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生意正火時,一位工人隨口說了句:“你這半碗飯根本吃不飽。”隔天,男子直接改了盛飯的方式——從之前的“淺碗平鋪”換成“滿滿一大勺壓實,再冒尖扣進碗里”,還多加了半勺鹵肉汁,依舊賣10元。
這事兒很快在周邊傳開,不少熟客發現,現在的鹵肉飯碗沿堆得像座小山坡,白米飯吸足了肉香,底下還藏著脆嫩的腌蘿卜,拌勻了吃一口,咸香帶點微辣,扎實得能頂住一下午的體力活。那位提意見的工人再來買時,看著冒尖的飯愣了愣,扒拉兩口后笑著說:“這才叫干活人吃的飯!”
男子姓陳,今年42歲,之前在工地做木工,去年膝蓋受傷后干不了重活,就想著擺攤做點小生意。他的鹵肉是凌晨3點起來鹵的,用的都是新鮮五花肉,加八角、桂皮慢燉兩小時,湯汁濃稠得能掛在筷子上。一開始盛飯時,他總怕量太多虧本,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舀小半碗,結果不少顧客吃了都說“填不飽肚子”,尤其是周邊工地的工人,往往買一份還得再搭個饅頭。
那天聽到工人的話,陳師傅回去琢磨了半宿:“大家來買飯,圖的就是實惠。我少賺點,但讓人家吃得舒坦,才能留住回頭客。”第二天起,他特意換了個深口碗,盛飯時勺子往飯桶里一扎,壓實了再往上堆,直到米飯高出碗口一大塊才停手。鹵肉也從之前的幾片加到滿滿一勺,連鹵汁都多澆半勺,確保每粒米飯都能沾上味兒。
調整后的鹵肉飯,分量足了近一倍,價格卻一分沒漲。有熟客算過賬:“以前10塊錢吃個半飽,現在能撐到晚上,比吃盒飯劃算多了。”不到一周,陳師傅的攤位前就排起了長隊,從工地工人到寫字樓職員,甚至有學生特意繞路來買。有人勸他漲價,陳師傅擺擺手:“我這攤小,能養家就行。大家吃得開心,我就踏實。”
一次,一位阿姨買飯時忘帶錢,陳師傅笑著說:“沒事,先拿去吃,下次路過再給。”阿姨過兩天來還錢,還多買了兩份帶給鄰居。還有個學生總來買飯,說自己在附近實習,陳師傅的鹵肉飯是“最便宜又管飽的一頓”,后來實習結束,特意來跟他道別,說“以后回武漢還來吃”。
如今,陳師傅的攤位每天能賣兩百多份鹵肉飯,雖然每份利潤少了,但銷量翻了好幾倍,收入反倒比以前高了。他說:“做生意和做人一樣,得實在。你對人家真心,人家才愿意常來。”
傍晚的街頭,昏黃的燈光照著陳師傅忙碌的身影,鐵鍋里的鹵肉咕嘟作響,香氣飄出老遠。買飯的人排著隊,笑著聊天,有人說“今天的飯又堆成小山了”,有人喊“師傅,多澆點鹵汁”,熱鬧得像一家人。這10元一份的鹵肉飯,裝的不僅是飯菜,更是普通人過日子的實在和溫暖——你給人方便,人給你捧場,日子就在這一來一往的真誠里,慢慢有了奔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