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可是食品和消費者之間的第一次“面對面”交流。弄不好,再好的食品也可能賣不出去。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食品包裝設計中最常見、也最要命的五個錯誤,看看你中招了沒。
1. 信息模糊,讓人看了個寂寞
有些包裝,設計得高大上,藝術感十足,但消費者拿在手里卻一頭霧水:“這到底是啥?”“里面有多少?“怎么吃?啥時候過期?”
比如之前我買過一盒零食,包裝全是外文,生產日期找了五分鐘——結果發現印在封口內側,還得撕開才能看到。這種反人類設計真的讓人瞬間下頭。包裝的第一要務是溝通,不是猜謎。成分、保質期、用法、品牌,這些基礎信息必須清晰直觀。別讓消費者用放大鏡找重點。
2. 開啟難度堪比解謎游戲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怎么撕都撕不開”的包裝?使勁摳、用牙咬、最后動上剪刀——吃個東西像拆彈一樣緊張。
尤其是針對老年人或者孩子的產品,如果包裝太難開,輕則體驗差,重則甚至可能導致受傷。好的食品包裝設計應該考慮到使用場景和人群,該用易拉口就用易拉口,該做撕條就做撕條。別讓用戶和包裝“搏斗”完了之后,連用的心情都沒了。
3. 過度包裝,華而不實還招人嫌
現在大家都講環保,可有些品牌還是喜歡里三層外三層:塑料殼+紙盒+泡沫紙+絲帶……拆完垃圾堆成山。
說實話,除非是禮品,多數人真的不在意包裝有多“豪華”。反而年輕人越來越討厭浪費資源的行為。你包裝再精美,不如產品本身讓人滿意。簡約、可回收、好用才是趨勢,別讓包裝替你“浮夸”。
4. 設計“自嗨”,完全不懂用戶
有些食品包裝看上去挺美,但放在貨架上根本顯不出來;或者設計風格和產品調性完全不符。比如一個高端有機食品,包裝做得像三無產品;一個面向年輕人的飲料,設計得老氣橫秋。
食品包裝設計不是藝術創作,它本質是商業設計——要賣貨的!你得知道產品賣給誰、在哪里賣、競爭對手長什么樣。千萬別閉門造車,出爐即過時。
5. 盲目跟風,缺乏品牌辨識度
這幾年流行小清新,全行業小清新;明年流行復古,又一窩蜂復古。結果消費者放眼望去,每家包裝都長得差不多,根本記不住誰是誰。
包裝是品牌的臉面,不能今天整容明天換臉。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視覺符號——無論是顏色、形狀還是圖形——就要持續用它和用戶溝通。讓人一眼就知道:“嘿,這是XX家的!”
說到底,好的食品包裝不一定多炫酷,但一定是以人為中心的。它要說人話、好打開、不浪費、能溝通、還能讓人記住。下次做包裝設計之前,不妨多問幾句:用戶看得懂嗎?打得開嗎?會覺得我在浪費嗎?能認出是我嗎?
畢竟,包裝的本質不是包裝產品,而是連接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