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看了兩則新聞:北大校花回老家賣臭豆腐和985碩士大廠裸辭,當花店學徒。
讓我對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們拼命雞娃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則新聞:北大校花回老家賣臭豆腐。
北大畢業的彭高唱,從小才藝雙全,不僅擅長舞蹈、樂理、鋼琴、主持,成績還一直名列前茅。
從小學到大學,她從未參加過升學考試,一路被保送進了北大。
畢業后,她直接進入全球頂尖的4A公司,成為讓人羨慕的社會精英。
但她卻因為過得不開心,一頭扎進了自己喜歡的演藝事業。
如今北漂13年后,她又勇敢回鄉賣起了臭豆腐。
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彭高唱浪費了北大的教育資源,認為賣小吃是初中畢業就能干的事。
她卻回應道:
我的人生信條就是不被定義,我要過不被定義的人生,誰說北大畢業就一定要去做金融,一定要去搞科研呢?我可以做我自己擅長且熱愛的事情……
![]()
說話時,她嘴角有笑,眼里有光,引來眾多網友的肯定和認可:
上北大是她的本事,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活著的意義。
第二則新聞:985碩士大廠裸辭,當花店學徒。
31歲女碩士,從小成績優異,在雙一流武漢大學畢業后,又在英國讀了碩士,曾先后在三家知名企業、行業頭部大廠工作過。
之前的年薪高達36萬,現在年收入不過4萬。
收入差了一大截,她卻表示:
離開光環的束縛,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很開心。
![]()
看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們拼命雞娃的目的是什么?
很顯然,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所以清北也好,名校也好,其實都只是站點。
至于終點,終究還是孩子自己說了算。
最近這段時間,我和女兒因為學繪畫的事陷入了僵持。
當時,班主任和我反映女兒學習不在狀態,成績接連下滑。
我想著和女兒好好談談,結果剛推門進去,就看見她慌亂地把一個本子塞抽屜里。
我怒不可遏,拉開抽屜,翻開本子,果然,她又在偷偷畫畫。
班主任和我說過,女兒現在的成績只要保持穩定,可以考個不錯的二本,再加把勁,沖刺一本也是沒問題的。
可女兒卻只喜歡動漫,一心想參加美術藝考。
我苦口婆心跟女兒講道理,上數據,擺事實,告訴她這個行業就業率有多低,掙錢有多難,但她就是不聽勸。
不僅課余時間都拿來畫畫,上課也偷偷畫,作業時間也畫,我一氣之下便把女兒的繪畫本給撕了。
結果女兒直接擺爛,不肯上學了。
她說:「不能學自己喜歡的專業,讀再好的大學也是受罪。」
我拿她沒辦法,只好發帖求助,結果卻被狠狠打臉,網友罵道:
你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還活什么?
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可以逼她一時,但攔不住她一生,她可能上了大學后退學去畫畫,也可能工作后辭工去畫畫,無論哪一種,都是你讓她的人生路變得更加艱難!
瞬間醍醐灌頂。
《追風箏的人》一書也說:
孩子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涂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大人以過來人的經驗,強行插足孩子的人生,只會讓孩子受傷。
不禁想起「流浪大師」沈巍。
他名牌大學畢業,在上海審計局工作,是許多父母眼里孩子成功的模樣。
但他卻舍棄所有,穿著一身破爛流浪街頭。
![]()
小時候的他,喜歡畫畫、歷史、文學,父親卻十分反感,堅決不同意他有這樣的愛好,便當著他的面把書撕了,逼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后來上大學報志愿,他想報考中文系,又被父親要求改成審計學。
畢業后他如父親所愿進了審計局,可最后卻因為過得實在壓抑,開始了自己的「流浪人生」。
令人唏噓不已。
曾經看過一句話:
愛孩子就是幫助他成為自己國土的國王,而不是以愛的名義讓他活成傀儡。
孩子的人生,終究得自己走完。
學會接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
《了不起的媽媽》里有一個叫做李琦的媽媽,她和丈夫都是海歸精英,兒子小帥卻是個學渣。
教育內卷的大環境下,她卻沒有選擇雞娃。因為她始終秉持著這樣的教育觀念:
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有他的使命,他有他自己的一條道。父母要做的是規避短板,最大限度幫助孩子發揮長處。
所以當她發現兒子學習不好,財商卻很高,在編程、剪輯方面也頗有天賦時,就一直盡可能地給兒子提供支持。
被允許做自己的兒子,小小年紀就成了學校里的商業小能手,創辦了自己的出版社,還是一個B站UP主。
![]()
導演張同道曾說:
每個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們應該有不同的成才方式和成長經歷。
教育不是工廠鑄件,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生產模式。
比起培養一個流水線上的小做題家,我們更需要培養一個心中有愛,眼里有光的孩子。
守護他們的天性,允許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就像樸樹的父 母,他們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卻沒有強制樸樹考名校,走學術科研的道路。
而是允許他大學退學搞音樂。
因為他們認清:樸樹不是他們的繼承者,樸樹只能成為樸樹。
在他們無條件的支持、信任下,樸樹堅定地走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作家慶山有段話說得很好:
人需要按照自己的天性走,變成自己真正的樣子。
就像種子一樣,按照內在的節奏和秩序,發芽生長。
好父母,一定是園丁。
不控制,不改造,只提供孩子生長的土壤,欣賞他本來的樣子,讓他以自己的方式發芽、成長、綻放。
只有被接納、被信任、被尊重,孩子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天賦,活出自己的精彩。
![]()
杭州有個叫龍龍的10歲女孩,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不一樣,不喜歡看電視,也不喜歡漂亮衣服,只喜歡研究美食。
當別的同學忙著刷題、上培訓班,立志要考大學時,她卻很認真地對媽媽說,我想上職高,以后學烘焙專業。
從小,只要家里有人下廚,龍龍就會跑過去「摻一腳」:和面團、剁肉餡、包餃子……
媽媽一開始以為她就三分鐘熱度,沒想到她是真的喜歡,夏天廚房40℃的溫度,大人燒個飯都受不了,她卻能在廚房里泡十幾個小時。
中餐、西餐、烘焙、茶飲她統統手到擒來。每年家里有人過生日,生日蛋糕都是龍龍做的。
放假的日子,等大家起床時,龍龍已然備好了紅豆粥、面包、烤雞翅。對此,媽媽發自內心地感嘆道:
我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期末成績單上的全優。因為她除了成績不是全優,其他都是全優。
![]()
有網友勸媽媽要先顧著孩子的學業,但媽媽知道女兒的心之所向,不僅沒有給她報補習班,還給她買了十幾本美食書,媽媽說:
我覺得理想不分高低、不分大小,只要是熱愛的、可以堅持的,并且發展成持之以恒的事業,那么在悠悠歲月中一定會是幸福的、快樂的。
是啊,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每個人要走的路都是不一樣的,但無論走哪一條路,快樂和幸福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曾以660分的好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周浩,就曾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一度深陷消極、郁悶,甚至絕望。
所以他執意從北大退學,轉到北京一家普通技校學自己熱愛的機械技術。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舉動,但父母卻選擇和他站在一起。
所幸,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周浩如魚得水,活力滿滿。他每天泡在實驗室里設計編程、加工零部件,對老師教過的技術反復練習,沒有一刻停歇。
很快,他就多次斬獲全國技能大賽冠軍。之后他一直在這個領域深耕,先是成為職校教師,后又成為職教咨詢師,指導了很多同行老師不斷成長。
一位復旦大學教授說過:
我們畢生的任務就是做一個優秀的普通人,熱愛世界,熱愛萬物,熱愛眾生。
然后踏踏實實地去尋找到一個自己內心喜歡又有時代價值的事情。
教育的成功,從來不是把孩子培養成世俗定義下的優秀。
看見孩子的熱愛,讓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而活,也是一種美滿。
![]()
最后分享個小故事。
一個小男孩一蹦一跳走在路上,和媽媽探討自己長大后的規劃:
媽媽,如果我考上清華呢?
那媽媽就會為你很驕傲呀!
那考上了北大呢?
也會很驕傲的。
那我「考」上地瓜呢?
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軟又甜又美味的話,我也會為你驕傲的!
簡單幾句對話,溫暖的讓人分分鐘「破防」。
我們的孩子,如果不能成為山頂的高松,也可以做一個溪邊的小樹。
如果不能成為太陽,也可以做一顆閃亮的小星。
世界那么寬闊,有那么多領域和行業,只要孩子心里有足夠的歡喜,就能發光發熱。
這樣,無論是站在頂峰還是山腳,余生都有快樂和幸福相伴。
![]()
本文轉載自 女兒派(ID:nverpai)。作者:楓子。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 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 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