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物名稱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期刊介紹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季刊)創刊于1979年,曾用名:廣州音樂學院學報,是星海音樂學院主辦的綜合性音樂學術理論期刊。主要欄目: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中國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視唱練耳、舞蹈理論研究、跨學科對話等。
刊物級別
AMI擴展(2022版), 中文核心(2023年版), RCCSE(中文核心A)(2023第七版), 維普收錄, 萬方收錄, 知網收錄,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不收版面費,匿名審稿。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郵箱投稿
2、出版日期:季刊,逢季首月10日出版。
3、不收版面費
投稿指南
一、投稿須為未經發表的原創稿,篇幅以1萬字左右為宜,一般不超過2萬字,請附帶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3-6個中英文關鍵詞。譯文須提供原文和授權書。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成果優先錄用。
二、譜例一般要求用五線譜,并提供打譜軟件(finale或Sibelius)原文件和600像素的Tif格式圖片。作者簡介信息應包含: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工作單位、職稱與研究方向、聯系方式等。
三、來稿切勿一稿多投,一經查實,即列入本刊編輯部黑名單,并給予相應處理。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作者在兩個月內未收到錄用或修改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本刊一般不退還稿件,請作者自留底稿。
四、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稿件一經錄用,將酌情支付稿酬,優稿優酬。稿酬與作者著作權費一次性付清。如不同意文章被本刊網站、微信平臺轉載或收入期刊數據庫,請在來稿時注明。
五、本刊擁有對稿件的行文錯誤做出修改及編輯加工的權利。如有特殊要求,請在來稿時注明。
六、本刊注釋與參考文獻均采用腳注形式連續編碼(序號為①②③.);注釋與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要求齊全。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題目參考
非語言藝術自律品格初探
感覺、意義與美學--19世紀器樂觀念的合法性論證
關系化·語境化:音樂文化身份的“地方性”生產
路學視域下連云港海州五大言調曲牌流變考--以[馬頭調]為例
涼山彝族火把節節慶儀式音樂文化與區域社會互動關系研究
岳愛美與清末民初福州盲人音樂教育
沉浸式音樂表演的審美體驗機制與實踐策略研究
音樂表演的具身性理論與實踐反思
古人操縵與現代炫技--讀朱載堉《操縵古樂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