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字節的員工陸陸續續收到半年績效約談通知,得知結果后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
![]()
![]()
![]()
據傳出的爆料:今年字節的績效較往年有一些變革,首先是減少E的人數,提高M績效的人數。其次,M-績效人數也有一定的增加,并且會出現少數比例的I績效。最后,從以上可知,要想拿到好的績效更難了。除此之外,績效跟升職加薪之間的聯系也有變動,不需要連續兩次M+或一次E才能提名升職加薪,擴大高績效漲薪比例,M+漲薪比例超過10%,原本M一般情況不漲薪,現在也可以漲薪啦。
具體人數比例來看,改革前:M+/E以往的比例是45%左右。改革后:M+/E的比例大致在20-25%,M大概60%,M-在10%,I在5%左右。
![]()
這次改革最大的變化增加的M的比例,也就是說M現在成為一個很正常的績效區間,不像之前如果長期連續拿M代表沒潛力,導致員工沒有安全感。并且這次M-也大大降低了之前那種給人很大的負面反饋,之前對于M-的解釋是“略微不符合預期,需要進行改進”,具體操作的時候先讓你活水(成功比例很低),如果活水失敗則會面臨協商N+1或者被PIP(績效改進)打壓幾個月后,N+1勸退。現在對于M-,第一次幾乎沒影響,即便連續兩次也未必就立馬勸退,說明情況后有一定幾率留下觀察。重點說明,這次的I就是之前的M-了,勸退級別。I在改革之前leader一般不會打,除非有意侮辱你,畢竟M-就可以讓你打包走人了。
寫到這里,非字節的朋友會產生疑惑,這些字母E、M、I代表什么含義?簡單解釋就是字節內部的績效考核一共有八個等級,從低到高為 F、I、M-、M、M+、E、E+、O,不同的績效等級決定著年終獎和以后的升職加薪。E+、O這兩個績效等級要求對集團業務有著重大貢獻,為此,不少字節員工調侃:“想拿O,得像kelly(張楠,抖音前CEO)一樣再造一個抖音出來。”
大廠通過績效考核,掛鉤晉升機制和資源分配,硬生生將職場打造為一場“生存游戲”。下面是一位大廠員工記錄自己和+1之間聊績效時的談話。
結果:M,績效結果不及預期。自己想爭取下給出的理由:攻堅期間經常加班到半夜;領導安排的工作認真按時完成;自己負責的板塊上線后收益可觀。本想著領導要說點啥,直接來了一句:“你這些工作只是在執行層打轉,沒有創新思維。”給出的扎心反饋:“匯報不要一直強調完成率,要附帶上對行業的洞察和競品打法。”
讓我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改變:
1、跳出原有的技術思維多參與業務之間的討論。
2、要在工作中有競品分析思維。
3、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臨結束了,老板也不忘“補刀”:“其實很看好你,經過這次溝通,期望你能做出改變,下次績效應該不會差......。”經典的職場PUA,先給你一棍子,再往嘴里塞個“糖豆”。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