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中元節(jié)之夜
黎荔
![]()
秋風(fēng)雜秋雨,夜涼添幾許。翻開日歷,時值七月十五,正是祭祀亡魂的中元節(jié)。老人們認(rèn)為,中元節(jié)為“鬼節(jié)”,鬼乃人之靈魂所化,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屬于陰界,而水屬陰,“鬼”喜陰,所以有“七月十五鬼亂竄,沒事不往河邊站”的俗語。那么,窗外這淅淅瀝瀝的連綿秋雨,正是所謂的鬼雨了。我走去把窗子關(guān)上。好冷的風(fēng)!這一陣浸骨冷風(fēng),死亡的黑氛很濃。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相傳中元節(jié)這天,陰曹地府開門放鬼魂,所有的魑魅魍魎在鬼差的押解下,可在陽間活動一至數(shù)日,類似于監(jiān)獄中的放風(fēng),一年只開一次鬼門。所以到了晚上要關(guān)門閉戶。有不聽話的小孩兒晚上跑出去,會沖撞受驚。在傳統(tǒng)陰陽五行觀念中,春夏秋冬分別是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寒季是陰,暑季是陽。南是陽,北是陰。純陰之鬼與冬、寒、北之陰相對應(yīng)。五行之水氣開始顯現(xiàn)的時間正是申,即七月。水氣,于申月開始活躍,子月達(dá)極盛,第二年辰月消亡。相應(yīng)地,純陰之鬼正是在七月開始活躍,十一月達(dá)極盛,次年三月沉寂。反映在民俗上即是四大鬼節(jié)的出現(xiàn):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次年三月三鬼節(jié),再加上清明節(jié)。故俗語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如果今夜,沒有這潮天濕地的瀟瀟秋雨,雨氣蒸浮,充盈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那么,在黑魆魆的灌林,窸窸窣窣的草叢,該有那明明滅滅、影影幢幢的小幽靈了,那是朵朵流螢,鬼魂返鄉(xiāng)……少時讀《聊齋》,我就覺得鬼魂很美,一點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祖母去世,我更加想,若沒有魂,若魂不可現(xiàn),若陰陽兩界永無來往,多么可怕啊。窗外,雨下得更大了。雨在這里下著。雨在遠(yuǎn)方的海上下著。雨在公墓的小墳頂,墳頂?shù)囊半r菊上下著。今夜的雨里充滿了鬼魂,濕漓漓,陰沉沉,黑森森。今夜的雨里也充滿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喁喁唼唼,如誰在窗外竊竊私語。
我突然想到,人活著的時候,身體就像個小發(fā)電廠。每天吃進(jìn)去的飯,喝下去的水,都在身體里變成能量。當(dāng)死亡來了,身體停工了,但能量不會憑空消失。這是物理學(xué)的基本規(guī)律:能量守恒。能量不會被創(chuàng)造,也不會被消滅,只會換個形式繼續(xù)存在。所謂死亡,不過是宇宙把能量從“可見”調(diào)成了“不可見”。當(dāng)肉體解散,零件四散:鈣離子鉆進(jìn)麥子的芒尖,鐵原子溜進(jìn)灰喜鵲的短喙,碳原子搭上氧氣的順風(fēng)車,化作一陣風(fēng),吹皺湖面,挾著雨絲穿窗,吹亂我的頭發(fā)。那陣風(fēng)里,有某某。那棵麥、那只鳥、那圈漣漪、那場風(fēng)雨,都是某某。
就像水可以變成蒸汽,蒸汽又能變回水,人類身體里的能量,來自食物、空氣,甚至陽光,這些在死后都會以別的形式繼續(xù)存在。我們身體由無數(shù)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可不簡單,它們從宇宙大爆炸那會兒就存在了。人死后,這些原子不會消失,而是被大自然重新利用。有人可能會害怕,覺得死后身體分解太可怕。其實換個角度想,這是個自然的過程。人的能量沒丟,只是換了個地方。身體雖然不在了,但它的“零件”還在這個世界上忙碌著。整個宇宙就像個大循環(huán)系統(tǒng),人永遠(yuǎn)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們那些永別的親人,后來他們肯定回來過,只不過換了另一種形態(tài)。或許是一陣微風(fēng),或許是一只蝴蝶,又或許是夜晚落在窗前的一片月光,總之他們脫下肉體這沉重的枷鎖,換上了新的衣裳,以另外的形式繼續(xù)給予我們陪伴和力量。我們的親人們終得解脫了,不再受困于衰敗病痛的肉體,卻化作更自由的形態(tài)存在——或是林間一棵樹,或是溪中一道光,甚或只是某個孩童撿拾起的一片樹葉。我親愛的祖父母未曾消逝,他們只是把身份證還給了民政局,把元素周期表還給了宇宙。他們參與了宇宙間最壯麗的循環(huán),脫下舊袍,換上新裝,繼續(xù)存在于春天的第一芽新綠、夏夜的一聲蟲鳴、秋雨的一絲涼意、冬日的一片雪花之中。
死亡絕非終點,而是能量換乘的站。人體70%是水,這些水分子何嘗安分守己?在身體的此生旅程到站后,它們迫不及待地蒸發(fā)升騰,匯入云團(tuán),飄洋過海,或許來日將化為南太平洋的一場雨,或北極冰川的一粒雪。人體的碳、氫、氧諸元素,無不是從太古星辰爆炸中而來,歷經(jīng)億萬年的循環(huán)重組。我們本是星塵,偶然聚合成人形,在人間走過一遭后,不過是將這星塵歸還宇宙。一個人的消亡,恰是萬億粒子新征程的開始。每一原子皆古老如時空,曾在恐龍骨骼中支撐過驚心動魄的搏斗,曾在第一朵花的蕊中期待過傳粉的蜂,或許還曾在某個秦代工匠的指端化作陶俑的一抹彩繪。
秋夜的鬼雨,嘩嘩落在碎萍的水面,一切都被輕輕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暈里,一渦半轉(zhuǎn),跟著秋流去。瀟瀟的鬼雨從大禹的時代便瀟瀟下起。雨落在中國的泥土上,雨滲入中國的地層下。在中元節(jié)之夜,想到即使身體消失之后,宇宙里也沒有東西會真正“丟”。并無真正的逝去,只有無窮的轉(zhuǎn)化。草木枯榮,日月更迭,萬物皆在能量的循環(huán)中覓得自己的位置。人類雖自詡?cè)f物之靈,到底也逃不過這宇宙的法則——脫下肉身的衣裳,能量依舊奔流不息,在看不見的維度里,繼續(xù)著永恒的漫游。人的每一口呼吸,每一個動作,都在宇宙里留下了痕跡。這種循環(huán)讓人覺得安心。人的存在,從來沒有白費。每一秒的笑聲、每一次擁抱,都在宇宙里留下了印記。
想想看,宇宙這么大,你的能量卻能一直存在,是一件多酷的事!記得告訴自己:你也是這浩瀚宇宙的一部分,永遠(yuǎn)不會消失。你的能量,可能會在某天變成一只鳥兒的翅膀,飛向遠(yuǎn)方。或者,變成一縷風(fēng),輕輕吹過你愛的人的耳邊。
![]()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