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東南大學,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傳統的工科強校,著名的985、211及雙一流,尤其是藝術與建筑穩居全國前三甲。其實,東南大學不只是工科強悍,醫學院也擁有不俗的實力。
![]()
東南大學醫學院擁有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環境與生態學、免疫學、精神病學/心理學等8個全球前1%的學科,尤其是東南大學的臨床醫學博士培養極具特色。
非全日制雙證臨床醫學博士:稀缺資源
近年來,醫學博士教育愈發趨向“全日制化”與“科研導向化”,在此背景下,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MD)雙證項目,已成為極具價值的高階教育資源!
目前,全國范圍內開展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招生的高校并不多,僅有天津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少數院校開設此類項目,其中能夠頒發博士雙證(學歷證+學位證)的更是鳳毛麟角。
東南大學就屬于這鳳毛麟角。而且,5年多年來,東南大學醫學院憑借其穩定的招生規模、寬松的報考政策、豐富的導師資源和靈活的培養模式,正成為越來越多在職醫師攻讀博士學位的黃金選擇。
2025年,東南大學繼續招收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計劃招生28人,專業涵蓋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麻醉學、腫瘤學、骨科學、放射影像學、超聲醫學、重癥醫學、皮膚病學、兒科學、神經病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等14個專業,并新增急診醫學與老年醫學兩個熱門方向,共有45位博導師參與招生,成為歷年規模之最。
報考大門敞開:系統內外一視同仁
眾所周知,很多高校只招系統內的考生,因為博導資源有限,一個博導最多能帶2-3個博士生,而想考博士的學生太多,系統內的就應付不過來,甚至出現排隊現象。
此外,醫學博士比較難畢業,博導講究的是師承制,需要對博士生全面了解,彼此知根知底,所以很多醫科大學的博導基本只招碩博連讀或者直博的學生。如此這般之后,最后的導向就是系統外的考生哪怕學術成果再多,科研論文影響因子再高,也沒有錄取的機會。而東南大學醫學院不拘一格,對系統外的考生同等對待,充分體現出包容性和學術自信。
對在職同學讀博非常友好
1、招生規模穩定,錄取率逐年提升。與部分高校僅招收5至10人、象征性開設非全日制博士項目不同,東南大學近年來始終保持在30人左右的招生規模。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三年的錄取率分別是65.1%、65.9%、77.8,逐年提高,且明顯高于其它985高校,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報考性價比突出。
2、專業方向大幅拓展,新增多位博導。2025年,東南大學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招生專業從2024年的12個擴展至14個,新增急診醫學和老年醫學兩個熱門方向。導師數量也從2024年的29人增至45人,其中新增18位博導,包括腎內科、內分泌科、泌尿外科、神經病學、婦產科、腫瘤學、影像學、骨科、急診、重癥、老年醫學都有覆蓋。
3、報考條件寬松,科研成果認定靈活。首先,考生只需具備碩士畢業后3年臨床工作經驗,不像有的學校必須要求5年工作經歷;其次,英語成績可通過多種方式認定,包括CET-6、雅思、托福,甚至可以用SCI論文替代英語成績,而有的學校把全國醫學博士外語統一考試合格設為報名前提,時間成本和通過難度都更高;最后科研成果方面,近五年一篇SCI或兩篇CSCD即可,無課題級別限制,相比部分高校要求“SCI≥2篇,影響因子≥2.0”的門檻,顯然更具可操作性與包容性。
4、培養機制靈活,兼顧工作與學業。東南大學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項目采用定向培養模式,不轉戶口、不轉檔案、不轉組織關系,畢業后仍回原單位工作,適合在職醫師邊工作邊攻讀博士。而且學制為3年,完成課程學習后,可回原單位開展科研與論文工作,靈活性較高。
兩大新方向首年招生:急診醫學與老年醫學
2025年,東南大學首次開設急診醫學臨床技能與科研訓練、老年醫學臨床技能與科研訓練兩個方向。目前,這兩個方向在全國高校中開設較少,而東南大學率先布局,緊貼急診醫學體系發展與國家老齡化社會建設的戰略需求,為有志于投身相關領域的臨床骨干提供了難得的彎道超車機會。
急診醫學方向,國家緊缺到喊人的程度。東南大學攜中華醫學會重癥副主委兼國家質控中心主任金字招牌,依托年診22萬、ECMO24h的國家重點專科,只攻三題:多組學提前攔截膿毒癥、智慧路徑壓縮多發傷至“黃金四分鐘”、閉環管理終結抗菌藥拍腦袋;只要你來自急診、ICU、麻醉科或120一線,手里攥著數據或質控項目,即可“進站、進組”。
老年醫學方向,有著名教授坐鎮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蘇分中心和老年醫學重點實驗室,手握一萬例75歲以上社區老人隊列、百萬份生物標本、多維評估系統三套王牌,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心血管事件組學影像雙預測、認知障礙數字療法、慢病共病AI用藥;只要你來自老年、心內、康復或全科,有隨訪數據或慢病管理經驗,即可落地“血漿p-tau217+MRI”模型,簽字即啟動SCI專利倒計時。
兩大方向皆入國家“十四五”緊缺清單,首批弟子+頂級平臺+雙證博士,畢業直通重點專項與專科帶頭人計劃,當同行還在內科、外科的紅海里卷名額時,你已切入國家緊缺方向的藍海。
提前聯系導師:臨門一腳,決定成敗
在東南大學,考博不是“先考試、后分導師”,而是“先找導師,再談考試”。學校白紙黑字寫明:“考生須在報名前征得擬報考導師本人同意,并在申請表上親筆簽字,否則報名系統無法提交。”沒有導師的“點頭”,后續所有努力都是零。
導師的“關鍵話語權”到底有多大?
材料關——導師是打分專家。材料審核實行百分制,導師本人就是專家組成員。你的學習經歷、科研成果、攻博計劃,先由他手里的鼠標“過篩”。材料成績占總成績的20%,一票落到70分以下,直接失去面試資格。
面試關——導師是主考官。面試環節導師依舊坐在C位。考生自我介紹、匯報攻博計劃,導師第一個提問,也最后一個打分。面試同樣百分制,占總成績40%。導師如果對你的科研思路不認可,高分基本無望。
錄取關——導師有一票否決。哪怕筆試、面試都過關,只要導師在系統里點“不同意”,學院便不會把你列入擬錄取名單。考博與考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博士培養的是“科研傳承人”,導師必須篤定你能順利出師,才敢在表格上落筆。
那么,如何有效聯系導師呢?
如果導師同意面見,就等于給你半張入場券。珍惜機會,牢記“三講三不講”:
以某三甲醫院急診科張范(化名)申請急診膿毒癥預警模型方向博士為例,講臨床痛點,包括急診科膿毒癥識別窗口短,易漏診;講數據故事——本院近兩年病例回顧,漏診率18%,高于同級別醫院;講技術路線,例如計劃用機器學習整合PCT+乳酸+MR-proADM,構建預警模型,在前期數據里驗證AUC0.87,已經具備臨床推廣潛力。
不講空泛口號——“我要解決世界難題”;不講宏大成本——“需要多中心十萬例”脫離現實;不講個人困難——“孩子小、工作忙”容易讓導師產生培養風險顧慮。
匯報言簡意賅,時間壓縮成8分鐘:1分鐘個人簡介,2分鐘研究基礎,4分鐘攻博方案,1分鐘預期成果。呈現出一張“時間軸”——第一年完成模型構建,第二年前瞻驗證,第三年將成果寫入醫院指南共識。導師聽完能立刻在腦海里生成“三年路線圖”,簽字自然爽快。
導師名額有限:每位博導當年招收1-2名非全日制博士,先到先得;
一句話,聯系導師不是“可選項”,而是“生死關”。把面見當成第一場面試,讓導師見你后就認定——“這位學生,我收定了”。
可見,臨門一腳踢好了,金陵的博士之門,才算真正為你打開。
如果你是一位具備一定科研基礎、希望在不脫產的前提下攻讀雙證博士、并渴望進入985高校深造的在職醫師,那么東南大學2025年非全日制臨床醫學博士項目,無疑是你最值得沖刺的“醫博跳板”。
“博”在金陵,醫路進階。
東南大學,等你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