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我們和母親的關系,會影響我們一生的關系。
你相信嗎?
曾經我也不信,直到我走過了前半生,經歷了童年不幸、長大離家、結婚生子又離婚……
回望過去才發現,這一路,與其說我在追求幸福,不如說我在逃離母親。
可是逃得掉嗎?
母親像一根刺,扎進我的心里,不管我身體逃得多遠,心里還是生疼。
當人到中年,我不得不承認我逃不掉的時候,我終于鼓起勇氣去面對它。
這時才發現,留了幾十年血的傷口,其實是可以被修復的,并且一直等著被修復。
我也才知道,我的媽媽一直在那里等我,等著她的女兒回家。
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通過心理咨詢,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
為了遠離可怕的媽媽
我“逃”進了糟糕的婚姻
媽媽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溫暖的、令人依戀的角色。
可對我來說,媽媽這兩個字,卻只意味著戰戰兢兢的童年。
因為父母在外工作,我從出生起就由姥姥帶,三歲以后我才回到父母身邊。
姥姥把我當寶貝一樣疼,但在媽媽這里,我卻一直被罵“又懶又饞的死丫頭”,幾乎沒有表揚,也很少有好臉色。
五年后,隨著弟弟出生,她對我的嚴苛變本加厲,脾氣如炮仗,一點就燃,在我因為挨打受罵感到委屈落淚時,還會遭受第二輪的痛罵。
我在家如履薄冰,一個幾歲的小孩,為了生存,被迫學會了每天察言觀色。因為媽媽的臉色,就是家庭氣氛的晴雨表。
因為長期驚恐,我還得了嚴重的口吃。
有天晚上去找朋友,在昏暗樓道碰見一位大姐想要問路,因為過于緊張,好不容易憋出來的話,卻成一種扭曲詭異的嗓音。
那人喊了聲“媽啊,鬼呀”,飛也似跑了。我立刻被一種巨大的恥辱裹挾,羞憤的淚水洶涌而出。
我第一次違逆高壓強勢的媽媽,就是在決定結婚的時候。
想嫁給他的理由很簡單,冬天他來看我,臨走時會專門折回來摸摸我的被子,說:現在冷,你的被子厚實,我就放心了。
這對于長期渴望溫暖的我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我淪陷了。
而且,我時常覺得自己不堪,所以有人看上我時,還有受寵若驚之感。
于是,哪怕父母極力反對,媽媽盛怒之下甚至要跟我斷絕關系,我也一意孤行,非他不嫁。
后來正如他們所說,婚后不久,我們的矛盾逐漸暴露,生活一地雞毛,離婚之后還被禁止見女兒。
媽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可憤怒的我,覺得一切都拜她所賜,要不是她,我會因為貪戀些許溫暖,而饑不擇食、飛蛾撲火,只為了逃離那個讓我窒息的家嗎!
但這些心里話,我沒跟媽媽說過。除了不想傷害她,也是因為感受到對媽媽的憤怒之下,還尷尬地隱藏著我對自己無知卑弱的憤怒。
母女關系的擰巴讓我飽受折磨,我決定,心病還得心藥治,選擇走上心理咨詢之路。
![]()
![]()
咨詢讓我
不再被困于原地
經朋友推薦,我參加了一場家庭排列團體咨詢。老師身形單薄但是目光柔和堅定,有幾句話令我很受觸動。
她說“父母能給我們的,對他們來說已是竭盡全力的,他們已經把最好的給了我們。”
在之后幾年斷斷續續的咨詢之路里,我逐漸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
當時團體咨詢結束后,我繼續求助于一對一咨詢。
有一次,咨詢師要求我冥想關于媽媽的意象。在我的腦海中,竟然浮現出一根冰天雪地里的雪白冰柱子,雖然美,卻讓我忍不住想要逃離。
之前對于媽媽的感受都是復雜混亂的,這一次,我終于把這些感受具象化了。
而且,這雪白的冰柱子,不只是媽媽,還包括了我在關系中遇到的所有強勢者。我徹底理解了我慣常使用的逃離模式,來自哪里。
我所需要對抗的東西,從暗處摸不清的地方,來到了明處,讓我下定決心面對它。
所謂“面對”,不僅僅需要決心,還需要循序漸進的對策。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總要有人在旁邊看著,引導她,在關鍵時刻提點她,在她摔倒爬不起來時鼓勵她、扶起她,才能慢慢學會走路。
面對媽媽,我就是那個孩子,咨詢師就是在旁邊提點鼓勵我的人。
她給我準備了幾頁紙,面對我不解的眼神,她說:“你在紙上,寫出對媽媽的憤怒,想怎么寫、寫多少都可以。寫完之后,再大聲朗讀出來。”
當時我覺得,這幾頁紙真的不夠,因為“罄竹難書”!
她說,“要是寫滿后發現還不夠,就肆無忌憚地把想對媽媽說的話,都說出來,或者喊出來,甚至罵出來。”
為什么要寫下來?因為,在傾訴的時候,哪怕對方是咨詢師,我仍然會有緊張和不自覺的道德譴責,無法表達得淋漓盡致,因此,也無法完全看清自己的內心。
為什么要讀出來?因為,情緒如河流,宜疏不宜堵。我堵了幾十年,再不釋放,這條河就成了死河了。
讀出來、說出來,就是最好的釋放方式之一,它代表著,我全然接納了我的不滿和痛苦。
我一一照做。這是我四十年來,第一次酣暢淋漓地釋放對媽媽的憤怒。
以前覺得身體被憤怒堵滿了,也沒有設想發泄出來會變得多好,總覺得“我已經在心里想過許多遍了,不會有什么不一樣”。
但是事情還是超乎了我的想象,寫下來、讀出來之后的瞬間,我的身體就輕盈了許多,好像一座大山被搬走了。
跟咨詢師說起這個感受,她說:你對媽媽有多恨,就有多愛,你表達出了對她的恨,才能給愛騰出來空間。
那些憤怒和怨恨,就像淤泥,曾堵住了我的心。但在心理咨詢的幫助下,我逐漸疏通了內心,清理了這些“淤泥”,讓深埋于地下的,最原始的愛重新顯露了出來,能夠在空氣中自由地呼吸。
所以,我的心也慢慢不再是一團亂麻,變得更加平靜,有些力量逐漸長了出來。
直到有一天,我感覺自己準備好了。于是,我拉著媽媽,心平氣和地聊起了過去,從事情到感受,一件件、一樁樁,把那些遲到了幾十年的話,都說了出來。
在訴說的過程中,她震驚了很多次。最后我問出了那個在心底里藏了幾十年的靈魂拷問:媽,你愛我嗎?
她說:“怎么不愛啊?不過,我不知道給你帶來了這么多傷害。以前看你總覺得有好多毛病,想要趕緊讓你改正,未來才會更好。再加上事多我又好強,所以常常忍不住發脾氣。”
最后一句是:“對不起。”
她的反思,她的道歉,她不帶猶豫地說出了“我當然愛你”……我等了幾十年的被看見、被接納、被關愛,如今,終于實現了。
我們相擁而泣,我聽見橫亙在母女之間的冰山,碎裂消融的聲音。
![]()
![]()
母女關系的改善
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的心理咨詢歷時數年,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凍也是。
這期間,在咨詢師溫暖的抱持和充滿智慧的引領下,我學會了真實面對自己的自卑憤怒,看到我的人生亦是我的選擇使然,并不全是“拜媽媽所賜”。
而且當我為人母時,也體會到了那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我是愛孩子的,可也有讓孩子感到痛苦和難受的時候……
我終于明白,這世上沒有滿分的媽媽。
所以,我也理解了媽媽,愿意去看到一個真實多面的她,雖不完美,但已經竭盡全力付出了所有,為我提供支持。
當我在婚姻里栽了跟頭,她雖然很失望,但還是鼓勵我不要將就,也不要害怕,要獨立。
正是她給我的勇氣,讓我離開了不合適的婚姻。
神奇的是,以前我特別怕冷,冬天無論穿多少,都會覺得寒徹心扉,好像那種冷是從骨頭里冒出來的。
但咨詢的這幾年,不知道何時起,竟然不怕冷了。猛然想起團體咨詢老師曾經說過:“母親是我們的生命源頭,貫通著能量。和母親關系不好,你的生命之河就會冰封凍結。”
說實話,媽媽強勢要強的個性,還是會展現。但是我現在已經學會咨詢師那兒學到的覺察和勇敢,真誠表達出來,媽媽也會坦然接受。
一次媽媽沖我說話時又語氣強硬,我指出來之后順帶撒了個嬌“媽,是有什么煩心事嗎?你這說話語氣杠杠的,戳中我的心了,疼!”
媽媽也被逗笑了,忙不迭道歉:“老脾氣了,不好改啊,下次注意”。
重新緊密連接的母女之情,讓我擁有了強大的后盾和溫暖的港灣,給了我莫大的安全感。
所以在面對復雜艱難的現實時,我不再像鴕鳥一樣一味逃避,而是有勇有謀地去應對,重新掌控了生活。
我的女兒也回到了我身邊,而我,也成為了女兒溫暖的港灣。我們三代人,互相接納,互相扶持,這就是“家人”的意義。
![]()
如今,我快奔五了,回想這半生,因為不良的母女關系,蹉跎過許多時光。所以我特別慶幸,走向了心理咨詢,讓我能在后半生,重新感受愛和幸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遭遇困頓,去拜訪咨詢師是個不錯的選擇,讓內心從風起云涌漸變為心空朗麗,才能更好地去處理事情,不是嗎?
身體有結了,需要按摩疏通,當心有千千結時,它更需要。
如果你在作者的經歷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如果你也和父母有解不開的擰巴關系,說不出的愛和恨……
那么,你也可以選擇走進咨詢室,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澄明,讓關系成為你的力量之源,而不再是你的煩惱和阻礙。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咨詢師,我們向你推薦下面這位經驗豐富、專業扎實的咨詢師——鄭秀林
鄭秀林老師是國家二級咨詢師,從業超9年,積累個案時長3300+小時。
鄭老師在抑郁焦慮、童年創傷、自我探索等議題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她會結合心理動力取向、自體心理學、客體關系取向等技術,根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制定咨詢方案。
為鼓勵求助意愿,鄭老師特地開通了3個半價咨詢名額,原價500元/次的咨詢,現僅需250元。
↓給自己一次發生改變的機會↓
如果,你也有被過分控制、被情感忽視、被隱性暴力等未愈合的童年創傷,又想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咨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咨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咨詢師↓
作者:指間沙
編輯:星星
責編: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