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法國總統希拉克為一位中國企業家頒發法國最高榮譽勛章。
這是中國企業家第一次站上這樣的舞臺。
那一刻,李東生意氣風發,胸前勛章閃耀,他仿佛成為全球化浪潮里最亮眼的中國符號。
然而,僅僅兩年后,他卻成了媒體口中的“最差老板之一”。
![]()
TCL 巨虧 20 億,股價暴跌八成,投資者怒斥他是“賠錢大王”。
這兩個極端,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這,就是李東生的命運過山車。
01
要理解李東生,就得從 1977 年說起,那一年,中國恢復高考,570 萬人走進考場,錄取率不到 5%。
在廣東惠州農場,20 歲的李東生正在插隊,未來一片模糊。
一天,老師騎了 15 公里的自行車趕來,氣喘吁吁地說:“東生,高考恢復了,你得去試試!”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李東生。
他立刻埋頭復習,半年后,他以物理、化學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華南工學院。
從農場到大學,他成為惠陽第一批走進大學校門的人。
![]()
那一代人被稱為高考恢復的幸運兒,但李東生更像是時代推上浪潮的弄潮兒。
1982 年,李東生畢業,分配結果是進惠州科委當干部。
這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可李東生心里不安分,他對人事局說:“我不適合坐辦公室,我想到工廠去。”
別人搖頭不解,他卻篤定,因為他心里有個更大的夢:實業,才是立國之本。
于是,他進入一家只有 43 名員工的合資小廠,TTK 家庭電器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惠陽電子科和香港商人合資建立,主營磁帶。
![]()
剛進廠時,他給自己定目標:兩年當上車間主任,結果僅一年就做到。
靠的是什么?鉆研。
李東生帶著團隊改進工藝,讓國產磁帶質量超過進口貨,1980 年代的中國,能替代日本產品,是足以寫進新聞的壯舉。
這一年,李東生第一次嘗到靠技術贏市場的滋味。
02
1985 年,TTK 開始搞新項目,成立 TCL 通訊,李東生被推上總經理。
這是一個 28 歲的年輕工程師第一次坐上“一把手”的椅子,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財務報表看不懂、管理混亂、上下溝通不暢……李東生天天焦頭爛額。
9 個月后,他撐不住,選擇辭職,“確實干不下去了。”這是他最坦誠的總結。
![]()
但失敗不是終點,恰恰相反,這次失敗讓他明白:光會做技術,不夠,身為企業家,還要學會帶團隊、懂市場。
上世紀 80 年代,電話是奢侈品。
那時的流行語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普通家庭能裝電話,是身份的象征。
李東生敏銳捕捉到機會,他帶隊引進、改造電話機,把價格打下來,還加上錄音、免提等功能,迅速火遍全國。
1990 年,在全國秋季通信訂貨會上,TCL 電話機拿下 500 萬臺訂單,占總成交量一半。
那幾年,TCL 電話機占國內 65% 市場份額。
“電話大王”,就是這樣出來的。
這一次,李東生真正嘗到全國市場的勝利。
電話的勝利沒讓他停下腳步,90 年代,彩電成了中國家庭的必需品。
彼時市場上大多是 21 寸小屏,李東生卻押注大屏。
![]()
1992 年,TCL 推出第一臺 28 寸大屏“王牌”彩電,一經上市,1 萬臺迅速售罄。
消費者甚至以為“王牌”就是品牌名。
到 1995 年,TCL 彩電銷量全國第一,銷售額突破 10 億,“王牌”讓 TCL 從地方小廠,一舉躋身全國冠軍。
李東生又一次站上行業之巔。
03
1997 年,李東生推動 TCL 改制,實行“授權經營、增量獎股”。
五年后,國有資產翻倍,銷售額從 56 億飆升到 211 億。
![]()
2004 年,TCL 整體上市,成為中國第一批整體上市的企業之一,站在風口,李東生的野心更大:把 TCL 做成全球品牌。
2004 年,李東生把目光投向了歐洲市場,高調宣布收購法國湯姆遜的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
那一刻,他幾乎站在了聚光燈的中心:法國總統親手為他頒發勛章,國際媒體爭相報道,《財富》把他推上封面,《時代》更是把他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25 位商界領袖”。
這是 TCL 歷史上最風光的時刻。
![]()
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都在把他當作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象征,可誰能想到,僅僅兩年后,這場看似完美的國際化豪賭,就演變成了一場令他痛徹心扉的災難。
彩電行業迅速切換到液晶時代,湯姆遜的顯像管資產成了負擔;阿爾卡特手機被諾基亞和山寨機夾擊,全面潰敗。
2006 年,TCL 巨虧 19 億。股價暴跌八成,媒體翻臉,稱李東生是“中國最差老板”。
![]()
而他本人,在巨大壓力下暴瘦 20 多斤。
面對質疑,李東生沒有逃避,他寫下《鷹的重生》,告誡自己和團隊:要重生,必須經歷痛苦。
面對泥潭般的困境,李東生不得不揮刀自救。
第一步是“斷臂求生”,他痛下決心裁掉上萬冗余崗位,用最直接的方式止血保命,緊接著,他把目光重新拉回技術本身,整合湯姆遜的專利與 TCL 的研發力量,硬是推出了全球首款 LED 背光電視,給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
與此同時,他也果斷放棄了歐洲戰場的硬碰硬,把戰略重點轉向東南亞和拉美這些更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2007 年,TCL 扭虧為盈,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跌倒不可怕,站起來才是真正的勇氣。
危機過后,李東生比任何時候都清醒,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
2009 年,他拍板投資 245 億,成立華星光電,建設中國第一條 8.5 代液晶面板線。
這是一場耗資千億的豪賭。
十年里,TCL 研發投入超千億。外界冷嘲熱諷:“又要重蹈覆轍?”
但 2011 年,第一條生產線投產,良品率 95%,打破日韓壟斷。2014 年,華星進入全球前五。
2020 年,OLED 量產,出貨量全球第二。
李東生用十年,換來了 TCL 的底氣。
李東生對全球化有自己的理解。
他不是單純把產品賣出去,而是在當地建廠,把產業鏈扎下去。
越南、墨西哥、巴西……到處都有 TCL 的工廠。
![]()
2024 年,TCL 海外營收 1420 億,占一半,電視出貨量 2900 萬臺,全球市占率 13.9%,穩居世界第二。
他常說:“中國企業要被尊重,必須全球化。但全球化不是掠奪,而是共生。”
正如那首《漫步人生路》唱的:
“越過高峰,另一峰卻又見。目標推遠,讓理想永遠在前面。”
這就是李東生留給時代的答案。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