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楷楷
“卷王”比亞迪,也有煩惱。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收3712.81億元,同比增長23.3%;歸母凈利潤155.1億元,同比增長13.79%,兩項指標均創同期新高。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略顯冷淡,財報發布后,比亞迪港股和A股都一度跌破萬億大關。更重要的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銷冠”,今年1-8月,比亞迪的累計銷量為286萬輛,距離年初設定的460萬輛年度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在外部競爭升級的背景下,比亞迪靠規模優勢驅動增長的路徑正遭遇瓶頸,而要抓住中高端細分市場的機遇,智能化能力則是關鍵。過去一年多來,比亞迪一直在“補課”智能化。
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斑馬智行原副總裁、CTO 王軍已加入比亞迪智能座艙團隊,負責座艙架構和地圖研發,標志著比亞迪正加速推進艙駕一體化的技術研發。
不過,盡管比亞迪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要貼上“智能化”這張標簽卻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持續突破技術壁壘,更需要讓“智能”成為品牌基因的一部分,才能在時代變革中站穩腳跟。
01 遲到的“智能化”覺醒
比亞迪對智能化的投入,其實并不算遲。早在2015年,比亞迪就與百度達成無人駕駛合作,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還擔任了百度自動駕駛顧問,但外界對此卻感知不多。
一方面,比亞迪早期對自動駕駛技術稱不上非常重視。2023年初,王傳福還曾公開抨擊“無人駕駛是虛頭巴腦的東西”。
另一方面,比亞迪依靠垂直整合的優勢,早已坐上了新能源龍頭的位置,在電動化方面的成功,讓其有足夠的底氣對智能化保持自己的節奏。
但從2023年開始,比亞迪明顯改變了態度,開始在智駕上“猛追”。經歷了幾年的發展,汽車智駕系統已逐漸達到成本與技術的平衡,這為比亞迪的戰略轉向提供了關鍵前提。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邏輯也在同步升級,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將智駕視為購車決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推動智駕技術從高端車型向主流市場下沉。
2023年8月,比亞迪結束與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合作,轉向了自研之路。2024年1月。比亞迪發布“整車智能”戰略和璇璣智能化架構,通過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融合,進一步打通軟硬件生態。
![]()
此后,比亞迪開始致力于整合組織架構,打通各部門之間的壁壘。2024年,比亞迪將內部負責高階智駕的天璇與負責中低階智駕的天狼合并。
今年4月,比亞迪整合了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團隊。近日,原斑馬智行CTO王軍的加入,也補強了比亞迪的智能座艙團隊,進一步推進艙駕一體的發展。
除此以外,比亞迪對智能化的投入也相當大手筆。王傳福曾公開表示,智能化是車圈競爭的下半場,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
2024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高達542億元,同比增長36%。作為參考,去年蔚來的研發投入為130.3億元;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投入超百億元。
今年以來,比亞迪的研發費用支出還在持續攀升,總投入達309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顯著高于同期營收和凈利潤的增幅,這也是導致公司二季度利潤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
前期在智駕領域的“缺位”,注定需要在后期投入更多精力“補位”,但競爭激烈的市場未必會給比亞迪留出充足的追趕窗口期。
正因如此,比亞迪選擇另辟蹊徑,將智駕戰略的核心落在“普及全民智駕認知”上,以差異化路徑實現對其他車企的“換道超車”。
今年2月,比亞迪宣布將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下放至全系車型。截至今年7月底,搭載“天神之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累計銷量突破120萬輛,成為中國市場裝車量最大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
但這些數字并不能完全掩蓋比亞迪在智能化領域的短板,在低端車型憑借高性價比持續放量、穩固市場基本盤的同時,其高端化的進展卻始終進展緩慢。
目前,比亞迪已形成方程豹、騰勢、仰望三大高端品牌矩陣,但根據方正證券統計,今年上半年,三大品牌的總銷量僅為14.1萬輛,占比亞迪總銷量的6.6%。
02 自研智駕,亟待交卷
比亞迪智能化能力的不足,是成為品牌高端化受阻的原因之一。根據麥肯錫的調研,在消費者放棄外資品牌選擇本土品牌的原因中,“更先進的智駕功能”排名第一。
但目前來看,比亞迪主要將重心放在主流車型這一基本盤之上,然而,“全民智駕”在拉低智駕門檻的同時,也拉低了外界對比亞迪智駕實力的認知。
目前,比亞迪“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分為三個平臺:A平臺用于仰望品牌;B平臺服務于騰勢和比亞迪品牌;C平臺應用于王朝和海洋車型。
![]()
但比亞迪同時推出天神之眼A/B/C 三個平臺,不僅容易造成概念混淆,也會讓部分高端車型車主產生認知偏差,認為比亞迪旗下所有車型都搭載同一套智駕系統,導致不同平臺之間無法有效拉開層級差距。
不過,這種打法未必不是比亞迪故意為之的結果。目前,比亞迪在智駕發展方面,幾乎將所有能實施的方案都嘗試了一遍,包括自研、聯合開發、成立合資公司等,這一策略幫助比亞迪在智駕領域上快速試錯、搶占主動權,但同時也反映了其自研進度不及預期的尷尬。
最為明顯的是,新勢力汽車代表小鵬、理想都已經相繼在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端到端智駕方案,而比亞迪的目標則是在今年實現自研端到端城區NOA技術的量產,節奏已落后一拍。
![]()
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智能化總負責人楊冬生表示,天神之眼C平臺是比亞迪全棧自研;而在B平臺上,比亞迪具備全棧自研能力,但短期內也會和外部供應商在算法上保持合作。
只是,隨著比亞迪與智駕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變得愈發緊密,一個關鍵問題也隨之浮現,當前其智駕技術體系中,真正屬于“自研”的部分究竟占多少?
目前,不僅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智駕供應商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據《甲子光年》報道,在智駕內卷的背景下,智駕供應商都在爭取通過規模攤薄利潤,五六千元級的智駕解決方案已非常普遍,基本都能支持城市NOA功能。
但在這種極低的成本水平下,車企自研智駕的動力也會被大幅削弱,與其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自研智駕方案,不如選擇與成熟的第三方智駕供應商合作,既能降低研發風險與成本,又能加快研發進度,避免被其他競爭對手獨占市場。
比如比亞迪與Momenta共同設立了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高階智駕算法與系統的研發與量產;其還先后投資了卓馭科技、速騰聚創、地平線等多家智駕供應商。
![]()
只是,當車企“自研”的邊界愈發模糊,消費者對品牌智駕能力的信任與認知難免會相應弱化。因此,比亞迪也急需一份實打實的智駕成績單,來印證自身的技術實力。
此次原斑馬智行CTO 王軍的加盟,不僅能從技術層面為比亞迪智駕體系賦能,更在行業認知與公眾期待層面,為其增添了一份專業背書。
03 艙駕一體,技術突圍
不過,早在王軍正式加盟之前,比亞迪在智駕技術方面已經有了新的進展。據《晚點Auto》報道,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智能化總負責人楊冬生在今年7月的采訪中表示,集團正準備推出“一體化艙駕”產品(OneBoard),并暗示該方案“可能很快就會有”。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從傳統分布式向集中式加速過渡,而“艙駕一體”更被視為是智能汽車領域的新趨勢,即將原本獨立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中央大腦”,統籌管理汽車的所有智能功能。
目前,“艙駕一體”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分別是:One-Box(將座艙域和輔助駕駛域的核心板集成在同一個域控制器盒子內,兩個核心板仍然是分開的);One-Board(將座艙和輔助駕駛的芯片集成在同一塊PCB 板上,集成度更高);One-Chip(即用 1 顆芯片處理座艙和輔助駕駛功能,是艙駕一體的最終形態)。
比亞迪所采用的是One-Board 方案,其認為這是最適合當前的路線。楊冬生認為,“特斯拉已經用了One-Box方案,但歷史會逼著你融合,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過,比亞迪的對手也不少。近年,已有不少車企積極布局“艙駕一體”,包括蔚來、小鵬汽車、嵐圖、極氪等。
一則,“艙駕一體”可以打破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提高協作效率;二則,隨著芯片的迭代升級,座艙SoC和智駕SoC的算力越來越高,如果可以集成到一個域控制器中,可以有效地減少線束使用量和復雜性,實現降本。
從某種程度上看,在單純的輔助駕駛或智能座艙發展方面,比亞迪確實落后了。因此,其更傾向從自己最擅長的整合能力方面發揮優勢,正如其在電動化階段通過垂直整合取得成本優勢一樣,在智駕領域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競爭路線。
比亞迪智能化硬件、產品及軟件相關負責人韓冰表示,比亞迪在輔助駕駛、座艙、動力的核心零部件上都是自主研發的,能從設計、開發到生產全鏈路自研,這個能力應該是全行業最領先的。
這也體現了比亞迪在智駕領域的布局思路:不追求單個技術的極致,而是強調系統整體的協調與可靠,構建智駕生態一體化的一盤棋。
在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智駕平權”僅是這場變革的起點,隨著消費者的“智駕剛需”逐漸得到滿足,汽車智能化的競爭也將從單點的技術較量,升級為技術生態構建、數據安全守護與用戶信任沉淀的多維博弈。
深諳這一道理的比亞迪,也必須加快布局節奏,在人才與技術上加速“補課”,希望能復制此前在汽車電動化浪潮中的成功路徑,在新一輪的行業變革中再次掌握主動權。
只是,比亞迪要“邊追邊補課”,轉型壓力顯而易見。對于這家已經從多次危機中突圍成功的企業來說,智能化這場硬仗,才剛剛打響。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