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損傷作為一種可能導致長期功能障礙的嚴重病癥,不僅對患者的身體機能造成巨大沖擊,也深刻影響其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科學的認知是開展有效康復的前提,而榜樣的力量與社會的關愛,則是患者重建生活信心的重要支撐。以下將從科學認知與暖心互動兩方面,深入解讀脊髓損傷的康復關鍵與支持力量。
一、科學認知:讀懂脊髓損傷與康復關鍵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外傷、疾病等導致脊髓結構與功能受損,引發損傷平面以下運動、感覺等多方面功能障礙的病癥,其影響具有長期性,科學康復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核心。
![]()
患者常面臨多種功能障礙:癱瘓(胸椎、腰椎損傷致下肢癱瘓,頸椎損傷可能引發四肢癱瘓)、大小便功能障礙(便秘、失禁、排尿困難等)、損傷部位以下疼痛、腰以上損傷伴隨的肌肉痙攣,以及易引發感染的壓瘡并發癥。
現代醫學強調康復“早介入”:無論是否手術,脊髓損傷48小時后即可啟動康復治療。主要方式包括三類:物理治療(PT)聚焦肌力、平衡、轉移等訓練,提升運動能力;作業治療(OT)針對日常生活、精細動作及工作技能,助力回歸生活;中醫康復治療通過針灸促神經恢復、推拿改善循環、中藥調理氣血,為康復提供多維度支撐。
二、暖心互動:榜樣故事點燃康復信心
為提升脊髓損傷防治水平、增強社會關愛,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康復二病區以“你我同行,向陽而生”為主題,組織患者交流活動。王娜護士長首先致歡迎詞,介紹活動意義,讓患者感受到科室的關懷。
隨后,患者代表潘先生分享的經歷,成為活動最動人的環節。作為脊髓損傷患者,他直面身體變化,通過堅持康復訓練實現生活自理,更不斷突破自我:2017年,他與傷友手搖輪椅,歷經106天、途經12省市、行程近6000公里抵達北京;還學會騎馬、沖浪、潛水等技能,用行動證明“障礙擋不住精彩”。
![]()
潘先生的故事讓在場患者備受鼓舞。互動環節中,大家圍繞康復訓練、心理調適、社會融入等問題踴躍提問,與潘逸飛及王娜護士長深入交流,現場滿是溫暖與希望。
此次活動雖已落幕,但傳遞的力量仍在延續。未來,期待更多人關注脊髓損傷群體,以科學支持與社會關愛為翼,助力患者重建生活,綻放生命光彩。

主管|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 第一醫學中心
圖文 | 王笑笑 王 娜
刊期 |第2933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