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在網上看到“土木死于2019,臨床死于2025”這句話時,內心的第一反應是唏噓,從高考的報名熱度到秋招的就業現象,誰也不能否認,土木多年前就已不再輝煌,而臨床醫學專業,的確有步土木后塵的跡象。
但如果說這句話出現在吉林大學第二醫藥舉辦的學術大會上,相信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跟筆者一樣,都是不敢相信——如果連醫藥老師也這樣說,那臨床豈不是真的沒救了?
![]()
月薪1000元的崗位,成壓垮臨床醫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臨床醫學專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幾何時這個專業可是醫學類專業中的王牌、佼佼者、金字招牌,任何優秀的形容詞堆砌到臨床醫學身上都不為過,可當2025年多地臨床專業分數出現首次下跌時,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似乎有了走下神壇的跡象。
這句話的含金量有多高?是無病呻吟的感慨還是基于現實的陳述?無論答案是什么,這句話都不該出現在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課件屏幕上,老師有讓學生看清現實的權力,卻不該主動去打碎學生的自信心。
![]()
如果說2019年選擇土木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發現就業市場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那說“土木死于2019”似乎沒有什么問題,畢竟這批學生已經畢業了,如今的土木也的確淪為了冷門專業,甚至有不少學校都停招了該專業。
可如果按照相同的邏輯去判斷“臨床死于2025”,這怎么看也不可能是現實的陳述,更像是悲觀者對未來的擔憂,臨床是不能“死”的,醫療資源對臨床人才的需求是無法中斷的。
![]()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說出這樣一番話呢?有網友推測,很可能是校招傳遞出的信息太負面了,月薪1000元的崗位,似乎足以成為壓垮臨床醫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一個專業的冷與熱,四年的時間很可能是天翻地覆的差別,無論是考生、家長還是大學老師,都無法百分百準確預測一個專業四年后的就業情況,這是必然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
![]()
臨床醫學的未來必然存在諸多挑戰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月薪1000元的臨床崗位,學歷要求是關鍵,“本科及以上”和“臨床”之間能擦出火花都算罕見了,真正在臨床領域想成就一番的人,碩士是基礎,博士更是主戰場。
臨床醫學未來的前景會如何?時間會給出答案,但至少目前我們可以確定,臨床醫學的畢業生,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不會成為2019年的土木,但普通水平院校的臨床本科生就業艱難是必然的結果。
![]()
任何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起點都是不同的,雙非的臨床和985的臨床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也不過分了。但有一點卻很值得關注:年輕人不愛學醫的新聞越來越多了。
年輕人不愛學醫值得引起重視,為什么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對臨床醫學不再追捧了?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太累了,努力和收獲被認為是不成正比的臨床醫學,也不出所料地獲得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辭。
![]()
因此從源頭來看,臨床醫學的儲備軍的確受到了影響,未來存在挑戰的必然的,但這個挑戰不足以給臨床醫學判“死刑”,在學醫這條路上,追求名利者是其次,多數人還是源于熱愛才選擇了這個行業,與其操心臨床醫學什么時候“死”,不如研究如何提高醫療人員的待遇和薪資。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