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當莘莘學子踏上求知新征程,教育的起跑線早已延伸至家庭環境之中。古森紅木以匠人匠心精研中式美學,將紅木家具轉化為承載非遺智慧的文化課堂,在榫卯與木紋間書寫著“潤物無聲”的教育詩篇——一方書房、一套桌椅,皆成為涵養文化自信的無聲導師。
![]()
古森紅木總部展廳
木上丹青:立體雕刻傳承歷史底蘊
古森紅木以東陽木雕技法為魂,將祥瑞文化與歷史長卷凝練于家具之上。其雕刻工藝涵蓋浮雕、透雕、圓雕等多元手法,在凹凸起伏間賦予家具流動的立體感與空間敘事力。雕刻匠師們以刀為筆,在沙發靠背、柜門屏風等上再現山水樓閣、花鳥瑞獸,使家具躍升為“可觸摸的藝術史”。
![]()
古森紅木的雕刻工藝涵蓋浮雕、透雕、圓雕等多元手法
尤為典范者,當屬“錦繡河山沙發”。其設計靈感源自元代黃公望的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靠背浮雕再現富春江兩岸層巒逶迤、沙渚平林之景,亭臺漁舟隱現其間,營造出“可游可居”的山水意境。孩童撫觸雕紋時,父母講述畫中“漁樵耕讀”的隱逸哲思——嚴子陵拒官垂釣的文人風骨、黃公望寄情山水的超脫心境,皆化作立體的啟蒙教材。紅木家具由此超越實用功能,化作一部立體的“歷史繪本”,于日常起居中滋養文化認同。
![]()
古森紅木的《錦繡河山沙發》,靠背浮雕再現山水意境
榫卯春秋:非遺智慧滋養文化根基
古森紅木的文化傳承遠不止于雕刻。其精髓更在于對榫卯結構、手工打磨、古法髹飾等非遺技藝的活態延續:
榫卯的哲學課:不用一槍一釘,僅憑榫頭與卯眼的精密咬合,便成就千年不墜的穩固。這一“以柔克剛”的智慧,暗合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剛柔并濟”的思想,讓孩子在日常使用中體悟造物之妙。
![]()
古森紅木的榫卯工藝不用一槍一釘,將構件穩固連接
環保的天然課:采用國標紅木原材與蜂蠟工藝,杜絕甲醛危害。木香縈繞的書房,讓孩子在健康環境中感受自然材料的溫潤,理解可持續發展之道。
![]()
古森紅木董事長吳飛陽漆藝匠人出身,親自指導團隊漆磨工藝
匠心的實踐課:除了六重烘干、六漆六磨的嚴苛工序,一套家具還需歷經98道工序、4380個小時的精工細作。這種對極致的堅守,成為“擇一事終一生”工匠精神的生動教材。
![]()
古森紅木嚴苛的刮磨標準,追求卓越品質
古森紅木讓非遺從博物館走進客廳、書房,成為“活的文化基因”。孩子成長于這樣的環境,在木作溫潤的包漿中、在榫卯咬合的力學之美里,逐漸涵養出對中華造物智慧的深刻認同,建立起無需言說的文化自信。
![]()
《國粹沙發》精選紅酸枝木料,盡顯東方美學氣韻
結語:
古森紅木以木為紙,以藝為墨,將紅木家具鍛造成“家中的國學課堂”。當孩童伏案讀書時,手撫的是千年技藝的溫度;當全家圍坐茶敘時,環繞的是非遺智慧的星河。這份潛移默化的熏陶,終將凝練為“端方于形,涵養于心”的成長底色——在木香書韻中長大的孩子,自會懂得何為“器以載道”,何為“弦歌不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