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春節,病榻上的陳毅元帥握著王震的手,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此人曾經要殺我,不要讓他受委屈了。"
![]()
這個"此人"是誰?為什么一個曾想殺死陳毅的人,會讓這位即將離世的元帥如此牽掛?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恩怨情仇?
![]()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37年10月下旬,湘贛邊界的棋盤山籠罩在一片緊張氣氛中,這里是中共湘贛臨時省委的秘密駐地,竹棚茅屋掩映在密林深處。
譚余保正在指揮部的草棚里和肅反委員商討事情,突然,外面傳來激烈的爭吵聲。
他走出去一看,只見茅棚柱子上綁著一個頭戴禮帽、身穿長衫、腳穿皮鞋的大個子,墨鏡已經歪向一邊。
![]()
這個大個子嘴里不停地說著:"我叫陳毅,來找譚余保傳達中央指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了。"
譚余保一聽,立即火冒三丈,他用銅煙管指著陳毅怒吼:"我們共產黨人歷來講究階級斗爭,你卻講階級合作,還敢冒充陳毅,一定是叛徒!"
要理解譚余保的反應,必須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自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湘贛蘇區的游擊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國民黨軍隊的"清剿"異常殘酷,內部叛變接連發生。
1935年6月,湘贛省委書記陳洪時叛變投敵。1937年6月,湘贛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曾開福也叛變了。每一次叛變,都意味著無數同志的鮮血。
就在9月,國民黨還集中了十幾個團的兵力進攻湘贛邊紅軍游擊隊。
![]()
一個多月前,還有人自稱是湘鄂贛邊區黨委派來的聯絡員,結果這人走后不久,大批國民黨"清剿"部隊就撲了上來。
在這樣的環境下,譚余保不得不對任何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
陳毅被五花大綁,眼睛也被黑布蒙上,押送到棋盤山根據地,在簡陋的竹棚里,一場關于生死的辯論開始了。
"你這個叛徒!你到這里來送死。"譚余保對著陳毅痛罵。
"我是黨中央毛主席派來的代表,不是叛徒!"陳毅雖然被捆綁著,依然耐心解釋。
"你不是叛徒為什么能夠從南昌、吉安一路大搖大擺走過來?"
"現在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我是共產黨的代表,國民黨要確保我的安全。"
![]()
譚余保不信,他拿起旱煙筒,對準陳毅的腦門就要敲下去,還揚言要殺了陳毅。
"殺就殺,怕死不是共產黨員!"陳毅的回答讓譚余保愣住了。
第二天,譚余保再次審問陳毅,這次陳毅改變了策略,一見面就嚴厲批評譚余保:"你不了解全國形勢,不辨是非,盲目指揮!"
譚余保被激怒了:"對付叛徒,老子毫不留情,你的同伙陳洪時、周杰搞死我們多少人!"
陳毅抓住了關鍵問題:"你贊同抗日嗎?"
"贊同!但有個條件,要讓國民黨把湘贛革命根據地的8個縣歸還。"
"同志,你太膚淺了!黨中央要把日占區全部收回來,將來全中國都是人民的,豈止8個縣?"
這句話打動了譚余保。
![]()
陳毅繼續說:"你批評我搞機會主義,說我沒在山上堅持,我告訴你,紅軍主力北上后,我在贛南油山堅持游擊斗爭,也是夏吃楊梅冬剝筍,三個月不見一粒糧!"
譚余保內心開始動搖,問陳毅為什么之前不派人來聯絡。
"那是因為國民黨切斷了交通線!我今天來了,你二話不說就把我五花大綁,哪里還肯聽我的指示?"
譚余保無話可說了,他決定派人下山核實情況。
四天三夜后,派出的人回來了,帶回了確切消息,陳毅確實是黨中央派來的代表!
![]()
革命戰友的深厚友誼
譚余保得知真相后,愧悔至極,他親自給陳毅松綁,連聲道歉:"對不起,把你吊了四天四夜,請你也把我吊四天四夜讓我贖罪吧!"
陳毅表現得異常大度,他拍著胸脯笑道:"我這個人,還是個好同志嘛!譚主席,你警惕性高,斗爭堅決,做得對!"
![]()
陳毅還開玩笑說:"幸好旱煙筒沒有打下來,要不頭上不知道要起幾個包。"眾人哈哈大笑,緊張氣氛一掃而空。
消息傳到延安,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不僅沒有批評譚余保,反而稱贊他"政治很強,粗中有細"。
毛主席的這個評價很有深意,在那樣復雜險惡的環境中,保持高度警惕是革命者的必備素質。
譚余保寧可錯殺,也不愿放過一個叛徒,這種做法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譚余保在關鍵時刻能夠理性思考,派人核實情況,最終沒有鑄成大錯,這確實體現了他的政治智慧。
![]()
1943年,陳毅和譚余保都來到延安,毛主席特意讓王震安排了一場酒席。
王震親自下廚,把陳毅和譚余保叫到一起小酌幾杯。推杯換盞間,之前的誤會成了他們談笑的趣事,兩個曾經劍拔弩張的人,從此成了生死與共的戰友。
1961年,陳毅到湖南視察工作,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的譚余保聞訊后,立即到車站迎接。
見面時,陳毅顯得格外高興,他拉著譚余保的手,打趣道:"幸虧你當年饒我一命,沒殺我。"
![]()
譚余保也笑了:"要是把你殺了,現在就少一個元帥了。"
兩人相視而笑,往事如煙。
![]()
彌留之際的深情囑托
1972年春節,北京301醫院的病房里彌漫著一股沉重的氣息,陳毅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這天,陳毅的精神比往常好了一些,夫人張茜煮了幾個餃子想讓他嘗一嘗,陳毅只吃了一個就放下筷子,像是想起了什么。
![]()
"你打個電話給王震,就說我請他過來。"
王震很快就來到了病房,看到老戰友憔悴的模樣,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眼圈都紅了。
"老王。"陳毅的聲音很輕,"有件事要托付給你。"
王震緊握住陳毅的手:"您說,我聽著。"
陳毅的目光變得很遙遠,仿佛穿越回了35年前那個雨夜:"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那個老鄉,他這個人個性很強,又嫉惡如仇,眼里揉不得一點沙子,過去還因為誤會要殺我,我擔心他這個性格會吃虧。"
![]()
陳毅停頓了一下,用盡全身力氣說道:"要是我不在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受委屈。"
王震愣了一下,然后明白了:"老總,我知道您說的是誰,是譚余保。"
陳毅欣慰地笑了:"沒錯,就是他,我們是多年并肩作戰的老戰友,他又是你的湖南老鄉,你要好好照顧他。"
1972年1月6日凌晨,陳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光輝的一生。
![]()
1月10日,陳毅的追悼會在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由于毛主席親臨現場,改為由周恩來致悼詞,這位元帥的離去,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
王震的承諾
王震沒有忘記對老戰友的承諾,作為同是湖南人的老鄉,他時刻關注著譚余保的情況。
譚余保這個人確實如陳毅所說,性格剛直不阿。在工作中,他堅持原則,不畏強權,對待錯誤和腐敗現象毫不留情。 這樣的性格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確實容易吃虧。
![]()
1979年,譚余保的病情加重了,王震受葉劍英委托,專程到長沙接他進京治療。
葉劍英為什么要委托王震去接譚余保?因為大家都知道陳毅臨終前的那個托付。
在北京的醫院里,王震經常去看望譚余保,兩個湖南老鄉經常聊起陳毅,聊起那段烽火歲月。
1980年1月10日,譚余保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這一天,距離陳毅去世整整8年。
王震履行了對陳毅的承諾,沒有讓譚余保受委屈,直到譚余保生命的最后時刻,都有人在關心著他。
![]()
真正的友誼經得起生死考驗,陳毅和譚余保從互相猜疑到生死與共,體現了革命者博大的胸懷。
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至關重要,譚余保在復雜環境中保持警惕是對的,在關鍵時刻能夠理性判斷也是對的。
承諾的分量在于履行,王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一諾千金"。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恩怨故事,而是關于信念、友誼和承諾的歷史見證。在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無數革命者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
陳毅臨終前的那句托付,正是說明了真正的友誼和情義,永遠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那些曾經的誤解和沖突,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會化為珍貴的記憶,見證著一代人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