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條件下,曹操手下的將領,沒人是關羽的對手。
關羽和張飛是三國時期唯二的萬人敵,評價他們為萬人敵的人曹操手下的程昱和郭嘉。
程昱評價關張為萬人敵是在赤壁之戰前,郭嘉評價關張為萬人敵是在劉備投靠曹操之后,注意這兩個時間點。
《三國志 程昱傳》: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三國志 郭嘉傳》注引《傅子》: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程昱評價關張為萬人敵的時候,張飛還沒有在長坂坡建功,而張飛據水斷橋是《三國志》中記載張飛的第一件功績。
郭嘉評價關張為萬人敵的時候,關羽還沒有白馬之戰建功,張飛也沒有在長坂坡建功,這些都是他們在史書上記載的第一件功績。
關羽
![]()
沒人覺得奇怪嗎?程昱、郭嘉評價關張為萬人敵的時候,史書上還沒有關張二人的功績,這說明什么?
說明關張兩人的很多功績,史書沒有記載,但程昱和郭嘉知道,他們才會認為關張二人是萬人敵,這個話不是隨便評論的,是要靠戰績支撐的。
程昱和郭嘉評價關張為萬人敵的話,都是對曹操說的,他們不可能故意夸大關張,也就是說曹操也認同關張二人是萬人敵,所以當關羽投降曹操時,曹操對關羽非常禮遇。
關張二人是萬人敵,卻跟了實力最弱的劉備,因此早期沒打出來什么戰績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劉備一直活著,關張二人也活著,在那個亂世之中,勝敗乃兵家常事,多少英雄豪杰死于戰死,像呂布這樣的一方豪杰一樣被人殺了,但劉、關、張卻能神奇地活下來。
三國唯二的萬人敵:關羽和張飛
![]()
關張二人如果跟了實力較強的曹操,絕對不是五將良將這樣的水平,至少要比這些人高一個等級。
比如說關羽在投靠曹操之后,在白馬之戰就能迅速建功,在千軍萬馬之中陣斬顏良,袁紹將士還不敢攔他。
《三國志 關羽傳》: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白馬之戰時,關羽和張遼同為曹操的前鋒,關羽望見顏良麾蓋就直接沖殺過去了,當眾刺殺顏良,還下馬斬下顏良的首級,整個過程袁紹手下諸將不敢攔關羽。
這就是萬人敵的驍勇善戰。
敢在戰場上斬殺敵軍主將,敵人還不敢攔他,整個三國之中,除了關羽還有誰?
這一戰張遼只是輔助之功,關羽是主功。
關羽在白馬之戰陣斬顏良
![]()
關羽能夠建功,平臺很重要,曹操的實力很強,謀略過人,用關羽這樣的萬人敵,往往能夠迅速建功,這是最佳組合。
曹操有一堆謀士,曹操本人決策,然后讓關羽這樣的萬人敵將領去沖鋒陷陣,幾乎是無往不利的。
這樣的平臺,曹操能給,劉備不能給。
劉備實力弱,又缺乏謀士,打仗只能靠勇,關張的萬人敵就是這樣打出來的,能在殘酷的戰爭活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經驗,劉關張三人的戰場經驗應該說相當豐富。
因此關羽的軍事能力側重于勇,而不在于謀,這是長期的戰爭經驗決定的,如果關羽在曹操手下,那就不一樣了,一大幫謀士分析,關羽也能學習進取,但劉備手下沒有,只能以勇取勝。
關羽之勇,準確地說應該是三國第一,曹營中之中無人可擋。
關羽之勇無人可擋
![]()
曹操手下的將領,以五子良將為首,五子良將之中,最勇猛的其實有兩個人,一是樂進,二是張遼。
樂進是容易被忽視的一個人,其人身材短小、膽烈過人,他有很多的先登之功,也就是第一個活著攻入敵人的城池。
《三國志 樂進傳》:從擊呂布于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
樂進還有陣斬敵將的記錄,官渡之戰斬殺袁紹的部將淳于瓊,南皮之戰斬殺袁譚大將嚴敬。
樂進也是五將良將中第一個去世的,為什么去世這么早?我猜測是身體原因,先登之功不容易,身體很容易受傷,傷病纏身,去世得早也不奇怪。
樂進雖勇,但是我認為他不如關羽。
兩人有過交手,青泥之戰,樂進與關羽相持,劉備認為如果不救援關羽,關羽肯定會被樂進擊敗,雖然是劉備有目的這么說,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
其實這就是平臺問題,樂進有曹操的平臺,實力強大,有各兵種支援,關羽是劉備的平臺,實力弱一些,同時也缺少支援。
比如說樂進后來在尋口與文聘聯手擊敗關羽,燒了關羽的船只,又擊敗了劉備設置在當地的軍隊,這就是平臺的作用。
五子良將擋不住關羽
![]()
如果雙方條件相當,樂進肯定不是關羽的對手。
比如說關羽絕北道之戰,是南郡之戰的子戰役,由關羽率軍在江陵城北阻止曹魏援軍,關羽先后與曹仁、徐晃、文聘、樂進、李通、滿寵等人交戰。
雖然沒有具體的細節記載,但明顯關羽是獨當一面的存在,而曹魏由于兵多將廣,實力強大,也沒能把關羽怎么樣,其中的李通在戰役結束后還莫名去世。
再說張遼,白馬之戰與關羽同為前鋒,但被關羽的鋒芒掩蓋了,關羽在,張遼無法建主功,關羽不在,張遼成為五子良將中勇將。
張遼在合肥之戰以800人大戰孫權10萬大軍的戰績非常耀眼,張遼兩進兩出,把孫權打出一生的陰影,但在關羽面前,張遼只能做小弟,難以表現出眾。
最后說一說襄樊之戰,有人認為關羽是被徐晃擊敗的,肯定不如徐晃,這是錯誤的。
徐晃與關羽交戰前,已經把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告訴了曹仁和關羽,導致關羽猶豫不決,軍心動蕩,這才是關羽失敗的主因。
而且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軍隊,從219年7月一直到11月,在半年的時間中,連續作戰,連預備隊都沒有,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就是這個原因。
即使沒有徐晃,關羽也贏不了。
曹操陣營沒人能擋住關羽
![]()
曹操派徐晃對付關羽,其實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起初,曹操讓徐晃按兵不動,等待援軍,后來曹操又把張遼從合肥調往襄樊,用來對付張遼,這種調動明顯就是做后手,擔心徐晃對付不了關羽。
曹操本人都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自然對徐晃能否擊敗關羽抱有懷疑態度。
同等條件下,徐晃沒有擊敗關羽的可能。
關羽能夠打出威震華夏的戰績,曹魏襄樊戰區最高軍事長官曹仁首先是被關羽擊敗的,然后曹仁、滿寵等人龜縮樊城,曹魏襄陽太守呂常則龜縮襄陽城,于禁被擒,龐德被斬。
曹魏一個襄樊戰區被關羽打得千穿百孔,這就是關羽的戰績。
如果給關羽的足夠的支援和實力,他能打開通往中原的大門,可惜劉備沒有這個實力,如果關羽背后的平臺是曹操,那就有可能。
同等條件下,五子良將是擋不住關羽的,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更擋不住關羽,除非曹操本人,否則曹操手下將領沒人能擋住關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