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中國最知名的文學家莫過于魯迅。
即便魯迅至今已離世近90年,但今天代表中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仍以其名字命名——魯迅文學獎。
遍布全國的魯迅紀念館今天仍然數以十計;新中國成立后,幾代人學習的語文教科書,魯迅是很難比擬的人物。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就是這樣一個百年來近乎圣人般的人物,幾代人印象中的完美無缺的人,最近兩天卻引發了人物畫像爭議。
![]()
新聞報道稱,一位孫姓女士最近到紹興魯迅紀念館旅游,看到魯迅夾著煙的墻畫。
孫女士為此投訴“浙里辦”,并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她認為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一處魯迅吸煙墻畫放在露天場所不妥,會誤導青少年,建議換成魯迅右手握拳的畫面。
孫女士強調,自己是一名控煙志愿者,平時經常關注公共場所禁煙的話題。之所以投訴是因為注意到了一篇社交網站圖文,這張禁煙圖中一名女生在上述墻畫前雙手交叉,她這才知道有這么大一幅室外“廣告版”吸煙圖。她查詢資料發現,原畫是魯迅在室內吸煙,而不是在室外公共場合。
在筆者記憶中,過去數十年就沒有人敢于像孫女士這樣公開站出來質疑魯迅畫像。
“魯迅夾煙“的畫像存在于幾代人的記憶中,被浙江省魯迅研究會秘書長卓光平評價為,“抽煙常與沉思、思考聯系在一起,恰恰能夠體現魯迅作為思想家的深度”。
幾代人都沒有人質疑過這樣的畫像,現在有人質疑了,所引發的強烈反彈可想而知。
“紹興魯迅紀念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已有百余位熱心人士通過“12345市長熱線”及咨詢電話聯系我景區,要求景區堅持尊重歷史,不要因為個別人的觀點修改相關畫面。并強調,紹興魯迅紀念館“不輕易改變魯迅故里在廣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
微信公號也有眾多文章批評孫女士。
有批評孫女士“吃飽了撐著”,有評價她“不許魯迅抽煙,就像禁止大衛裸體”,還有抨擊其言行明顯是“明顯碰瓷的聲音,根本配不上被搭理”......
甚至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尚重生也站出來向媒體記者公開表示,“青少年不會因一幅歷史人物畫像就改變對吸煙有害的科學認知”。
這些一邊倒的聲音,抨擊孫女士的聲音核心就是魯迅不能被批評,哪怕“魯迅夾煙“的畫像在公眾場合廣為傳播也不行。
不知道尚重生教授哪里來的證據能夠證明,“青少年不會因一幅歷史人物畫像就改變對吸煙有害的科學認知”?
包括筆者在內,多位同學在青年學生時代抽煙都曾模仿過魯迅抽煙的動作。
不管孫女士的動機是“碰瓷”、“吃飽了撐著”,還是為了公眾健康利益,評價孫女士言行不是她有什么樣的動機,而是“魯迅夾煙”的畫像在今天適不適合擺放在公眾場合讓人瞻仰。
“尊重歷史”這個詞是此事件中抨擊孫女士言行用得最多的詞。
“尊重歷史”就必然等于“魯迅夾煙”的畫像今天一定要放在公眾場合?
就一定要把魯迅抽煙這樣在今天看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繼續讓后人膜拜?
筆者并不關心魯迅紀念館在未來是否會撤換“魯迅夾煙”的畫像。
大概率在巨大民意的壓力也不會撤換。
如果說孫女士今天投訴能成功,或者說否定魯迅這樣的權威畫像成功,那么可能會產生連鎖效應。
不僅僅是“魯迅夾煙“的畫像多年來廣為傳播,甚至與魯迅一樣知名的歷史人物,“夾煙”畫像、影視作品多年來同樣在廣為傳播。
魯迅偉大之處在于他批評舊時代、舊社會的深度和廣度。孫女士在今天提出質疑后遭遇的全方位輿論攻擊,說明要挑戰舊秩序,發出不同聲音,批評的聲音,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件不易的事。(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