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干沒抓手”?見學明方向!
四川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再提升
長江之畔,秋意初臨。近日,四川省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現場工作會議在瀘州市召開。參會代表們帶著“如何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筑牢基層應急防線”的思考,走進瀘州市江陽區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示范點位,通過實地觀摩探尋經驗,在交流學習中明確工作方向。
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印發后,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結合本地實際,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此次會議既是一次學習交流會,也是一次宣貫落實會,使參會人員對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有了更加具體、深入的認識。
學習交流
探索更多建設經驗
點擊應急指揮作戰圖,就能看到轄區所有的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一旦發生事故災害,系統會自動匹配最近的救援力量……江陽區黃艤鎮應急指揮中心依托市級應急管理綜合信息平臺搭建的鎮級“3+1+N”平臺,讓參會人員眼前一亮。
“一個鄉鎮能建成如此功能完備的指揮平臺,靠的是系統化的規劃。”廣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何海林駐足平臺前,仔細詢問數據整合的細節,“‘應急辦、值班室、指揮中心’一站式陣地建設,不僅理順了工作流程,更讓基層應急管理有了‘主心骨’,這一經驗值得我們全面借鑒。”
拿起黃艤鎮編制的“口袋”應急預案,涼山彝族自治州應急管理局局長趙鵬翻到事故災害應急處置卡時忍不住點贊:“這份預案把每個崗位、每個流程都寫得明明白白,基層干部‘拿起來就能用’,是真正管用的預案。”
“收獲頗豐,很多做法都值得借鑒。”會議期間,不少參會人員都有這樣的感受。廣元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冀健華也深有體會:“銀杏路政府專職消防救援站雖成立時間不長,但專業化水平高。他們建立了‘一案一檔’電子臺賬,讓工作流程可追溯、責任可倒查,為基層專職消防隊建設提供了范本。”
“以前企業安全生產容易出現‘多頭管’或‘沒人管’的情況,泰安街道的‘街園聯動’機制解決了這個痛點。”遂寧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楊奎南說,這種監管模式為遂寧市提供了新思路,該市將積極探索安全治理新模式、科技賦能智慧監管等方式,推出“群防共治+智慧賦能”雙輪驅動模式,不斷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如何提升鄉鎮(街道)執法效能是各市(州)應急管理局參會代表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實施意見》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向鄉鎮派駐片區執法中隊。德陽市應急管理局局長王濤表示,向鄉鎮派駐片區執法中隊是提高執法效能的有效舉措,當地已經在研究該做法的可行性。
宣貫落實
打好能力提升攻堅戰
基礎薄弱、基層力量不足,是制約四川省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此次現場工作會議旨在通過互學互鑒,幫助各地找準差距、明確方向,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提檔升級。
“最讓我觸動的是‘微網實格’治理模式。”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應急管理局局長蔡懷東翻著筆記本,上面記滿了觀摩學習要點,“阿壩州是全省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可以借鑒江陽區各鄉鎮(街道)網格劃分經驗,整合網格員、地質災害監測員等隊伍力量,讓預警信息能‘秒達’每一名群眾,實現快速轉移避險。”
眉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邢光華對茜草片區執法中隊的“一盤棋”機制稱贊有加,表示將因地制宜推動該做法在眉山落地;宜賓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李萬強則表示,要把“口袋”應急預案、“防消聯勤”等經驗帶回去研究,推動本地實踐……
“以前總覺得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難干沒抓手’,但現在思路打開了,對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和方向。”多地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將結合地方實際,創新吸收其他市州的經驗做法,不打折扣地落實《實施意見》,持續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瀘州市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經驗證明,基層應急管理的關鍵在于‘有機構、有機制、有力量、有預案、有平臺、有保障’。”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李華桂表示,下一步將聚焦短板弱項,緊盯基層末梢,突出實用、管用、好用,著力深化“六有”規范化建設等,為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提供更多實踐經驗。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四川應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