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之行
馮正榮
上篇
最近,我們老連隊的戰友聚會,大家談到經常看我發表的文章,有戰友說,前幾年指導員到達州看望連隊戰友,一個連隊的戰友在一起相聚多么有意義啊!指導員能不能寫篇文章做個紀念。大家的議論,勾起了我到達州和連隊戰友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在這里分上下兩篇說說我到達州和分別幾十年的連隊戰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達州是川東地區早期革命活動的發源地,達州人民歷來都有“優秀兒女去當兵”的傳統。當年,紅軍長征在達州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大批達州兒女參加紅軍,隨部隊北上抗日;抗日戰爭期間,達州共有17萬多人出川抗日,5萬多人壯烈犧牲:解放戰爭時期達州籍軍人犧牲眾多,其中紅巖英烈就多達20位;全國解放后,達州人民把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青年送往部隊,為鞏固國防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在汽車第十八團十三連擔任指導員的時候,我們連隊就有兩批達州籍戰士,一批是1976年12月入伍的,還有一批是1979年11月入伍的,這兩批達州兵在連隊普遍表現好,個個都很棒!他們都是連隊的政治軍事骨干和技術骨干,后來他們陸續轉業退伍回到了家鄉。
三十多年來,我這個指導員和達州籍的戰士一直沒有中斷聯系。沒有手機以前,有書信往來;有了手機,有電話聯系;后來有微信了,常有微信問好,有時候還打個視頻看看“圖像”。達州的戰友多次邀請指導員到達州和連隊的戰友見見面、聊聊天。由于多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
2021年7月,我約上了家在成都的老連隊戰友仇玉柱準備去達州一趟。仇玉柱是1980年10月入伍的山東省鄒縣(現鄒城市)人,我當指導員的時候是我們連隊的戰士,后來提了干,曾任汽車第十八團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調整成技術級七級(相當于副師)在部隊退休。
7月9日,我們購買了成都到達州的動車票,我和夫人王兵,仇玉柱和夫人宋宏偉一起從成都東站登上了去達州的動車,當天下午我們到達達州火車站,還沒到出站口,遠遠就看見連隊戰友楊恩奎和朱興海在招手。他倆各開了一臺車到火車站接我們,我們坐車直接到了通川區大北街大蓉和酒樓,這個酒樓有一個能坐20人的大包間,連隊的達州戰友全部在包間里等我們。杜明政、喬永平、劉家平、朱永文、楊恩奎、朱興海、任明林、趙全福、李明召、何付均、李世淵,一個個連隊點名時常常呼叫的名字;一張張在連隊天天打交道的熟悉面孔;一聲聲指導員這個親切的稱呼,仿佛又回到了火熱的連隊。
![]()
在餐廳合影。第一排左起:杜明政、喬永平、劉家平、仇玉柱、馮正榮(作者)、王兵、宋宏偉、朱永文;第二排左起:任明林、何付均、楊恩奎、李明召、朱興海、趙全福、李世淵
世上感情千萬種,最深要屬戰友情。餐桌上一杯又一杯的敬酒,表達的都是戰友的深情厚誼;餐桌上敘說的一件又一件往事,都是當年同吃同住、同訓練同學習、同跑川藏線的趣事。
幾十年未見面的連隊戰友相聚,當年十八九歲的毛頭小伙子,現在都是退休老人了,但連隊戰友在一起,還是像當年那樣富有朝氣。那時候我們連隊的士氣高在全團小有名氣,連隊集合開飯,飯前一支歌全團都能聽得到,連隊出操的口號聲總是震天響,有個團領導曾經說,團里開大會,聽到口號聲就知道是十三連來了。幾十年過去了,連隊戰友在一起,還是當年那股勁。飯桌上我給大家敬酒,我說了一聲“干”!大家齊聲說:“干!干!干!”第三個“干”字是高音,震的包間天花板上的吊燈都來回晃動(見視頻)。
我們訂的是往返的動車票,計劃7月12日返回成都。
三天來,戰友們談論最多的還是當年連隊的事兒,德姆拉山上三天兩夜的難事、運送新兵進藏的故事、連隊內地值班的趣事、同年兵誰是通信員等等。
朱興海當新兵的時候是個小帥哥,圓圓的臉龐,白皙的皮膚,兩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機靈鬼,我選他當連隊通信員。連隊通信員實際上就是連隊干部的勤務員,那時候連隊干部的寢室都沒有自來水,連隊出操時通信員可以不出操,等我們出操回來,朱興海不僅給我們打好了洗臉水,而且把牙膏都擠到了牙刷上。朱興海是優秀通信員,跟車隊學開車也很機靈。1981年冬天,我們連隊跑川藏線,車隊上東達山遇到了暴風雪,有一臺車打滑開不動,反而向后溜了,朱興海眼疾手快,抱起路邊的一塊石頭塞到了后輪下,避免了一期前車撞后車的事故。
楊恩奎是連隊的愛車標兵,他穿衣服總是整整齊齊、干干凈凈,平時愛護車輛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他保管的車不管是駕駛室還是車輛外表,什么時候都是干干凈凈的。那時候跑川藏線灰塵大,他上駕駛室的時候,還要在地上跺跺腳,把鞋上的泥土磕干凈再上車。每天到了兵站,他不僅把車輛外表擦干凈,而且把發動機和輪轂都要擦洗干凈,有時候到兵站天黑了,他就打著手電筒擦車,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難忘。
杜明政是連隊的節油能手,他開車節油主要在化油器和發動機上做文章。他在保養車的時候把化油器拆下來,在主量孔里加裝一根細銅絲,控制噴油量,改善油霧化,還調整化油器三角針和浮子的高度把浮子室油位降低,他還調整發動機火花塞間隙,提高燃燒效率,防止積碳形成,就這樣保證了油料節約,他開的車年年都節油。
達州戰友在連隊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天來,戰友們陪我們進酒店、逛三圣宮美食文化街、上城邊農家樂,品嘗了許多達州美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達州砂鍋米線味道好,吃上一口,先是酥肉的香脆與米線的滑嫩在口中交織,隨后是骨湯的醇厚與蔬菜的清甜緩緩釋放,層次分明,回味無窮。還有羊肉格格,隨著蒸汽裊裊升起,羊肉格格的香氣彌漫開來,那是混合了花椒的麻、辣椒的辣、以及羊肉本身的鮮香的獨特味道,足以讓人垂涎欲滴,吃了還想吃。再就是風味濃郁的七星椒鹵菜,鹵菜到處都有,七星椒鹵菜口味獨特,麻辣適度,吃了讓人回味無窮,和其他地方的鹵菜相比確實不一樣。
三天來,戰友們陪我們參觀紅軍文化陳列館等紅色景點,使我們再一次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出城10公里,我們就到了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該館位于達州市通川區羅江鎮。該館設有紅軍戰斗在達州、將軍璀璨耀達州、英烈浩氣壯達州、紅色書藝靚達州等多個專欄,利用大量實物和圖文資料,充分展示了巴山紅軍精神和達州人民為國家、為民族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王維舟、張愛萍等50余名達州籍紅軍將領的光輝業績。旁邊是張愛萍故居,這是張愛萍將軍1929年6月以前居住生活、學習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這里由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戰史館、神劍館、將軍樹及神劍廣場等組成了達州神劍園景區,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
在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前留影。左起:牟雄昌、趙全福、楊恩奎、馮正榮(作者)、仇玉柱、朱興海
![]()
參觀張愛萍故居。右起:馮正榮(作者)、牟雄昌、楊恩奎、朱興海
![]()
在達州神劍廣場。左起:楊恩奎、牟雄昌、馮正榮(作者)、趙全福、仇玉柱、朱興海
三天來,戰友們陪我們逛了達州城,看到了達州城的新面貌。1984年我送達州的退伍戰士到過達州,我在達州住了五天。那時候的達州叫達縣,街心花園旁邊有個大眾旅館,是一座六層的樓房,當時達縣城里的最高建筑,沒有電梯,我不怕爬樓梯,登記了一個六樓的房間,就是想居高臨下看看達縣城,那時候的達縣城,街上是灰暗的路燈,居民房間里透出的是微弱的燈光,沒有什么繁華可言。2021年的達州完全改變了模樣。戰友們陪我們觀看了達州夜景,整個城市高樓林立,高樓大廈的燈光如同彩色的焰火,廣告牌上的霓虹燈閃爍,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街道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車燈、路燈、霓虹燈照亮了大街小巷,美麗的夜景讓人陶醉,達州不愧是川東北上的門戶城市。
![]()
逛達州城。左起:仇玉柱、馮正榮(作者)、朱興海
三天來,連隊的戰友天天陪著我們,戰友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我們訂的是12日返回成都的動車票,第二天就要離開達州了,戰友們都勸說我們來一趟不容易,再玩幾天吧。戰友們陪我們玩了幾天,我們都有一種過意不去的感覺,明天一定要回成都。
就再這時候,我們幾個人的手機同時收到鐵路部門的短信:因川東地區連降暴雨,成達鐵路被沖毀,列車停運,已購買停運車次車票的旅客,可在票面乘車日期起(含當天)30日內,到全國任意火車站退票窗口辦理退票、改簽手續。也可以通過12306網站或鐵路12306APP在網上直接辦理退票、改簽業務,以免耽誤行程。通車時間待通知。
俗話說,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必留。戰友們看到這個通知都說,我們留你們在達州多玩幾天,你們堅持要回成都,現在鐵路中斷了,這是天要留你們啊!你們在達州再玩幾天吧!
戰友們想留我們在達州玩,老天也留我們在達州玩,我們只好退票在達州等待通車。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馮正榮:甘肅省酒泉市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入伍后就成了川藏線上的一名汽車兵。曾任連隊文書,營部書記,連隊副指導員,指導員,副教導員,宣傳股長,兵站站長,宣傳科長,大站政委,干休所政委。曾四次榮立三等功。在部隊退休后,一直在川藏兵站部機關幫助工作到2021年。
![]()
作者:馮正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