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怎樣在全球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保持內心的熱愛與恒心?
11月6日,甬上教育講堂·名家有約活動現場,復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梁永安以“與經典對話,感悟生命與自然之美”為主題,與寧波的師生和家長展開了一場跨越文學、歷史、社會與未來的深度交流。
![]()
本文圖片均為主辦方供圖
梁永安長期研究比較文學、電影、城市文化與青年文化,他不僅是復旦學子口中 “最受歡迎的老師”,更憑借對文學與生活的深刻洞察,成為B站坐擁百萬粉絲的“網紅教授”。
他著有后現代文化研究專著《重建總體性》、歷史小說《王莽》、傳記文學《那朵盛開的藏波羅花》,文學評論《梁永安的愛情課》、《跟梁永安讀經典小說》、《文學七日談》(合著),文化評論《閱讀、游歷和愛情》、《每個人都了不起》、《做一個優秀的普通人》、《她們何以不同》,電影研究《梁永安的電影課》,散文集《日常》、《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
他還曾主編“與西方學術大師對話”叢書。曾任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日本岡山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
![]()
此次講座伊始,梁永安從自己1978年進入復旦大學的感受談起——彼時校園簡樸,全國81%人口仍在農村。改革開放的推進,讓中國從農業社會走向城市化,他指出,這一過程不僅改變了經濟結構,更深刻影響了人的觀念與生活方式,人們不再將攀比視為生活的核心,而是逐漸學會按心靈的喜好生活。
在談到“恒心”時,梁永安引用孟子“有恒產者有恒心”,并結合巴爾扎克、梵高、莫迪里阿尼等藝術家的故事,強調真正的恒心不僅是物質保障,更是無論面對何種誘惑與困境,都不放棄內心的熱愛與原則。他提醒年輕人,要在精神和創造的維度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生之路,而非僅在金錢與權力的單一目標中消耗青春。
![]()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學等突破,梁永安鼓勵同學們“比時代多跨前0.5米”,提前進入未來的思維與視野,不要把人生局限在舊模式里。他用生動的例子說明,中國正從物質追求轉向精神需求,社會的多樣性和文化創造力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
在講述旅行與世界的關系時,他以巴黎咖啡館的藝術家群體和19世紀探險家的故事,提醒大家走向世界、親身體驗,打破“玻璃天花板”,平視世界而非仰視或俯視,培養真實的感知與獨立的判斷。
講座尾聲,梁永安寄語年輕一代:中國文化的溫度與善良,是未來發展的底氣;時間與試錯,是找到自我之路的必經過程。他相信,這一代中國青年將面對全人類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必將涌現出偉大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思想家與藝術家,開創嶄新的文明形態。
![]()
甬上教育講堂·名家有約系列講座,是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聯合澎湃新聞等打造的人文教育公益品牌,面向寧波全市大中小學生及家長。本場講座不僅讓聽眾在經典與現實的對話中獲得思想的啟發,更在時代的宏大背景下,思考了生命的價值與未來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