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老爺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咳痰,咳出來的痰又黃又濁。原來這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家里農(nóng)活比較重,全靠抽煙喝酒來解乏。后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在家里人的極力勸說下,雖說是把煙酒戒掉了,但身體總歸是不太好。
怎么不好呢?
就是咳痰,咳黃痰、黏痰。一開始老爺子并沒有在意,直到有一天老爺子發(fā)現(xiàn)痰中隱隱有幾分血絲,這才著急了,以為得了什么大病。
其實就是肺熱,熱入血分,把血帶了出來。那這個熱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痰濕而來。痰濕這種東西在肺里面悶久了,就會郁而化熱了。這就好比一塊濕毛巾,你把它裝到罐子里去,密封起來,過幾天再把罐子打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濕毛巾不僅發(fā)臭了還會發(fā)熱。可見,濕是能夠化熱的。
中醫(yī)把痰濕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咳出來的,能夠被感覺到的有形之痰,另一種是咳不出來的,藏匿于臟腑經(jīng)絡(luò)中的無形之痰。
![]()
回到文章開頭,那位老爺子的情況,有一味藥可以起到不錯的治療作用,它就是桑白皮。
桑白皮帶一個“桑”字,可見它和桑樹是有一定的關(guān)系的,說到桑樹,似乎還沒有哪一種樹能像它一樣,從果實到枝葉再到根皮,全身都可以拿來入藥的。比如,桑葚,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果實吸收、凝聚了植物的精華,所以桑葚有補益的作用;再比如,桑葉是植物的葉子可以散熱,所以桑葉有疏風散熱的作用。
至于桑白皮,它是桑樹的根皮,桑白皮在這里的主要作用是清肺。你可以把肺想象成一個茶壺,痰濕附著在肺里面,就像茶壺內(nèi)壁上沾滿了茶垢一樣,桑白皮一進到體內(nèi),它就像一把小刷子,能夠把肺里面的痰,肺里面的熱,從上往下通通清理出去。痰熱沒有了,咳嗽也就止住了。
不過,光清肺還不夠,你看中醫(yī)是怎么說的?肺為貯痰之器,肺只是個容器,它不過是為痰濕提供了容身之所而已,脾才是生痰之源啊,你一口一口吐出來的痰,說到底都是脾虛不能運化的結(jié)果。
2
脾喜燥惡濕,脾有一個特點,喜歡待在干燥的環(huán)境里,討厭水濕,當脾胃虛弱的時候,就不能及時把水濕運化掉,濕氣在身體里郁積的久了,進而升級為痰,成為痰濕。痰濕上泛到肺,肺感受到邪氣以后,覺得不舒服,就會拼命地咳,想要通過咳嗽的方式給它排出去。所以治痰的根本在于治脾,如果鉚足了勁兒在肺臟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脾,脾虛還會接著化痰,這個痰又會源源不斷地上輸?shù)椒危绱藧盒匝h(huán)。
所以還要再給桑白皮找個伴兒,找誰呢?陳皮。
陳皮的性子溫和,泡茶的時候,煮粥的時候,煲湯的時候,都可以放點陳皮進去,這種溫和的食物,入藥也是非常百搭的,基本上放到任何方劑中,都有一個很好的協(xié)助作用,而不必擔心它會添亂。
陳皮在臟腑里頭是無處不到的,它的觸角既能伸到肺,又能伸到脾。比如,一個人咳痰,咳出來的痰清稀如水,這是肺中有寒氣,再用桑白皮就有點兒雪上加霜了。這個時候的治療思路是祛風散寒,溫化痰飲,你就叫他用陳皮泡水來喝。不過,總的來說,陳皮的主戰(zhàn)場在脾,它主要是去脾胃中的痰。
陳皮還有健脾的作用,因為它有一股芳香之氣,中醫(yī)認為,芳香入脾。這種芳香的藥物一去到體內(nèi),脾胃立刻變得歡喜起來。脾胃情緒高漲,干起活兒來就能事半功倍。
到這里,治療的方子也就出來了:用桑白皮9克,陳皮6克,水煎后,取藥汁服用,如果你不想煎藥,也可以直接泡水喝,可以反復(fù)沖泡,直到味兒淡為止。這兩味藥是名老中醫(yī)施今墨老先生的常用配伍,是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
桑白皮和陳皮一起連用,一個管肺,一個管脾,專門去除痰熱,而且陳皮性溫,桑白皮性寒,以陳皮的溫性又可以制約桑白皮的甘寒,把它的寒性稍微壓一壓,兩者搭配,相得益彰。如果你也痰多,你也經(jīng)常咳痰,吐痰,舌頭一伸出來,舌苔黃黃的,膩膩的,這個小方子就很合適。如果舌苔發(fā)白,則不必加桑白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