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財務共享建設背景
![]()
“財務共享中心”這個詞,近年不少人都聽過。不少上市企業,特別是集采購、生產、研發、銷售、售后于一體的集團企業咬著牙都要投入千萬級IT系統,組了上百人的團隊,來運營財務共享中心、賦能企業降本增效和企業精細化管理的需要。圍爐第一次接到:財務共享中心(FSSC),2021年在杭鋼時,由元年公司向我們介紹得。
要搞清上市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什么熱衷于搭建:財務共享中心(FSSC)背后的原因即背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圍爐特從企業痛點、技術、內外環境、理論指導等維度梳理如下:
![]()
1.1、企業內在需求即痛點
1)運營成本高:
重復投入場地、設備、人力(每個分子公司需單獨購買財務軟件、配備檔案柜、配齊財務崗位導致企業資源浪費)。當企業業務擴展到海外,財務更麻煩和國內財務套打法又不一樣,當年在杭鋼股份時,公司業務涉及到東盟、歐盟、韓國、墨西哥、中東與俄羅斯等市場)。
2)效率低:
各分子公司流程、數據、口徑不統一,處理方式五花八門。從而導致企業內部之間需反復拉會溝通確認、查找原因排除問題,耗時耗力。
3)財務管控乏力:
集團總部難以對分子公司的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監控。會計政策執行不統一、數據口徑不一致,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導致集團財報合并困難,且容易滋生合規風險。
1.2、技術更新迭代
財務共享中心(FSSC)除了企業內在痛點外,更重還要有強大技術支撐,否需求無法落地成為廢紙一張。
1)ERP系統普及:國內用友、金碟;國外SAP、Oracle等、大數據、云存儲、云計算。
2)網絡與影像技術:4/5G高速網絡允許數據、文檔和圖像實時傳遞。影像系統(高速掃描儀、存儲、電子簽名、發票驗真系統)實現了紙質單據的電子化,打破了共享的物理距離限制,使得“一個中心服務全國甚至全球”成為現實。
3)系統協同合作:
OA系統:用于流程審批、單據流轉;
電子檔案系統:用于發票、合同等電子文檔的歸檔與管理;
BI/報表與數字化看板:用于數據分析與可視化。
OCR(光學字符識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深化了FSSC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使其價值倍增。
小結:鑒于文章篇幅有限,內外環境和理論指導這兩方面就不聊了,有興趣者可自行百度或私下交流。財務共享中心(FSSC)的誕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種力量共同驅動的必然結果。沒有技術支撐財務共享中心(FSSC),將終淪為數據孤島,譬如共享中心僅實現了財務系統與ERP的對接,未打通CRM、WMS、TMS系統,導致訂單、庫存、物流數據分散,無法支持“全鏈路成本核算”。
02、財務共享概念
通過第一大模塊的學習后,緊接著我們來了解“什么是財務共享中心”。其實財務共享中心的概念比較好理解,不要讓網上高大上的詞給迷惑。
2.1、財務共享中心
財務共享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 FSSC),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模式,核心是通過集中化、標準化、數字化的手段,將企業內各分子公司重復性高、標準化程度高的財務流程集中處理,實現降本增效、強化管控、提升財務價值的目標。
2.2、關健詞:
重復性、集中化、標準化、數字化、降本增效、強化管控。
![]()
小結:將分散在各分子公司的財務職能(如報銷、費用、應付、應收、資金結算、報表編制等)剝離并集中到一個物理/虛擬中心,通過統一流程、標準、系統和人員,實現規模效應。(注:大華股份在1399E座一樓,就設立了個財務共享中心)
![]()
03、適用什么企業
通過前面兩大模塊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財務共享中心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們進一步聊聊FSSC另個話題:什么樣企業適合搭建財務共享中心?
當然FSSC并非所有企業都適用,它有其明確的適用邊界,具備以下特征的公司更適合且更能從財務共享中心獲益。
另外FSSC是要真金白銀投入,非一次性投入而是持續投入和迭代優化制度、流程、系統和人員(注:節省文章篇幅,圍爐特整如下)
![]()
小結:中小型公司、或者業務高度分散的企業沒必搞財務共享中心,畢竟這個是要真金白銀投入。不過在業內有個不成文章標準:年營收≥50億元、分子公司數量≥15家、核心流程(報銷/應付/應收)差異≤20%、需強化集團管控(如統一稅務/資金/預算)、財務人員占比>15%(營收占比)、已部署ERP系統、管理層明確支持財務轉型。
像華為、中興、阿里、京東、蘇寧、恒生電子、浙大網新、杭鋼、海康、大華等企業均建立自己的財務共享中心,從而實現全球財務集中管理。當然吉利更不能例外了。
04、部門、制度和流程
首先FSSC的搭建不僅是財務部內部的事,而是牽動了整個企業的組織神經,所以有關涉及部門、制度和流程,圍爐簡單和大家聊聊。
4.1、部門
![]()
4.2、制度
FSSC要遵守的制度有很多,一般有這些,具體因公司而定:基礎管理制度、流程規范、風險控制、系統與數據管理、服務與質量、人員管理、跨部門協作制度等,如費用報銷制度中的審批權限、單據要求,應付付款中的三單匹配(訂單、入庫單、發票)等,具體到操作細節,比如影像系統的使用規范、電子檔案的存檔期限等,規范集團資金歸集和下撥規則等等,這里就不展開聊了。
4.3、流程
FSSC在服務內外部客戶時是有規章流程可循的,結合不同公司抽像出來,供大家參考,如下圖所示:(具體FSSC流程要因公司而定)
![]()
小結:部門(參與者)、制度和流程,制度是必須遵守的規則,而流程是在規則下要執行的具體任務。三者緊密結合,共同構成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有機整體。
05、財務共享技術架構
通過前面5大模塊的學習和知識的鋪墊,終于到了如何搭建財務共享中心。不容易,除了我們上面說得組織架構變動與優化、規則制度梳理、流程再造與優化外,更重要通過技術手段來賦能FSSC。當然FSSC的技術支撐體系是個非常專業且復雜的系統,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地方,煩請看下圖:財務共享中心系統架構圖。
![]()
通過上圖就能直觀感受到:財務共享中心整個支撐系統的復雜性和龐大性,圍爐抽絲剝繭,化繁為簡:前端交互層、流程與應用層、技術賦能層、數據與集成層4大模塊以及相應的系統。
5.1、前端交互層
PC端、移動端、企微或釘釘
5.2、流程與應用層
費用報銷系統(每刻/Concur)、財務共享運營平臺(用友/金蝶/漢得)、ERP核心系統(SAP/0racle/用友/金蝶)、資金管理系統、電子檔案系統、OA審批流。
5.3、數據與集成層
主數據管理(數據標準源頭)、數據倉庫與BI平臺(數據分析與決策)
5.4、技術賦能層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來也/UiPath)、OCR智能識別(合合/百度)、銀企直聯、電子發票與檔案、AI與機器學習。
5.5、實戰:員工報銷流程 5.5.1、業務背景:
銷售總監大王總帶著帥哥美女助手去魔都洽談一筆合同,與大客戶大戰三天兩夜后,成功拿下一個小目標的合同,花費10萬元,其中機票5000元,酒店住宿5000元,請客戶吃飯、送拌手禮、其它應酬花費90000元,均取得合法發票,正在填寫單據進行報銷。
5.5.2、員工報銷時序圖:
我們就以上面經典的 “員工報銷” 流程為例,來看財務共享平臺中各系統是如何協同工作、賦能公司降本增效,如下圖所示:
![]()
5.5.3、員工報銷玩法:
1)傳統玩法-分層分級:
根據金額梯度設置好審批流轉條件,觸發不同審批人去審批,待審批完后財務共享平臺 -> 生成憑證 -> 付款 -> 通知員工。
2)新型玩法-信用:
信用分越高且報銷金額在允許范圍內時,審批流程節點越少、審批時效越快,甚至秒批。事后發現報銷有弄虛作假、違反公司制度則會扣減信用分,嚴重的送交給公司內審合規部或國家公安機關。反之信用分越少,審批節點越多,審批時效越慢。
5.6、費控重要技術
員在報銷過程中有:OCR智能識別引擎、RPA機器人、OA審批引擎和ERP這四個都重要技術。下面我們先介紹下OCR智能識別引擎、OA審批引擎,剩下兩項技術后面有機會我們接著來細聊。
5.6.1、OCR智能識別引擎
是一種利用光學字符識別(OCR) 和人工智能(AI) 技術,自動從各類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火車票、出租車票、飛機票和名片等)的圖像或PDF中,提取關鍵結構化信息(如發票代碼、號碼、金額、稅額、開票日期、買賣方信息等)的技術。
5.6.2、OCR智能識別引擎工作技術原理
![]()
當然OCR智能識別引擎有幾個關建技術:圖像預處理、票據分類、深度學習、智能稽核。
通過AI模型自動判斷屬于那種類型的票據,從而調用不同的識別模板。
基于大量發票數據訓練的模型,能精準定位和識別各種版式。
運用財務邏輯進行交叉校驗(如:不含稅金額 + 稅額 = 價稅合計金額),進一步保證識別結果的準確性。
![]()
OCR智能識別發票截圖
5.6.3、實際使用OCR引擎的問題和挑戰
盡管OCR智能識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會遇到一些常見的問題和挑戰,然而這些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技術、發票和流程/管理層面。
1)技術層面:
OCR服務通常通過API調用時網絡延遲、服務商服務器故障、接口限制(如每秒調用次數)會影響集成系統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特殊/轉譯字符的問題有特殊符號(如括號、橫線、星號),OCR對這些字符的識別率可能較低,導致信息缺失或錯誤;發票上的數字和文字如果有模糊,OCR可能把“0”認成“O”,或者“6”和“8”混淆。
![]()
轉譯字符會導致開出來的發票界面錯亂,相關字段無法識別
1)發票層面:
不細說了,一般有紙質發票本身陳舊、褶皺、污損、反光,圖像預處理也無法完全修復,直接導致識別失敗或錯誤。
2)流程與管理層面:
同樣不細說了,強化系統功能更新與跌代: 不光有OCR,更要集成自動查重、自動真偽查驗和智能審核規則、國家稅務總局可能會更新發票的版式設計但自家的系統未同步更新、優化人工環節、設置合理預期。
5.6.4、OA審批引擎
前面我們聊過了OCR智能識別技術,下面來聊聊OA審批引擎,它也是企業經營生產中一項重要工具,起到了風險可見、風險可控、風險可分攤、降低運營成本、權責清晰、賦能管理決策。下圖PC端OA審批流(移動端審批也很重要)。
![]()
小結:OA審批流程除了本身功能外,它和消息、任務、企業組織架構、角色和權限等強相關、共同構成了OA審批流有機整體。就不開展了,再回到上面員工報銷:銷售總監大王總此次10萬元,金額大肯定經歷審批節點多,應該要財務總監和總經理等審批。
另外審批流還有不同玩法,可加【審批基時】字段,提升審批效率。根據不同的審批場景和單據默認給出【審批基時】 =30小時,超出后采用不同提示方式告審批人來及時審批,同時列表打上標簽【超時多少、嚴重超時】。
![]()
駁回同時哪些審批節點可以支持、哪些審批節點又不支持駁回、可以直接駁回到結束或創建等均有根據企業內部需求和二次開發。所以財務共享中心持續投入的過程。
5.7、應收管理
應收應付是企業最為重要兩條生命線,鑒于文章篇幅有限,我們先重點聊下:應收,首先企業得盈利賺錢,當然主要從應收款里面來。應付很重要暫且這里就不聊了,有興趣者可自行百度或私下交流。
5.7.1、應收款概念
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而應該向客戶收取的款項。在FSSC中,它主要處理 “商機 -> 客戶 -> 合同 -> 訂單 -> 發貨 -> 物流 -> 對賬 -> 開票申請 -> 開票 -> 收款 -> 財務” 流程。集中到FSSC進行統一處理的管理模式,它核心管理的是 “訂單到收款” 流程。
5.7.2、應收核心流程
為了更好了解大B企業的應收款項流程,以上市大型某鋼結構企業為例,B2B企業不同于C2C,訂單遠比它復雜得多,大B企業的訂單在下單人、內容、類型、配單、另外更需要層層審批后才發貨 -> 物流 -> 對賬 -> 開票申請 -> 開票 -> 收款 -> 財務”,如下圖所示。
![]()
小結:方便大家學習,圍爐特準備了文字版的內容:
- 生成訂單與發貨:
銷售簽訂合同,不同角色審批完成后生成不同維度的訂單;倉庫根據訂單發貨,在系統中生成發貨單。
- 開票申請:
可根據合同、訂單和訂單明細等維度在系統中創建開票申請,關聯具體的銷售訂單和發貨單,填寫(開票信息、客戶信息、收票人信息、快遞信息和開票明細等)。
- 審核與開票:
FSSC應收會計審核開票申請信息(客戶、金額、稅號)是否準確、完整,審核通過。
- 收款與核銷:
客戶付款后,銀行流水通過銀企直聯自動同步到ERP。對于無法自動核銷的款項(如客戶匯款不注明發票號),需要應收會計人工干預,開發收款認領功能。
- 審批:
大B企業必須做的一項又累又若事項,它可做到風險可見,風險可控、風險可分攤。圍爐見過審批條件復雜(結合金額、關聯項目等級、合同條款、毛利、預警紅線等),另外審批節點多則上百個(如果流程中不同審批節點,審批人是同一人時,則自動審批同過)。
- 對賬:
內部對賬、與客戶對賬、與總賬對賬 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后面重點寫篇《 對賬系統,從入門到精通 》的文章。
![]()
5.7.3、應收分析智能看板
除了上面內容外,財務共享中心需對應收數據進行各種維度的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并把數據分層分級展示不同崗位如:銷售和商務、財務、管理層和公司高層去看,支撐公司精細化管理,數據智能分析提前預警,建立從業務到匯款的應收賬款管理閉環,是財務共享中心的重點工作。
![]()
1、賬齡結構分析:找出逾期的風險,0-30 天(信用期內)、31-60 天(輕度逾期)、61-90 天(中度逾期)、超過 90 天(嚴重逾期),然后系統自動算每個層級的金額占應收賬款總額的百分比,賬齡結構能直接反映賬款收回的緊急程度和風險大小。
2、壞賬準備覆蓋率:公式是壞賬準備覆蓋率 =(期末壞賬準備余額 / 期末應收賬款總額)× 100%。
3、周轉效率分析:周轉效率分析主要是衡量應收賬款變成現金的速度,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DSO(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公式:DSO =(期末應收賬款余額 / 當期銷售收入)× 當期天數。
小結:通過收賬款數據 - 分析錢什么時候能收回來(流動性)、可能收不回來多少(風險性)、收回來的速度夠不夠快(周轉效率),當然還有其它指標就一一列舉了。
5.8、共享影像管理
回到文章頭部吉利在招:財務共享影像數字化產品經理,我們一起來聊財務共享影像管理,在恒生電子、杭鋼、大華時因工作需要常去財務部門,會看到財務部公共區會擺放好幾臺票據高速掃描儀/高拍儀,如下圖所示。
![]()
高速掃描儀/高拍儀
5.8.1、解決了什么痛點?
共享影像管理系統是FSSC的“數字血液”,它解決了企業:效率、成本、風險控制、服務質量、業務連續性等核心痛點。如多崗位、多地點可同時調閱同一張影像,審批流實時推進;消除大部分快遞和打印成本,節省物理倉儲空間,影像上傳后不可篡改,操作日志完整,支持遠程審計,業務員可在線跟蹤進度,財務人員秒級檢索任何歷史憑證;電子影像多副本備份,災難后業務可快速恢復。
5.8.2、共享影像管理系統
![]()
5.8.3、系統間交互
共享影像管理系統絕非一個信息孤島,幾乎與企業核心業務系統打通。其核心交互關系與數據流向如下圖所示,它的價值恰恰在于與企業內其他核心系統的深度集成和交互。
![]()
5.8.4、數據交互格式與內容
![]()
5.8.5、共享影像管理系統核心功能模塊
![]()
小結:共享影像管理系統先聊到這里,簡單提下:共享影像管理系統和檔案管理系統的區別:前后銜接、各有側重。影像系統管的是 “過程”,處理的是電子影像,核心目標是 “流轉”。檔案系統管的是 “結果”,處理的是電子檔案,核心目標是 “歸檔”。后面我們再來聊聊:檔案管理系統。
06、遇到的問題
在搭建財務共享中心的路上,你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讓人抓狂、有的問題是優先級和排期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可歸納,如下:
6.1、變革管理阻力:
最難解決的通常不是技術或流程,而是“人”的問題,即變革管理。 流程、組織、技術是三大核心挑戰,但其背后都指向“人”的阻力和頂層設計不足,目標定位不清晰;
6.2、信息系統集成困難:
系統架構差異大,不同業務板塊、不同下屬單位使用的信息系統架構各異,數據標準不統一,導致系統間數據交換困難。其次,系統接口不規范。由于缺乏統一的接口標準,各系統之間的對接需要定制開發,增加了集成的難度和成本。最后,系統更新不同步。各系統的更新升級不同步,導致接口失效或數據格式變化,影響系統間的正常交互。
6.3、數據治理方面:
數據質量問題,數據完整性不足、數據準確性不高、數據一致性差(如下圖所示)、數據時效性不足,數據更新不及時,難以及時反映業務變化。忽視稅務風險與合規管理等。
![]()
【入群二維碼失效,加我個人微信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