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Smart在中國市場的下滑速度令人震驚。2024年,Smart在中國銷量為33427輛,同比下滑19.37%,未能完成5萬輛年銷量目標。
今年1-8月,Smart品牌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約1.8萬輛。其中Smart精靈(參數丨圖片)#1銷量占比達77.78%,銷量為14289輛,,同比下降37.79%。
這一成績,不僅遠低于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等競爭對手的月銷數萬輛規模,甚至未能達到品牌自身設定的最低目標。
![]()
據媒體報道,Smart不得不將年初制定的8萬輛銷量目標下調至4.8萬輛或以下,這一數字甚至比去年“保5萬爭6萬”的保守口號還要低。
Smart的衰落,根源在于對自身核心價值的背離。曾以“小巧靈動”為標簽的Smart,卻選擇了一條自我顛覆的路。
首款電動車型精靈#1軸距拉長至2750mm,后續推出的精靈#5更蛻變為車長4.7米的中型SUV,徹底拋棄了“微型車”的基因。
這種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轉型,讓Smart陷入尷尬境地:既未能吸引注重空間的家用消費者,又失去了原有都市青年群體的青睞。
一位車主吐槽道:“買smart就是圖個小巧好停車,現在車身這么膨脹,價格還高高在上,誰買單?”
![]()
在Smart業績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中國區CEO易寒的位置卻依然穩定,這令人好奇他的背景與實力。
易寒,這位進入Smart近兩年的品牌營銷負責人,一直強調“堅定不移把Smart做大”,但市場用腳投票,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Smart似乎終于意識到了小車才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9月2日,Smart官宣兩座車回歸,將于2026年底推出全新純電車型Smart精靈#2。
![]()
這款被網友戲稱為“剁椒魚頭”的新車,能否為Smart帶來轉機,仍然是個未知數。
銷量下滑的背后,產品質量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2025年以來,車質網數據顯示Smart車型投訴量激增.
車身異響、車機黑屏、座椅加熱失靈等基礎問題頻發,售后服務響應遲緩,這些質量問題更是徹底摧毀了消費者對Smart的信任基礎。
![]()
再說幾句
與Smart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股東吉利汽車卻如同坐上了火箭,近日官宣上調2025年銷量目標至300萬輛,增長勢頭強勁。
研究機構估算,Smart每年的虧損額在5億至7億歐元之間,如果不是母公司的持續輸血,該品牌可能根本活不到現在。
當下,吉利大概率優先輸血銀河、極氪,Smart恐成“棄子”。這種可能性正在日益增大,因為吉利需要將資源集中在更有前景的品牌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