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啊嗚
“新標簽”
醫(yī)生開出診斷書的那天,陽光很好。后媽捏著那張紙,指尖發(fā)白,反復喃喃:“是不是搞錯了?她上學期還是三好學生。”父親則沉默地一根接一根抽煙,最終掐滅煙頭:“小點聲,被人聽到影響不好,這件事就我們知道就行。”
是的,我從“優(yōu)秀學生”變成了“影響不好”的存在。雙相情感障礙——這個詞成為我新的“身份證”。
返校后,班主任特意調(diào)了座位:“你坐最后一排吧,免得上課狀態(tài)影響別人。”曾經(jīng)找我討論習題的同學現(xiàn)在繞道走,仿佛我得了某種傳染病。最刺痛的還是閨蜜的小心翼翼:“你最近那個……還好嗎?”她不敢說“病”字,仿佛這個詞是地雷。
親戚聚會更加難受。“她就是太脆弱想太多了”“現(xiàn)在孩子怎么都這么矯情”的議論飄進耳朵,伴隨著“多運動多曬太陽就好了”的熱情建議。更加哭笑不得的是一位長輩偷偷塞給我一包福袋:“是撞邪了吧,隨身戴上就好。”
更可怕的是內(nèi)化的污名。
我自己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脆弱太矯情?是不是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甚至覺得是不是裝的?于是開始配合那些偏見,在抑郁發(fā)作時強迫自己“振作”,在躁狂期拼命壓抑,結(jié)果火山終是爆發(fā)。
直到某天深夜,我在床上蜷縮著發(fā)抖,心跳快得要掙脫胸腔,說話上氣不接下氣窒息感油然而生。那一刻突然清醒:我一直活在自證預言里:“我沒病”,而不是學會“如何接納自己和‘病癥”融合。
![]()
反擊宣言
反擊從給自己寫“免責聲明”開始:
“情緒發(fā)作不是道德缺陷” ,“需要休息不是意志薄弱” ,“藥物治療不是人格失敗”。
我把科學解釋收藏成小文件:當有人說出“想開點就好”,我就耐心轉(zhuǎn)發(fā)一張關(guān)于神經(jīng)遞質(zhì)的科普;當老師暗示我“不夠努力”,我交出一份關(guān)于雙相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受影響的研究報告。
今年春節(jié)去拜年,當媽再次提起“她就是太閑了。”,我平靜地放下筷子:“您感冒發(fā)燒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太閑嗎?我只是心里的小孩也發(fā)燒了而已,需要吃藥打針。”全場鴉雀無聲,從此這樣的評論少了大半。
一般的溝通也是需要的。癥狀有自己的語言,我需要在必要時翻譯給他人,這有助于他人理解我:
“我需要獨處”=“我的情緒免疫系統(tǒng)正在超負荷工作” 。
“我睡不著”=“我的神經(jīng)元正在無序放電” 。
“我吃不下”=“我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正在罷工”。
與雙相共存
在與雙相共處的1800多天,我學會了識別情緒風暴的前兆。
抑郁期來臨前,世界會先失去味道——食物變成紙屑,花香聞起來像灰塵。這時該取消所有社交計劃,把抗抑郁藥放在觸手可及處。躁狂期的信號是色彩的銳化。樹葉綠得刺眼,陽光金得眩目,思維快得像閃電。這時必須收起銀行卡,把錢財交給信得過的朋友保管——有次躁狂發(fā)作,我差點訂下去法國的機票。
也摸索出一套生存法則:在情緒相對平穩(wěn)期儲備物資:凍好分裝的食物,寫鼓勵便簽,收藏舒緩音樂;建立“危機分級響應”:一級(情緒波動大)喝甜飲做“二四六”呼吸練習;二級(無法正常生活)取消日程服藥休息;三級(自傷念頭嚴重)立即聯(lián)系醫(yī)生;制作“情緒天氣預報”:每天早晚評估情緒等級,提前防范。
最艱難的是與“幻”共處。
那個聲音總在深夜出現(xiàn),有時嘲笑“沒人真的愛你”,有時慫恿“結(jié)束一切多輕松”。心理醫(yī)生教我與它談判:“謝謝分享,但這不是我要的選擇”——就像對待一個討厭的電臺,不關(guān)機,但調(diào)低音量。
有次發(fā)作時幻聽說:“你消失一天也不會有人在意。”我做了個實驗:和世界失聯(lián)了一天,當重新聯(lián)網(wǎng),屏幕上彈出來開幾百條朋友的消息幾十個未接來電。我把這些回應記下來,成為我最有力的談判證據(jù)。
軀體化癥狀是最沉默的苦難。手抖得端不住杯子時,心臟疼得蜷縮時,偏頭痛暈倒時——無法訴諸語言的痛苦,有些創(chuàng)作者會用繪畫來表達:畫顫抖的線條,畫絞緊的色塊,畫撕裂的紙面。
意外的是,這些畫在藝術(shù)療愈工作方面引起了共鳴。許多長期服藥的患者說:“終于有人畫出我們的感覺。”原來是真的,“看見即療愈”。
五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每周復診每天服藥,依然要應對情緒的四季無常。但我不再把雙相視為需要消滅的敵人,而是把它看作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有時很討厭她,但也是我的一部分。
![]()
與自己和解,是最終的答案
真正的康復不是消除疾病,而是重建生活;不是變得“正常”,而是獲得在異常中生存的能力。
每當有人問我“你看起來不像生病的人”,我現(xiàn)在會回答:“因為生病的人本來就沒有固定樣子——我們可以是學生、作家、朋友、咨詢師,以及任何我們想成為的人。”
最重要的終是與自己的和解:“這不是你的錯,但你的人生還在你手中。”
幾個月前發(fā)生了一件比較開心的事。室友看到我吃藥,好奇追問。我坦然回答:“我有雙相。就像戴眼鏡的人需要鏡片,我需要這些藥幫助大腦調(diào)節(jié)情緒。”她說:“我也在吃藥,抑郁癥,以前從來不敢說,謝謝你說出來。”我們相視而笑。那一刻,那面看不見的墻悄然崩塌。
封面圖源:Pexels
渡過青春節(jié)主題征稿
暫停與重啟
2025年第三屆渡過情春節(jié)以“暫停與重啟”為話題,分享關(guān)于反對污名化、正視精神疾病,以及從精神疾病中重啟生活等話題,給更多人以信心和方向。
目前征稿已經(jīng)終結(jié),我們會將入選作品依次刊登于渡過公號等平臺,點擊云閱讀已經(jīng)刊登的作品:
渡過公號同時日常征集對抗抑郁、雙相等精神疾病或陪伴、見證家人、朋友等抗擊疾病的經(jīng)歷、感悟,郵箱:zhangjinduguo@163.com。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guān)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