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發文,王虹再破天花板,讓韋神和整個學術圈都“沉默”了
10月28日,青年女數學家王虹,再傳來兩大捷報!
王虹接連斬獲2025年塞勒姆獎和ICCM數學獎金獎,又一次突破個人“天花板”。
要知道,這兩個獎項都是數學界的頂尖人物才能擁有的。
王虹年紀輕輕就獲此殊榮,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央媒發文連連道喜,就連北大的“韋神”韋東奕都為此“沉默”了……
這兩天,數學界可是被一位年輕的學者——王虹,攪得“天翻地覆”!
10月27日、 28 日,僅僅兩天時間,34 歲的王虹就接連斬獲兩項國際數學大獎 ,直接“殺瘋”了整個學術圈!
![]()
先是在 10 月 27 日,第十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王虹榮獲 ICCM 數學獎金獎 ,這個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
以往的獲獎者可都是丘成桐、陶哲軒這樣在數學界如雷貫耳的大神,能和前輩們站在同一領獎臺,王虹的實力可想而知。
然而,這還只是個開始,第二天,王虹又將塞勒姆獎收入囊中,塞勒姆獎可不簡單,自1968 年設立以來,已經誕生了 10 位菲爾茲獎得主,堪稱“諾獎前哨”,不少數學界的大拿都是先獲得塞勒姆獎,然后走向菲爾茲獎的領獎臺。\u200b
這兩日連冠的壯舉,在世界數學史上都極為罕見,不少媒體以及央媒都連連發文,為王虹道喜。
要知道,該機構之前的13位終身教授中,有8人都曾獲菲爾茲獎,這足以證明王虹的成就得到了國際頂尖學術機構的高度認可。\u200b
王虹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靠的可不僅僅是運氣,而是實打實的硬實力。
![]()
今年 2 月,她與加拿大數學家 Joshua Zahl 合作,發表了一篇長達 127 頁的論文,成功破解了困擾學界百年的 “三維掛谷猜想”……
“掛谷猜想” 聽起來神秘,其實源于一個有趣的場景:一位武士在上廁所時遭到敵人襲擊,他只能用一根短棒旋轉 360° 來抵擋箭矢,但廁所空間有限,那么短棒掃過的最小面積是多少呢?
數學家們將其抽象為數學問題:在平面或空間中,能讓單位長度線段在各個方向旋轉的集合,其面積或體積最小能是多少?\u200b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難倒了無數頂尖數學家,在二維空間中,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三維及更高維度的情況,一直是數學界的未解之謎。
王虹和合作者另辟蹊徑,通過獨創的“尺度歸納法”,成功將幾何問題轉化為分析問題。
他們把 “體積任意小的集合”拆解為“大尺度塊”和“小尺度塊”,大尺度塊結構相對簡單,容易分析;小尺度塊則利用投影理論進行拆解。
![]()
經過層層推導,最終證明了“集合無法讓線段任意旋轉”,推翻了存在性假設,這一成果堪稱數學界的“重磅炸彈”。
王虹的方法被稱為 “打開高維空間的鑰匙”,為解決高維幾何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已經有數學家利用她的方法,在四維、五維掛谷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王虹的數學天賦,早在童年時期就已嶄露頭角……
1991 年,她出生在廣西桂林平樂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家庭氛圍充滿了濃厚的書香氣息,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王虹從小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u200b
5 歲那年,王虹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她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自學完了一年級的數學課本,其學習速度和理解能力讓父母大為震驚,就這樣,她直接跳過了一年級,進入二年級學習。
在小學階段,王虹的學習天賦愈發凸顯,到了六年級,她再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跳過小學,直接升入初中。
![]()
這個決定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王虹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初中的學習中,她的數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甚至能做到 “看一眼數學題,就能直接寫出答案”,同學們都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u200b
2007 年,16 歲的王虹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高考。在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中,她以653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成為了家鄉的驕傲。
然而,進入大學后,王虹卻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并非地質學,而是數學,這種熱愛,就像一顆深埋在心底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破土發芽。\u200b
進入北大后,王虹雖然身在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但她的心卻早已飛向了數學系。
她每天都會盯著數學系的課表發呆,心中充滿了對數學知識的渴望,終于在大二那年,王虹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艱難的決定——轉系。\u200b
從地質系轉到數學系,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數學系是北大的王牌院系,高手如云,競爭異常激烈。
![]()
而且,王虹在地質系的學習中,幾乎沒有接觸過專業的數學課程,這意味著她要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自學大量的數學知識,通過數學系的轉系考試。\u200b
面對巨大的挑戰,王虹沒有絲毫退縮,她開啟了“學霸模式”,每天熬夜學習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課程。
在那三個月的備考時間里,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數學學習中,圖書館、自習室里到處都留下了她刻苦學習的身影。\u200b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虹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學習能力,成功通過了轉系考試,從地質系轉入了數學系。
2011 年,王虹從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為了追求更高的學術造詣,她決定遠赴法國深造。
在最艱難的時候,她甚至一度停學半年,去學習建筑,然而,在學習建筑的過程中,王虹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割舍對數學的熱愛。
![]()
她深刻地意識到,北大數學系打下的堅實基礎,才是她最寶貴的財富,是她在學術道路上披荊斬棘的鎧甲。\u200b
于是,王虹毅然重返數學領域,這一次,她帶著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研究中,在幾何分析領域,她不斷探索創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u200b
2019 年,王虹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高度認可。
同年,她榮獲了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獎 ,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女性,這不僅是對她學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她在數學領域不斷探索精神的褒獎。
從此,王虹成為了國際數學界的一顆璀璨明星,也成為了無數數學家的標桿和榜樣,就連北大學霸“韋神”都成了她的“學生”……
今年 6 月,王虹回到北大,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關于她最新研究成果——三維掛谷猜想的講座。
![]()
這場講座吸引了眾多數學愛好者和學者前來聆聽,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韋神”韋東奕,講座當天,韋東奕早早地來到了現場,抱著他標志性的礦泉水瓶,坐在了第一排的位置。
他的坐姿十分獨特,身體微微前傾,眼睛緊緊地盯著黑板,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王虹講解的數學知識,那專注的神情,就像一個小學生在認真聆聽老師的教誨,讓人忍俊不禁。
能讓“韋神”甘愿坐在臺下“聽講”,王虹的實力可見一斑,但“韋神”之所以被稱為“韋神”,自然也有他的過人之處。
韋東奕和王虹,雖然都是數學界的天才,但他們的成長路徑卻截然不同。
韋東奕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天賦,憑借著在奧數競賽中的出色表現,他多次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并因此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
在北大,他繼續深耕數學領域,專注于偏微分方程和組合數學的研究,提出了“韋方法”,為解決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u200b
![]()
而王虹則放棄了競賽路徑,她憑借著自己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在大學期間毅然從地質系轉入數學系,先后前往法國、美國等國家深造,不斷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幾何分析和調和分析領域。
王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她用自己獨特的“非典型”軌跡,證明了數學天才未必需要“少年班”的光環,只要有興趣和堅持,就能在數學的世界里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盡管兩人的成長路徑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數學的熱愛和執著。
韋東奕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家庭環境對他的數學興趣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從小就喜歡玩數學游戲,在游戲中不斷探索數學的奧秘;王虹的父母雖然沒有逼迫她學習奧數,但卻非常注重培養她的學習興趣。
王虹從小就對數學問題充滿了好奇心,經常會拆解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這種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直伴隨著她成長。
他們的經歷也印證了教育的真諦:“有用的不是學科,是興趣帶來的堅持”。
![]()
無論是韋東奕還是王虹,他們都是因為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才能夠在數學領域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他們的故事,也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了啟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澎湃新聞:《2025 ICCM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八大數學獎項得主揭曉》2025年10月30日
人民網:《青年數學家王虹斬獲兩項世界級大獎》2025年10月31日
每日經濟新聞:《廣西籍90后數學家王虹,拿下超級大獎!127頁論文證明國際數學難題,北大演講韋東奕首排聽講》2025年10月30日
![]()
澎湃新聞:《華人女數學家提前鎖定菲爾茲獎?王虹127頁破解幾何世紀難題,陶哲軒盛贊》2025年2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