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及國際科學家團隊透露,NASA利用安塔克提卡沖擊瞬變天線(ANITA)實驗在南極的高空氣球上,檢測到來自南極冰層下方的神秘無線電信號,這一發現仍未能得到明確解釋。
![]()
2016至2018年期間,科學家們通過ANITA在南極冰層上方收集數據時,檢測到多起異常的無線電脈沖。這項任務原本旨在通過檢測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所產生的無線電波,研究遙遠宇宙現象。但部分信號的來源卻似乎來自冰層下方,這與現有粒子物理模型完全不符,曾讓研究人員懷疑可能發現了未知的粒子或相互作用。
為了進一步調查,團隊分析了阿根廷皮耶爾·奧格爾天文臺(Pierre Auger Observatory)十五年來的宇宙射線數據,近期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指出,ANITA檢測到的信號需穿過數千公里的巖石,但按照常規理論這種傳播途徑會完全吸收無線電波,信號本不應被檢測到。結果也顯示皮耶爾·奧格爾天文臺未檢測到類似事件,所以目前無法證明存在新物理規律,但為謎團增添了新的信息。
![]()
賓州州立大學副教授Stephanie Wissel指出,這些陡角度的無線電事件并未被常規大型觀測實驗捕捉,也進一步說明這些異常信號并非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種幾乎不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的粒子,宇宙中大量存在,但極難被探測。科學家正努力建造更敏感的大型中微子射電望遠鏡來捕捉類似信號。
當前分析已排除常見的粒子及背景噪聲,也與IceCube實驗和皮耶爾·奧格爾天文臺進行了交叉數據驗證。其他探測器并未檢測到能夠解釋ANITA異常信號的事件,進一步縮小了解釋范圍。
Wissel團隊正設計下一代探測器PUEO,預計能提高探測靈敏度,希望未來能揭開這些神秘信號的真相。她表示,現階段對該異常仍無定論,預計新設備將有助于更好識別這些異常事件及中微子信號來源。
該項研究由美國能源部及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