位游客說道。通過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升了茶葉的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
產業聯興帶共富,鄉村振興展新顏
“在洋山村的帶動下,我們村的茶葉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現在村集體經濟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聯建村的一位村干部興奮地說。聯建村通過組建強村公司,與周邊村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強村公司采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經營模式,將周邊村的茶葉進行統一收購和加工,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品牌。
在運營管理方面,強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從茶葉的種植、采摘、加工到銷售,全程進行監控和管理,確保茶葉的品質和安全。“有了質量追溯體系,消費者買得放心,我們賣得也安心。”強村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道。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日子越過越紅火了。”一位在茶園工作的村民笑著說。通過產業聯興,聯建村的村民實現了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同時,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所提升,為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現在村里的道路更寬了,環境更美了,我們的生活也更幸福了。”一位村民感慨地說。
如今,范坑鄉正以片區黨建聯合體為“總引擎”,驅動著茶產業這艘“聯合艦隊”破浪前行,在青山綠水間書寫著共同富裕的新篇章。(圖片由楊燁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