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歷代文選》雜記小品卷,于溯、王赫主編,廣陵書社2025年7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選取六朝至清代江蘇地域范圍內的文人學者創作的雜記小品文數十篇,并對選文從思想、結構、審美等多方面進行詳略得當的評析,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所選篇目依照時代來排序,內容涉及廣泛,體裁相對自由,以名家名篇為主,收錄有劉義慶、劉禹錫、范仲淹、秦觀、范成大等人的作品,皆是后世耳熟能詳的佳篇名作。
該書力圖通過這些形式自由、獨抒性情、生動鮮活的雜記小品,展現出江蘇獨特的文學特征與文化品格,以及歷代江蘇作家的審美旨趣和精神追求。
目 錄
劉義慶
世說新語(選段)
陸龜蒙
蠹化
司空圖
移雨神
范攄
云溪友議(選段)
吳淑
洪州書生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錢公輔
義田記
秦觀
龍井題名記
眇倡傳
二侯說
馬永卿
司馬端明講書
廉布
大桶張氏
張邦基
蘇子瞻說故事辭故人干請
范成大
吳船錄(節選)
驂鸞錄(節選)
周煇
清波雜志(選段)
胡炳文
游鐘山記
高啟
書博雞者事
墨翁傳
沈周
聽蕉記
記雪月之觀
吳寬
跋宋虞忠肅公手帖
桑悅
獨坐軒記
都穆
都公談纂(選段)
祝允明
譙樓鼓聲記
長橋美人
唐寅
菊隱記
唐順之
任光祿竹溪記
答茅鹿門知縣(其二)
歸有光
吳山圖記
寒花葬志
宗臣
燕子磯記
報劉一丈書
王世貞
題海天落照圖后
書謝靈運集后
讀孟子
周暉
剛峰宦囊
張大復
茶說
此坐
錢希言
小韓負心報
李日華
味水軒日記(節選)
袁宏道
虎丘記
王心一
凈業寺觀水記
李流芳
江南臥游冊題詞(選段)
王思任
游慧錫兩山記
陳仁錫
題春湖詞
重建焦山塔記
錢謙益
秋水閣記
書張子石臨蘭亭卷
譚元春
三游烏龍潭記
徐弘祖
游黃山日記
葉紹袁
甲行日注(節選)
張 岱
鐘山
柳敬亭說書
張溥
五人墓碑記
李清
鬼母傳
金圣嘆
答沈文人永令
奴才
歸莊
題墨竹為吳鹿友相公
顧炎武
復庵記
葉小鸞
汾湖石記
高阜
與周減齋先生
衛 泳
元旦
中秋
尤侗
謝人饋藥啟
汪琬
送王進士之任揚州序
游馬駕山記
沙張白
市聲說
王士禛
游瓦官寺記
焦山題名記
全祖望
梅花嶺記
袁枚
祭妹文
沈起鳳
桃夭村
沈復
閨房記樂(節選)
陸繼輅
記顧眉生畫象
破額山人
臭銅員外
管同
游西陂記
餓鄉記
梅曾亮
游小盤谷記
缽山余霞閣記
觀漁
朱駿聲
記劍俠
龔自珍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病梅館記
魯一同
致宥函
王韜
招陳生賞菊
鴨沼觀荷
紀英國政治
薛福成
巴黎觀油畫記
前 言
從秦漢烽火間的彭城形勝地,到六朝煙雨中的金陵帝王州;從大唐盛世時的揚州一夢,到明清喧嚷中的虎丘半塘:江蘇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厚重。
![]()
《江蘇藝文志》
歷代江蘇文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而江蘇的山水風物和人物事跡也滋養著歷代才子的文思。其中,記體文和小品文的創作獨具特色。
記和小品都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體,而與傳、論等文體相比,它們成熟得較晚。“記”在漢代原本是經學之一體,在梁代蕭統《文選》和劉勰《文心雕龍》中,也還并不屬于一種專門的文體;直到唐宋古文運動興盛時,記體散文才流行起來。
顧名思義,“記”原本的功能就是記錄、記敘。如唐代韓愈的《畫記》,逐一記錄畫卷中各類人物的數量;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詳細敘述游覽過程,描繪山水形色。宋代以后的評論家認為這種記文是記體之“正”(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
然而在宋代時,記體文的內容逐漸豐富,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等人所作諸記,在記敘中加入更多精彩的議論,宋明評論家視之為記體之“變”;至于托物寓意、系以詩歌等進一步創新的記體文,則又被視為“別體”(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
![]()
《文章辨體序說 文體明辨序說》
其實,因為隨感隨記,所以記體本就是一種相當自由的文體,因此民國時薛鳳昌《文體論》干脆立下“雜記體”一目,認為:“雜記一體,所包甚廣。凡浚渠筑塘,以及祠宇亭臺,登山涉水,游宴觴詠,金石書畫古器物之考訂,宦情隱德、遺聞軼事之敘述,皆記也。或施之刻石,則近于碑記;或侈為考據,又近于序跋。雖綜名為‘記’,其體不一,是誠雜也!”這是對“雜記”文體最為全面的定義。
而一篇雜記如果篇幅小巧,也就是一篇“小品”。“小品”一詞始于六朝時期,原本也不是指文章的體裁,而是與“大品”相對,指同一部佛經的簡短版本;到明清時期,才逐漸被用來指稱文學散文。
但“小品”也不是一種有明確定義的文體,而是包含記傳、序跋、論辯、書啟等,只要有簡短的篇幅、靈動的精神,都可以稱為“小品”。
晚明時期是小品文創作的高峰,當時著名詩人袁宏道曾評價弟弟袁中道的詩文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晚明清初的小品文則與之類似,不僅擁有小巧靈活的形式,更憑借其蘊含的“性靈”而風行一時。
可見,雜記和小品的共同特點是:在形式上不受套路的限制,在內容上可寫人、狀物、敘事、描景、抒情,隨手揮灑。它們是作家自由心靈的體現。
![]()
《晚明小品研究》修訂本
因此,如果我們用寬泛一些的眼光來看,那么可以說,在“雜記”和“小品”作為文體術語出現之前,雜記文和小品文就已經在中國文學的傳統中廣泛存在了。
而向后看去,雜記小品文對20世紀以后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林語堂、周作人到余光中、余秋雨,歷代作為“性靈文學”的雜記小品傳統得到了延續和發揚。
歷代江蘇作家的雜記小品創作,則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早在南朝宋時,出生于彭城(今江蘇徐州)的臨川王劉義慶編纂的《世說新語》被今人視為“志人小說”之祖,但又何嘗不是“雜記”的前身?其中備載魏晉名人的高風亮節、才能稟賦、個性情感和奇聞逸事,被視為“魏晉風流”的代表;而書中的內容尤以東晉故事為多,這些帝王將相和名士鴻儒登場的舞臺就是六朝古都南京。
![]()
唐寫本《世說新語》
因此,本書選入了多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今天的讀者翻開此書,就如同回到了東晉時期,化身為“舊時王謝堂前燕”(唐劉禹錫《烏衣巷》)飛入高門,一窺那個時代的“風度及文章”(魯迅語)。
又如,明清時期,南京、蘇州等地的士人文化發達,小品文創作極其興盛。如有明一代直至清初,僅在今蘇州地市范圍內就接連誕生了高啟、沈周、祝允明、唐寅、歸有光、王世貞、陳仁錫、錢謙益、張溥、顧炎武、金圣嘆等詩文名家,他們均擅長雜記小品文的創作,本書多有選錄。
而從雜記小品文的題材來看,江蘇的山水形勝也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據一席之地,例如本書所選文章中涉及的南京鐘山、鎮江焦山、蘇州虎丘、無錫錫山,以及長江、太湖、橫塘諸水,不僅有本地文人的題詠,更吸引著外來游賞者、仕宦者留下相關作品。
![]()
《張岱小品》,苗懷明評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又如本書中高啟筆下行俠仗義的博雞者、歸有光筆下情深心細的魏孺人、唐順之筆下品格高貴的任光祿、張溥筆下不畏權貴的蘇州市民……這些歷史上的江蘇人物雖身份地位不同,但他們的事跡都靠文章傳世,今天讀來,如睹其面。
作為《江蘇歷代文選》的雜記小品分卷,本書從江蘇歷代文人著作和以江蘇人物、名勝、事件為題材的歷代文學作品中,精選雜記文和小品文近九十篇,希望能夠借此窗口,展示自六朝至近代江蘇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以及歷代江蘇作家的審美旨趣和精神追求。
王赫
2025年3月
![]()
《江蘇歷代文選》
主編簡介
于溯,1983年生,天津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畢業。現任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代表作品有《中國古典文獻中的模塊化書寫》《行走的書簏:中古時期的文獻記憶與文獻傳播》《范曄〈后漢志〉篇目考》《陳寅恪“合本子注”說發微》《文史結合的三種類型》《宣傳:中古文學的另一個開端》《互文的歷史:重讀五柳先生傳》等。
王赫,山東安丘人,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特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經學史、四書學、明清思想文化史。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文獻》《中國經學》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