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隴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原意是得到了隴右之地,又想占有西蜀地區;比喻貪得無厭,不知道滿足。成語出自《東觀漢記·隗囂傳》,“西城若下,便可見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重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
東漢初年,天下仍是群雄林立,光武帝劉秀在稱帝后,又經過多年南征北戰,逐步消滅各個割據勢力,基本完成了天下的統一,仍然反對東漢的勢力,只剩下了稱霸隴西的隗囂和割據巴蜀的公孫述。
建武六年(30年),劉秀派遣耿弇、蓋延攻打隴右,并說服河西竇融出兵相助,導致隗囂陷入腹背受敵險地。為了抵御漢軍,隗囂選擇了向公孫述稱臣,聯蜀抗漢。次年,得到西蜀援兵的隗囂,親自率兵三萬發動反攻,企圖奪取關中,但被漢軍馮異、祭遵所敗。
![]()
建武八年(32年)春,劉秀乘隗囂松懈,派來歙攻打隴西,與隗囂在略西對峙數月,牽制住了其主力。劉秀乘機率軍西征,迫降隴右十六縣,收服軍民十余萬,隗囂被迫逃奔西城。隨同劉秀出征的漢將岑彭,率軍攻克天水郡后,與吳漢將隗囂圍困于西城。
公孫述出兵救援隗囂,也被漢軍耿弇、蓋延等部圍困在了上邽。不久,劉秀因潁川、河東地區相繼發生叛亂,劉秀不得不率兵返回洛陽。
臨行之前,劉秀給岑彭留下一封詔書,上面寫道,“攻占西城、上邽后,便可率軍南攻公孫述。人生最痛苦的便是不知足,朕也一樣,已經平定隴西,又希望得到西蜀。以致一直發兵,頭發都白了。”
![]()
由于西城久攻不破,岑彭在觀察了西城一帶的地勢后,決定放棄強攻,改用引水灌城。岑彭引河水灌城,水位距離城頭僅剩丈余,但漢軍卻仍然無法破城。同年十一月,隗囂在西蜀援軍的幫助下,自西城突圍逃回冀縣,而漢軍則因糧草耗盡,不得不自西城和上邽撤軍。
建武九年(33年),隗囂病逝,其子隗純即位。次年,東漢再度出兵隴西,隴西軍隊無力抵抗,漢軍一路西進攻破落門,隗純率部投降東漢,隴西遂被平定。
公孫述得知消息,為防止漢軍乘勝來攻,采取北守南攻的策略,下令加強北線河池等地防守,又自南線出兵,奪取荊門山、虎牙山兩處要隘,利用山河構筑防線,阻斷漢軍入蜀道路。
![]()
岑彭率軍自隴西返回后,多次對公孫述發動進攻,卻始終難有進展,無奈只能返回津鄉,修治直進樓船、冒突、露橈等各類戰船數千艘,為進攻西蜀做準備。
建武十一年(35年),光武帝劉秀開始向巴蜀用兵,他采取水陸并進的策略,命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在荊門與岑彭會合,然后沿長江西進;來歙、蓋延則率兵自隴西南下,由北向南發動進攻,兩路漢軍進展迅速,一路逼近蜀中腹地。
得知漢軍節節取勝,光武帝派人送信勸降,但被公孫述所拒。不久,來歙被蜀將環安派人刺殺,岑彭亦被公孫述派人刺殺,漢軍攻勢被迫陷入停滯。為了攻滅公孫述,光武帝又命留守夷陵的大司馬吳漢領兵三萬趕赴前線,接替岑彭指揮軍隊。
![]()
建武十二年(36年)十二月,兩路漢軍于成都近郊會師,大勢已去的公孫述孤注一擲,散盡國庫錢財,招募五千敢死士,出城發動反擊,雙方激戰兩日,公孫述兵敗而逃,但旋即便被漢軍追上,被刺穿胸部墜落馬下,于當夜傷重去世。次日,留守成都的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獻城投降。
至此,東漢徹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統一戰爭的最后勝利,光武帝“得隴望蜀”的夙愿也終于得以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