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題詞
1940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第四版,刊登了毛主席手跡“天天向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代勵志經典,激勵、鼓舞了數代中國人,也令無數人記憶猶新。
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題詞“好好學習”與“天天向上”,一直是分開題寫的。《新中華報》刊登的毛主席題詞“天天向上”,是主席相關題詞手跡第一次見諸報端。這幅題詞,其實是毛主席寫給史家灣一個女孩的。
![]()
史家灣“史推恩故居”門
這個女孩,名叫史洛明(1923—2009),史推恩四女,史逸侄女,史尚寬堂妹。
1938年,史洛明奔赴延安。這時的史洛明,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在延安主要從事婦女兒童工作。當時的中國兒童節,是4月4日。1940年兒童節前夕,在中央青委(團中央)做少年兒童工作的史洛明,想把孩子們的活動搞得熱烈、隆重些。可是,手上沒有錢。
史洛明熱情活潑,又稚氣未脫,她想到便做,一個人直接跑到吳玉章等中央領導家,搞起了募捐。錢還是不夠,史洛明便跑到毛主席家來了。史洛明見到毛主席就喊:“過兒童節了,我們想買些文具之類的禮物送給孩子們。”
主席當時正忙,見來了這么一位率真的姑娘,還是停下了手中的活。主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來招呼一下我的小客人吧!”
毛主席也沒說捐多少錢,工作人員便打開抽屜,讓史洛明自己拿。史洛明拿出幾張后,將抽屜關上。工作人員問:“你為什么不多拿點?”史洛明咯咯笑了起來:“留些給主席買煙吃吧!”
拿著錢出來,主席還在忙,史洛明打了聲招呼,就匆匆告辭了。
這一年的兒童節活動很成功,反響也好,史洛明感到格外開心,突然又像是明白了什么。于是,史洛明領著項英的女兒和高崗的兒子,跑到毛主席家表示感謝。
在毛主席住的窯洞里,兩個孩子為主席戴上紅領巾,并敬禮致謝,然后就跳跳蹦蹦地走了。史洛明也準備回去,主席正好有空,便叫住史洛明:“別走,坐下談談。”
主席讓史洛明在小圓桌旁坐下,親手為她倒了一杯水,聊起了家常。主席問:“你是那里人?多大年歲?父親干什么的?怎樣到延安來的……”史洛明回答:我是安徽人,17歲。父親是老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后,他是第一任安徽省的財政廳長,現在是安徽省議長、國民參政員。他主張抗日,同情共產黨。我的三哥、四哥都是共產黨員。三哥史偉,北大學生,1937年底犧牲在山東抗日前線。他犧牲得很英勇,當時武漢的《新華日報》發表過題為《千萬人中的一個》的長篇報道,報道他的英雄事跡。四哥史洛文,現在延安中央青委工作,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時,他是北平中國大學的學生會主席,1936年底奉中央的命令撤回到延安。我在哥哥的影響下,1938年2月千辛萬苦地跑到延安來,找八路軍,找共產黨,現在也是共產黨員了……
![]()
革命烈士史逸像
史洛明開朗健談,話匣子一打開,簡直收不住。主席也不打斷她,頗有興致地聽著史洛明孩子氣的敘述,還不時地點頭微笑。當史洛明談到自己的父親時,主席插了一句:“快告訴柯慶施(當時在延安負責統戰工作),我們的統戰部門要了解你父親的情況并幫助他。”
這一聊就聊到了中午,快到午飯時間,史洛明站了起來,搓搓手要走,主席用手示意了一下:“別走,就在我這里吃午飯吧!”說完,主席走進書房。不一會兒,主席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張寫著“天天向上”的白紙遞給史洛明。題字下,署名“毛澤東”。
史洛明拿著主席的題字,興奮得蹦了起來,飯也不吃了,扭頭就跑。史洛明一路狂奔,到單位見人就嚷:“看,主席給我題字啦,主席給我題字啦!”
這天,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記者葉瀾,正在中央青委采訪。葉瀾的新聞敏感性極強,聽到史洛明的嚷嚷聲,立刻跑了出來。葉瀾一看,真是主席題字,激動地對史洛明說:“小鬼!把這題字交給我,這是毛主席給兒童節的最好的禮物,我要把它登在《新中華報》上。”
當時的《新中華報》是三日一刊,毛主席的題詞手跡“天天向上”,就此出現在下期的中央中央機關報上。刊登主席題詞手跡的《新中華報》,同版還配發了一篇簡短的兒童節報道。
![]()
1940年4月12日《新中華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