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1931-1945)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烈、最壯烈的篇章,而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我們應該緬懷那些為了抗擊法西斯的侵略而犧牲的英雄們。
在那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中,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譜寫了無數英雄史詩。無論是正面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國民革命軍(國軍),還是在敵后堅持伏擊作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游擊隊,他們都在不同的戰線上,以不同的方式,為保衛祖國、捍衛民族尊嚴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
正面戰場的國軍:以血肉筑長城
國民革命軍作為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主力,承擔了與日軍硬碰硬的重任。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國軍在武器、后勤和訓練上均處于劣勢,但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和犧牲精神,書寫了無數壯烈篇章。
淞滬會戰(1937)是國軍抗戰初期的標志性戰役。數十萬國軍將士在上海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三個月的激戰中,國軍傷亡慘重,卻極大延緩了日軍的進攻步伐,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戰后,西方媒體驚嘆于中國軍隊的頑強,稱其為“東方馬奇諾防線”。
關于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作戰情況,原日軍第九師團的渡邊卯七寫的《戰爭的回憶》中寫道:“看來他們(國軍士兵)是打光了子彈,戰斗到了最后那一刻。散兵壕里的死者有的緊握著槍而死,根本無法取出槍…雖說是敵人,但他們英勇戰斗到最后一刻,我不得不敬佩他們的戰斗精神,其中很多人似乎是未滿20歲的孩子”
![]()
臺兒莊戰役(1938)則是國軍的一次輝煌勝利。在李宗仁將軍的指揮下,國軍以靈活的戰術重創日軍,殲敵萬余人,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的士氣。
![]()
(凌蘭芳是桂軍的一名女兵。在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中,作為53名敢死隊員之一,身綁手榴彈,沖向日軍坦克,與敵人同歸于盡,她的英勇行為被美國戰地記者羅伯特記錄下來。她的事跡在臺北忠烈祠中有記載)
![]()
國軍將領張自忠將軍是正面戰場的英雄縮影。作為集團軍總司令,他身先士卒,多次親臨前線。在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他率部與日軍激戰,壯烈犧牲,成為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他的英勇事跡激勵了無數國軍將士,也讓后人銘記:國軍將士用生命和鮮血,為中華民族筑起了一道血肉長城。
![]()
(1940年5月,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年僅49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然而,國軍在正面戰場也面臨巨大困難。裝備落后、后勤匱乏、指揮失誤等問題時有發生,內部腐敗和國共摩擦也削弱了戰斗力。盡管如此,國軍在長沙會戰、昆侖關戰役等多次戰役中展現的戰斗精神,證明了他們為保家衛國不惜一切的決心。
![]()
(最悲壯的畢業照:這張著名的畢業生合照,被稱為史上最令人震撼的畢業照,是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簡稱中央航校)第十二期第一批留美畢業生合影。照片里的47位年輕人中,標注上十字架圖標的,都在十四年抗戰中先后殉國)
敵后游擊的八路軍:麻雀戰中的智慧與韌性
與國軍正面抗擊不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游擊隊主要活躍在敵后戰場。他們以靈活的游擊戰術,深入日軍占領區,開展“麻雀戰”“地雷戰”,成為牽制日軍的重要力量。
平型關大捷(1937)是八路軍抗戰的開篇之作。
八路軍115師在林彪、聶榮臻的指揮下,成功伏擊日軍第五師團,殲敵千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場勝利不僅提振了全國抗戰信心,也展示了游擊戰的巨大威力。百團大戰(1940)則是八路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彭德懷元帥指揮八路軍破壞日軍交通線、襲擊據點,重創敵后日軍,極大地削弱了其占領區的控制力。
![]()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作戰環境異常艱苦。他們不僅要面對日軍的瘋狂“掃蕩”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還要應對封鎖帶來的物資匱乏。然而,依靠與群眾的魚水之情,他們在敵后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開展生產自救,堅持長期抗戰。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尤為感人,他在東北抗聯的艱苦斗爭中,孤軍奮戰至最后一人,寧死不屈,壯烈犧牲。他的事跡成為敵后抗戰精神的象征。
八路軍的游擊戰不僅在軍事上牽制了日軍,還在政治上喚醒了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他們的靈活戰術和頑強精神,為抗戰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軍與八路軍的共同點:民族大義下的英雄本色
盡管國軍和八路軍在作戰方式、組織形式和政治背景上存在差異,但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的目標是共同的:驅逐侵略者,保衛祖國。這種民族大義將他們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無論是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血戰,還是八路軍在敵后的伏擊,他們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其中軍隊傷亡約380萬。無論是國軍將士的陣地堅守,還是八路軍戰士的游擊作戰,每一滴鮮血、每一份犧牲,都為最終的勝利增添了重量,戰爭的最后勝利離不開他們每一個人的奮斗甚至犧牲。
國軍和八路軍的合作也展現了團結抗敵的力量。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盡管期間不乏摩擦,但兩支軍隊在共同抗日的目標下,形成了互補的戰略格局:國軍正面牽制日軍主力,八路軍在敵后分散日軍兵力。這種“正面與敵后”的雙線作戰,為抗戰勝利創造了條件。
英雄不分戰線,精神永存后世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國軍、八路軍及全體中國軍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否定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也是違背歷史事實的。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民族尊嚴,證明了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意志。國軍的正面抗擊,展現了中華兒女的血性和擔當;八路軍的敵后游擊,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韌性。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正面戰場,還是危機四伏的敵后根據地,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今天,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無論是國軍的浴血奮戰,還是八路軍的機智游擊,都值得我們深深緬懷。他們的犧牲和奮斗,不僅贏得了抗戰的勝利,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了精神基石。正如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所說:“成千成萬的烈士,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國軍和八路軍,他們共同用鮮血書寫了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壯麗篇章。
在和平年代,我們更應銘記這些英雄,傳承他們團結一致,共同對外的民族精神。無論是正面對抗的國軍,還是伏擊敵后的八路軍,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英雄!
緬懷歷史,是為了共筑未來,只有富強的團結的民族,才能共同抵御外敵。
![]()
祝愿兩岸和平,祝愿偉大的祖國永遠團結、統一、富強!
發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
早七點準時發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理,行政,金融,設計,干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閑事。
多年后,當后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為防失聯,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干貨,提升認知!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