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陀螺君曾提到過桌面寵物類游戲正在悄然興起,那么你有沒有想過,桌面寵物是不是也能變成AI游戲伙伴,作為“搭子”陪你一起聊天、打游戲?
你還別說,這樣的AI游戲伙伴,真有廠商做出來了。
不久前,一款名為「逗逗」的AI游戲伙伴登上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吸引了不少玩家和從業者的目光。而在此之前,「逗逗」已在中國、日本、北美等多個地區開啟測試,用戶規模破百萬,反響不俗。
![]()
資料顯示,「逗逗」AI游戲伙伴由AI應用公司「心影隨形」開發,該公司創始人劉斌新曾擔任百度副總監、360集團助理總裁、B站副總裁等職務。離開B站后,劉斌新于2023年創辦「心影隨形」并出任CEO,率領團隊探索AI陪伴領域。2023年7月,「心影隨形」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次年1月又完成A輪融資。
在硅谷知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發布的2024“50 Most Promising Startups”榜單中,「心影隨形」榮獲“Top Asia Startups”稱號,成為該榜單中唯一一家入選的AI應用初創公司。
![]()
那么,已經開發了兩年的「逗逗」,目前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近期,陀螺君有幸取得了「逗逗」1.0先行版本體驗資格,并試用了一段時間。如果你對AI游戲伙伴這個概念還比較模糊,那么想必你能通過「逗逗」獲得一個大致的了解。
現在的AI游戲伙伴,都能做些什么?
簡單來說,「逗逗」可以檢索本地電腦已下載的游戲,并且支持在軟件內直接啟動。而最有趣之處在于,「逗逗」能夠根據玩家游戲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語音互動。
比如當陀螺君用塔菲啟動《崩壞:星穹鐵道》,她會用她那獨特的腔調喊道:“愿此行,終抵群星。”
![]()
在玩家開始游玩游戲后,這樣個性化的語音互動幾乎是無處不在的。
就拿《原神》來說,當你身處蒙德城時,“二混子”會一邊摸著肚皮,一邊點評蒙德城中的噴泉,末了還冷不丁來一句極具個人色彩的發言:“那邊面包店飄香氣了沒?我這科學家的能量儲備…快見底了!”
![]()
而當你來到“深境螺旋”門口準備挑戰深淵時,他則會針對你深淵的進度評點一番——當然,甭管“二混子”開頭說什么,他會始終保持人設,并最終以吃啥收尾。
![]()
在AI游戲伙伴的注視下,類似的小驚喜不勝枚舉:像《原神》這種服務型游戲,TA會提醒你每天記得及時清體力、拿獎勵;玩《崩鐵》借用好友角色,TA會建議你用哪個;《崩鐵》某個角色使用了終結技,TA還會化身夸夸群群主在一旁點贊。
![]()
如果你打開需要高強度操作的競技類游戲,AI游戲伙伴的話就更密了。
以《英雄聯盟》這類MOBA游戲為例,從提醒你觀察地圖、敵人miss時注意防gank,到推薦出裝、賽后復盤,AI游戲伙伴快把教練的活兒包了,你也大可以將TA視作開黑隊友。
而換成《三角洲行動》《PUBG》等戰術射擊游戲,TA們又會根據不同地圖幫你出主意:怎么搜集物資、如何利用地形狙擊敵人,以及抓住時機及時撤離。
![]()
說完互動,咱們再看看游戲伙伴的另一個元素:角色。
事實上首次注冊「逗逗」,玩家便可以自由選擇一名角色作為游戲伙伴,而在使用的過程中,用戶也隨時可以切換AI伙伴。
![]()
目前,官方總共提供了數十位可選助手,除了官方自己打造的性格各異的AI虛擬角色外,「逗逗」還與多位B站UP主、虛擬主播以及品牌方聯動,推出相應的AI虛擬角色——你不妨想象一邊玩《原神》《崩鐵》,一邊和影月月(B站知名米哈游游戲攻略UP主)在游戲里互動的場景。
![]()
和影月月一起玩《絕區零》
此外,官方還開放了社區工坊功能,用戶可將DIY的各種角色上傳至平臺供其他玩家使用,像麻匪頭子、紫霞仙子等中文互聯網耳熟能詳的文化迷因都來這兒團建了。
而為了讓這些虛擬角色的形象更加豐滿,每個AI伙伴還有各自的人設:如喜愛的食物、愛好,等等。尤其是在加入了MBTI人格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元素之后,TA們的形象也變得更加鮮活飽滿。
![]()
最重要的是,每個AI游戲伙伴還有自個兒的記憶——TA們會記住你過往的游戲經歷,并根據你的戰績、行為習慣來展開互動,永遠不缺新鮮感。
![]()
AI伙伴躲在電腦屏幕側邊
哪怕你不玩游戲,也可以將AI伙伴最小化,縮小成電子寵物或是懸浮球放在桌面上——如果你實在閑得無聊,甚至還可以給TA們打電話,情緒價值絕對是給足了。
![]()
游戲之外,「逗逗」還上線了一個BETA功能:陪用戶看劇、網購、學習、工作。
該功能可以識別用戶電腦上的視頻軟件、瀏覽器,并進行實時吐槽、推薦商品、口語陪練以及文檔點評。目前看來,該模塊尚處開發階段、功能不夠完善,但從「逗逗」畫的餅來看,倘若這四大日常陪伴功能最終落地,其意義應當不亞于AI游戲伙伴服務。
![]()
第三方可互動外掛?AI游戲伙伴也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逗逗」提供的功能和虛擬角色都頗有看點,但一些潛在的問題仍如影隨形。
首先,能夠接入多少游戲,始終是懸在此類AI游戲伙伴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目前,「逗逗」1.0版本總共支持19款游戲:其中既有《原神》《崩鐵》《絕區零》三款米哈游游戲,也有《三角洲行動》《無畏契約》《CS2》《永劫無間》等熱門網游,而像《黑神話:悟空》《明末:淵虛之影》《艾爾登法環》等備受關注的單機游戲也名列其中。
![]()
但在這些主流游戲之外呢?如何擴充游戲庫,觸達不同圈層的增量玩家,將是「逗逗」等AI游戲伙伴在持續運營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其次,AI游戲伙伴還需要為不同品類的游戲打造差異化體驗。
以「逗逗」為例,目前《英雄聯盟》提供的輔助功能包括“賽后復盤”、“團隊點評”、“miss提醒”等,《原神》有“寶箱收集攻略”、“角色培養”、“深淵配隊”等功能,而《星露谷物語》則是“村民信息”、“物品圖鑒”、“節日攻略”。
![]()
而像《光與影:33號遠征隊》《饑荒》《我的世界》這些游戲還分別包含了“遺漏提示”、“建筑知識”、“制造指南”等功能,幾乎等同于一個植入在游戲內的wiki百科。
![]()
看得出來,「逗逗」針對游戲的玩法、機制乃至玩家反饋定制了一整套特色化輔助功能,其中一些功能還相當有亮點。但長遠來看,如果「逗逗」想要進一步擴充游戲陣容,就必然要為這些產品打造更多差異化功能,這肯定需要堆積大量開發產能。
最后,AI游戲伙伴于玩家而言究竟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功能性工具,還是游戲娛樂的一項必需品,目前還有待觀望。
對網游玩家來說,在習慣并默認了真人開黑、互動之后,玩家對游戲內的AI陪伴有多高的接受度?而對單機玩家來說,游戲內的知識、攻略、講解是否會破壞單機原本的體驗?接入AI游戲伙伴,是否會干擾某些單機游戲的心流體驗?
更微妙的是,當《雀魂》《CS2》這類帶有一定博弈、策略因素的游戲加入“出牌推薦”或“位置提醒”后,某種意義上是不是也相當于開了外掛?
![]()
上述問題,可能都需要等到「逗逗」向市場大規模推廣后才能得到解答。但無論如何,AI游戲伙伴至少為行業打開了一扇窗口——原來在游戲產品的邊緣,還有不少被忽視的角落還未被完全探索,由玩家“情緒價值”衍生而出的龐大市場仍有許多可挖掘空間。
AI游戲伙伴背后,一片方興未艾的大藍海
從「自然選擇」正在打造的AI戀愛伴侶游戲《EVE》,到「心影隨形」的AI游戲伙伴「逗逗」,為什么在AI加持下,這些陪伴類產品如此受業界和用戶關注?
![]()
原因其實一目了然:市場需求使然。
相關調查顯示,國內超過四成的18至35歲人群表示有社交恐懼體驗。另據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報告,80.22%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有輕微“社恐”。
但在加速逃離線下社交的另一面,這些年輕人卻又反過頭來在網絡上尋求心靈慰藉。你會看到,不管是連麥、陪玩,還是哄睡電臺、虛擬偶像,近些年新興的互聯網陪伴服務,本質上都是當代年輕人為了對抗孤獨,從網絡彼端的陌生人身上“取暖”的一種自愈方式。
![]()
而在大模型技術出現后,陪伴類產品又有了新變化。
一方面,AI的飛速發展及大規模應用,將連麥、陪玩等傳統的1對1陪伴服務,直接推進到產品式的1對多模式,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付費成本。
另一方面,盡管“活人感”仍有所不足,但AI讓陪伴服務徹底擺脫了真人束縛,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連接用戶——只要你有需求,打開App或呼出AI助手,TA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你帶來情緒價值。而且,因為用戶知道AI并非真人,社交所帶來的“羞恥感”又弱了幾分,因此用戶與AI陪伴產品交流時自然也放得更開些。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孤獨經濟白皮書》,2024年我國陪伴服務市場規模突破372億元。國金證券則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陪伴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
未來,隨著AI能力的提升、具身智能的長足進步,AI陪伴經濟或許也將在陪伴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至于其份額幾何,則有待觀望用戶對AI陪伴的接受程度,以及陪伴式AI未來能與具身智能交融到何種地步。不論怎樣,現在搶跑AI陪伴,正當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