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海底撈“小便門”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2月24日凌晨,兩名17歲男子唐某、吳某在上海外灘海底撈包間內酒后站上餐桌,向火鍋內小便并拍攝視頻取樂。
事件曝光后,海底撈迅速啟動危機響應:3月8日關閉涉事門店,全面更換所有餐具鍋具,對店面進行深度消毒,并對2月24日至3月8日期間到店的4109單顧客全額退款并給予10倍現金補償,累計補償金額超千萬元。
同時,海底撈向上海黃浦警方報案,3月8日警方以尋釁滋事對兩人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3月14日,海底撈關聯公司起訴涉事者及其監護人,索賠2300萬元。
9月12日,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涉事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在指定報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海底撈餐具損耗、消毒費用13萬元,經營損失及商譽損失200萬元,維權開支7萬元,合計220萬元。
法院認定兩人行為構成財產侵權與名譽侵權,雖屬未成年人,但需承擔法律責任,監護人因監護失職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刀認為,“小便門”事件不是一起簡單的消費糾紛,因為它觸及了未成年人責任、家庭教育、企業權益與法律公正等多個社會痛點。
首先,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兩名涉事者的年齡上。
17歲,這個介于未成年與成年之間的年紀,理應具備了辨別是非、判斷行為后果的基本能力。
所以,那些所謂“他還是個孩子”的辯解,在這樣的年齡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是對這個階段應有的認知水平與責任意識的侮辱。
其次,更令人深思的是,這種行為的背后,往往潛藏著家庭教育的缺失。
事件曝光后,不少人將目光投向兩名少年的家庭,“什么樣的家庭教養,才能教出這樣的孩子?”
其實這種追問也很好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更是價值觀的引導者,如果平日里對孩子的行為缺乏約束,對是非對錯的教育含糊其辭,甚至對一些輕微的越界行為縱容包庇。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對道德底線與法律邊界的敬畏。
![]()
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在此次事件中的應對,也引發了不少正面評價。
不同于一些企業在面對危機時的推諉或拖延,海底撈選擇了直面問題——全額退款與十倍賠償。
我相信這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更是對自身品牌責任的承擔。
有人認為,這種果斷的處理方式,雖然短期內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卻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部分消費者的信任,它至少讓我們看到,企業是在乎顧客感受的,是愿意為他人的錯誤買單的。
當然,品牌方的處理態度確實值得肯定,但我想說的是,這種“買單”本不應由企業獨自承擔。
兩名少年的惡意行為,才是導致這一切損失的根源,最終僅以220萬元賠償了事,恐怕也難以對類似行為形成足夠的震懾。
不過反過來一想,如果判決金額過高導致無法執行,反而會使判決淪為一紙空文,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所以,關于處罰金額多少的問題,似乎并沒有最好的答案。
但不管怎么說,這泡尿告訴我們:
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要讓孩子明白,自由的邊界是責任,任性的代價是擔當。
在公共空間中,要尊重他人的權益,要遵守社會的規則,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或好奇,做出突破道德與法律底線的行為。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