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18篇讀書隨筆,這篇隨筆寫的是《傲慢與偏見》英文版chapter1的最后一個段。
昨日流量收入2.81元,閱讀完讀量僅僅是120,單篇閱讀量仍然在10+堅守。
這篇隨筆不是一次完成的,是每次寫一些內容,有時間還會補充或修改一些內容。
這會兒是早晨的5點45分,晚上沒好好的睡眠,5點半就起來了,這是起初修改初稿的那個時候的情景。
簡單沖個熱水澡,就坐在客廳的休閑帆布椅子上,拿著手機修改這個初稿。
繼續閱讀《傲慢與偏見》英文版的chapter1。
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 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 她一生的頭等大事是把女兒們嫁出去;而生活的慰藉,便是走親訪友和打探消息。
這句話是兩個分句,勾勒出貝內特太太的人生重心與精神依托。
“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
“business”,“核心事務”,直白的點出貝內特太太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就是為女兒謀求好婚姻。
這是一個好母親,這是一個好媽媽,無論是中國的母親,還是英國的母親,都是待孩子親,都是想讓孩子生活的幸福。
“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她的慰藉在于拜訪與消息”。
“solace”(慰藉)與前文“business”形成對照。
前者是“責任與焦慮的源頭”,后者是“日常的精神出口”。
“solace”這個詞陌生,我就多看一會兒。
solace ,安慰;慰藉
Reading books is my solace when I'm lonely.
孤獨時,讀書是我的慰藉。
“走親訪友”和“打探消息”,這是貝內特太太獲取婚配信息的渠道,是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
看著是悠哉的溜達,實際上貝內特太太心中有目標,就是給女兒們找個好人家。
讀這句“一生的要事是嫁女兒,慰藉是走親訪友”,忽然覺得貝內特太太的樣子,就像我小時候看到父母那輩人,一輩子圍著“家”這個中心轉,日子的安穩,全藏在那些“抓得住”的柴米油鹽里。
這字里行間的“Anchor(錨)”,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舉動,是柴米油鹽里沉下來的、穩穩的牽掛。
anchor,英英解釋是:
a heavy metal object that is attached to a rope or chain and dropped over the side of a ship or boat to keep it in one place 錨
“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這話描述的情景是不是不陌生。
父母的anchor,是想為你系住“安穩的未來”,怕你遇著風雨時沒依靠,提前為你攢下“遮雨的傘”。
Anchor is tying your future to safety.
錨是把你的未來系在安穩處。
咱們這代人,誰沒被大人這樣“系著”過?愛,藏在“嫁妝箱”的厚重,藏在“嫁人要找靠譜的”的叮囑。
“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實際上就是“串門子”和“熱八卦”。
我住的小區里,有的中老婦女就喜歡東家串門子西家串門子,還熱衷于問這說那,有時還拿一把自己種的葡萄青菜啥的,還說“鄰里鄰外的,走動走動好”。
可能有的人喜歡鄰居多走動,覺得有煙火氣,我是比較煩無事串門瞎白話。
尤其是農村里有些老婦女小媳婦,自己生活不富裕,不去辛勤勞作掙錢,還一個勁的有大把時間瞎噠噠。
Anchor grows in being with each other.
錨在彼此陪伴里生長。
貝內特太太為女兒婚事操碎了心,丈夫打趣她“瞎忙活”,她也從沒停下。
貝內特太太關心的是女兒們的婚姻大事,這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為孩子守著“熱乎的飯”,為家人守著“亮到深夜的燈”,這個anchor錨,是家里的煙火氣,是親情,是心里踏實。
Anchor從來不是“錨住某件事”,是“錨住身邊的人”,年輕時錨著“孩子的未來”,老了錨著“家人的陪伴”,一輩子的心思,都系在“人”身上。
Anchor is about people, not just things.
錨是關于人,不只是事。
咱們這代人,走過大半輩子,才懂“家”不是“房子”,是“有人為你錨著心”,你也為家人錨著念,彼此系著,就不怕日子晃。
貝內特太太的“嫁女兒”和“走親訪友”,說到底都是“為了家”,女兒嫁得穩,家就少了牽掛;親友常來往,家就多了熱乎氣。
為孩子錨著“成長的路”,為老伴錨著“晚年的伴”,為親友錨著“走動的情”,無論英國還是東方國度,這樣的場景都不陌生。
Anchor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撐”,是把“我”的牽掛、“你”的惦記,擰成“我們家”的樁,穩穩扎在歲月里。
Anchor turns ‘I’ into ‘our home’.
錨把‘我’變成‘我們的家’。
“安穩”的意思:不是腰纏萬貫,是心里有錨,身邊有人,日子淡,也能品出甜。
“Anchor”不是字典里的冷詞,是用大半生攢下的“過日子的底氣”,是為你系住未來的惦記,是彼此陪伴的踏實,是有念想就不慌的篤定,是錨住人的溫暖。
Anchor is not a chain that binds, but a root that lets you grow.
錨不是捆住你的鏈,是讓你扎根的根。
愿我們往后的日子,帶著這份“根”,繼續為家人錨著“熱乎的日子”,也被家人錨著“穩穩的牽掛”,畢竟,心里有錨的日子,才是真的“落了地”,不是嗎?
因為這是《傲慢與偏見》英文版chapter1的最后一個段落的閱讀隨筆,我就打開了紙質版的《傲慢與偏見》英文版,檢視一下是否是chapter1的最后一個段落,畢竟,“anchor錨”準了才踏實。
我手頭的這本紙質版,是2010年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印刷和紙張都很好,舊書網上買的,包括快遞費不超過4塊錢,很實惠。
書雖然是十幾年前印刷的,看起來干凈整潔很新,知識是永恒的。
《傲慢與偏見》英文版的chapter1,我逐段賞讀隨手寫一篇隨筆,這是第18篇,我覺得至少讀了有10來天了。
剛才,我翻閱紙質版的《傲慢與偏見》英文版,發現chapter1僅僅在全書正文有3個頁碼,全書正文有392個頁碼,全書正文完整的逐段閱讀且寫出隨筆發布,這寫作量是比較浩瀚的。
按閱讀3頁輸出隨筆用10天計,全書392頁全部閱讀且隨筆寫出來,要用1300多天,這至少是3.5年的時間。
這3.5年的1300多天,圍繞著閱讀《傲慢與偏見》英文版寫閱讀隨筆,這就是一件耐力耐心的長活,不著急,慢慢來吧,讀一點,寫一點,發一點。
這chapter1寫18篇隨筆,寫30篇隨筆估計是把chapter2讀完,全書正文有chapter61,全部完整寫一遍,初步估算要輸出3000多篇文稿。
不說了,踏實干,先寫100篇閱讀隨筆,作為當前要做的一件事。
至此,英文版《傲慢與偏見》chapter1的隨筆一共發布了18篇,算是走過了對chapter1的閱讀隨筆。
英文版《傲慢與偏見》閱讀隨筆的首發平臺是公眾號,今天午間還摸索著把文稿發布在數個平臺,是想引流用的。
傍晚偶遇一個直播間,是浙江的一個英語老師直播英文版《傲慢與偏見》及直播牛津高階詞典第10版,與我近期寫的英文版《傲慢與偏見》閱讀隨筆及牛津高階詞典第4版的單詞例句賞讀,在內容上完全重合,表達方式我是寫文字,她是直播間。
但這個老師開直播間做這個內容的時間比我早兩三個月,這個老師是先行者。
晚飯是燉的一條草魚,味道極佳,這也是我逐段逐句完全寫過英文版《傲慢與偏見》chapter1閱讀隨筆的日子,不經意間給自己一份口福。
下一篇隨筆,就是開啟英文原版《傲慢與偏見》chapter2,我仍然是慢慢讀,悠著寫,不停滯,每天都會讀一點,寫一點,發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